百家姓趣事典故——魏姓

家谱传记

一、结草

语出《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结草”的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说的是晋国魏犨(又称魏武子)当时有个宠妾叫祖姬,据说魏犨每次出征前都要交代家人说:“万一我战死,就让祖姬改嫁,别耽误了她的青春。”但魏犨得了重病,临死前却要家人让祖姬殉葬。

他死后,小儿子颗认为他的要求是在神智昏乱时提出来的,与他平时的主张不一致,不应该听从,所以坚持让祖姬改嫁了。

后来颗在同秦军杜回交战中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一片草地中间。杜回健步如飞,追杀过来。可是当他杀到草地中间的时候,忽然间步履艰难,几次踉跄欲倒。魏颗觉得奇怪,仔细一看,原来有一位老人正伏在草丛中,把长长的草结在一起,形成一道道绊索,杜回到了这里,就像陷入了罗网一样。魏颗大喜,赶快驱车冲上前,把杜回捉住,打败秦军。

后来魏颗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是祖姬的父亲,他因为感谢魏颗的救女之恩,特意冒着生命危险来助魏颗一臂之力。

后遂用“结草”表示报恩。成语“结草衔环”常用来表达对对方的感恩戴德。

二、窃符救赵

窃符救赵,战国时期著名历史典故。

故事概况为: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

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

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生死荣辱为轻的优良品德自古以来,饱受称颂。

三、唐太宗让魏征夫人吃醋

魏征乃唐太宗贞观期间的丞相,很多功绩也经常受太宗赏赐。有次,唐太宗要赏女人给魏征,还说好像什么都赏过,唯独女人没有赏过。魏征不敢要,说是要问过他家里的夫人。太宗气,天子赏臣子,如何不可?满朝文武哪个不是三妻四妾。魏征请求允许他回家问过夫人。数日后,太宗没有忘记此事,问魏征,魏征言夫人不同意,太宗不悦。

太宗于是设宴,请近臣。席间请来魏征夫人,问:“朕赏赐魏征女人,你为何不准?”夫人说:“国事自然由他说了算,家事须得听我的。”太宗有气,又问:“天子赏赐臣子,是国事还是家事?”夫人无言,沉默后,坚定地说:“有她无我,有我无她!”太宗气甚,命人取来毒酒一杯,厉声道:“如此,请饮此毒酒。”夫人举手就取,一饮而尽。魏征着急,挡之不住,苦。

太宗问夫人,“你饮这毒酒,味道如何?”夫人稍定,答:“与我家醋味相似。”群臣皆大笑,太宗亦忍禁不住,高声道:“以后再遇此事,你就吃醋吧!”

四、魏征三则

(一)兼听则明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徵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徵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徵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

(二)智护皇甫德参

唐代大臣皇甫德参给唐太宗写了一份意见书,上面批评了三件事:“修洛阳宫是劳民伤财;收地租是加重百姓负担;民间女子梳高髻的时髦习俗,是受了皇宫嫔妃的习染。希望陛下能够采取措施,制止和改变这种现象。”

唐太宗接到上书后很不悦,发火道:“皇甫德参的用意是不让国家使用一个劳役,不让收一粒粮食的租税,不让宫中的人留头发!”并打算对皇甫德参严加处罚。

魏徵看穿太宗的心思,上前劝道:“自古以来,凡是上书的人,大多数都言词激烈,切中要害,不这样就不能打动皇帝的心。言词激烈,看起来好像是诽谤,其实用心是善良的。即使是狂夫之言,有德行的皇帝也不能置之不理,应当听一听,取它正确的一面,抛弃不正确的一面。陛下千万要慎重从事,万不可因一时的偏见,感情用事,随便处置一个勇于提尖锐意见的人。否则以后还有谁敢在您的面前大胆直言呢?”

魏徵的话使太宗心服口服,他检讨了自己的错误看法,不但没有处分皇甫德参,反而还重重赏赐了他。

(三)犯颜直谏

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

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徵!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徵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服务电话:010—68920114       8841 5586

参观咨询: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海淀图书城)25号楼家谱传记文化馆

(0)

相关推荐

  • 直男下属古今都有,领导如何面对却各有千秋

    是人就会有情绪,许多人往往会在盛怒情绪失控的情况下武断地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事后,在为错误买单时都会懊悔连连,如果当初不那么冲动多好. 可这世界没有后悔药那一说,时光也永远不能倒流. 可谁又能保证一辈 ...

  • 听话|世相杂谈

    故乡读书会 ◆  ◆  ◆ ◆  ◆  ◆ 听话 ◆  ◆  ◆ 世相杂谈 听话 文|王建福 我跟我家小孙子一起玩,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受到很多启发.比如,我总是要求他"听话",从来 ...

  • 百家姓趣事典故——王姓

    家谱传记 一.东床快婿 "东床快婿"原本指王羲之.本典出自<世说新语>. 东晋时期,郗鉴武将奉旨平叛,立了大功,被封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 ...

  • 百家姓趣事典故——张姓

    家谱传记 一.画龙点睛 源于唐朝张远彦<历代名画记>,又见于明朝无名氏的<宣和画谱>.南北朝时期的张僧繇是有名的画家,画技非常高超.相传他在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安乐寺的墙壁上 ...

  • 百家姓趣事典故——杨姓

    家谱传记 一.歧路亡羊 源于<列子·说符>.相传,有一次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一位学者)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他派全家会去寻找,同时也请杨子的仆人帮着去找,杨子对此大为不解,感叹着问,失 ...

  • 百家姓趣事典故——黄姓

    家谱传记 一.黄巢与木莲僧 亳州民间传说,黄巢是佛教中的著名人物木莲僧投胎转身.佛经里有木莲僧下地狱救母的故事,木莲为了到地狱里把母亲救出来,把十八层地狱都找遍,也把十八层地狱里关押的大小恶鬼都放了出 ...

  • 百家姓趣事典故——孙姓

    家谱传记 一.减灶退敌 公元前342年,魏国的太子申和大将庞涓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攻打韩国,韩国决定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应了韩国的请求,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领兵五万前去攻魏救韩. ...

  • 百家姓趣事典故——赵姓

    家谱传记 一.陈桥兵变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史称恭皇帝.先皇刚刚去世,继位的新皇帝年纪又太小,后周的政局开始陷入不稳定状态.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邻国辽国联合北汉 ...

  • 百家姓趣事典故——陈姓

    家谱传记 陈老佛 清末水军将领陈化成在江南水师任上,与土卒同甘共苦,日夜枕戈海上,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 刚到吴淞口时,有人要为他准备馆舍,他谢绝说:"士卒皆露宿,我何可即安?"一天 ...

  • 百家姓趣事典故——吴姓

    家谱传记 一.吴汉杀妻 关于吴汉及其家世的历史演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有一出京剧<吴汉杀妻>,也叫<斩经堂>.汉朝潼关总兵吴汉娶了王莽的女儿为妻. 王莽篡汉后,下令捉拿汉宗 ...

  • 百家姓趣事典故——徐姓

    家谱传记 一.姓名游戏 北齐的西阳王.医学家徐之才,字士茂,极有口才,尤善于文字游戏.在他未封王时,尝与尚书王元景戏耍.王元景嘲笑徐之才的名字,说:"你的名字叫'之才',这又有什么讲法?依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