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高克恭等四人绘画赏析

元代早起高克恭,元代中后期,王蒙、吴镇、倪瓒这四人绘画赏析。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色畏吾儿(今维吾尔族),高克恭的先人来自西域,先定居于大同,后移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 [1]  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选充行台掾,擢山东西道按察司经历,历河南道按察司判官,大中时,官至刑部尚书。画山水初学二米,后学董源、李成笔法,专取写意气韵,亦擅长墨竹,与文湖州并驰,造诣精绝。

高克恭代表作:《云横秀岭图》轴,绢本设色,182.3x106.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云横秀岭图》轴为高克恭云山画的代表作。画面云山烟树,溪桥亭屋,山势嵯峨,群峰耸立,白云横岭,树木葱茏。山顶用青绿横点,山石坡角多用披麻皴后施以赭色。笔法明晰凝重,墨色淋漓酣畅。在高克恭山水画中,此图应为合参董米二家之法的典型之作。李衎在题跋中云:“予谓彦敬画山水,秀润有余,而颇乏笔力,常欲以此告之,宦游南北不得会面者今十年矣。此轴树老石苍,明丽洒落,古所谓有笔有墨者,使人心降气下,绝无可议者。”李衎此跋写于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时高氏62岁,在水墨渲染同时,已加强了用笔的勾皴,显得有笔有墨,故李衎加以称赞。此种画法是对米氏云山的发展和创新,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元代画家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 著名画家。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 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 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对明清及近代山水画影响甚大。王蒙创造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他的独 特风格,表现在“元气磅礴”、用笔熟练、“纵横离奇,莫辨端倪”。《画史绘要》中说:“王蒙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而恽南田更说他“远宗摩诘(王 维)”。常用皴法,有解索皴和牛毛皴两种,其特征,一是好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笔,以用笔揿变和“繁”著称;另一是用“淡墨钩石骨,纯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绝无 余地,再加以破点,望之郁然深秀”。

王蒙传世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藏上海博物馆;《葛稚川移居图》《夏日山居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秋山草堂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代表作品还有《湘江烟雨图》《深林叠嶂图》等。诗文、史学亦精。今存诗集《草堂雅集》。

青卞隐居图 纸本水墨 1366年作 纵140.6厘米横4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题识:至正廿六年四月黄鹤山人王叔明画青卞隐居图。钤印:王蒙印

此图画作者家乡浙江的卞山。即赵孟頫诗云:“何当便理南归棹,呼洒登楼看卞山”之卞山。此山一名弁山,在作者家乡吴兴西北9公里处,高出云霄,山石莹然如 玉,下有玲珑山,石皆嵌空。上有三岩,即碧岩、秀岩、云岩。董其昌曾泊舟山下,叹曰王蒙“能为此山传神写照”。据记载,作者的外祖父赵孟和元初画家钱选都 曾画过“卞山图”。王蒙《青卞隐居图》作于1366年4月,据画上收藏印推测,这幅画可能是作者赠给表弟赵麟的。诗塘有董其昌的题跋“天下第一王叔明”, 清高宗乾隆御提于画右面上方:“峦叠枯荷叶,寺栖老衲寮。烟霞为世界,松竹伴混朝。户迹绝双足,钟声批七条。林关客未止,未许易相招。”裱边有近人朱祖 谋、罗振玉、金城、陈宝琛、张学良、冒广生、吴湖帆等人的题款。

《青卞隐居图》在狭长的画幅内,表现出了卞山从山麓至山顶的雄伟奇特的景象。画面上段,危峰耸立,雄奇秀拔,表现出可望不可攀的险峻之势。中段,山峦起伏 变化,山势逶迤而上,山间林木茂密,山坳深处隐约可见有茅屋数间,屋内有一隐士正抱膝倚床而坐。画面下段,山麓处幽涧流水,树林中正有一人曳杖而行。全图 结构繁复充实,然而通过溪流、水潭、奔泉、云霭等的布置,在稠密中透出灵动的气韵。

此画采用“深远”构图法,以流动的线条,跳跃的墨点,组成了一层层山冈,一组组 树木,密密层层布满全图。山势虽然前后重叠,但气脉相互贯通,如一条游龙正盘旋而上。作者重视“气势”的表现,使整个画面有一种气脉的流动感,使人感觉繁 密而不窘迫,既丰富又灵动。那扭曲的皱笔线条,跳跃的苔点,以及近树上焦墨枯笔粗率的皴擦,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与烦燥的情绪,这也正是作者想通过此画要表 达出来的思想。

此画境界深邃幽雅。笔墨技法融合了董源、巨然、郭熙和赵孟等前代大师的技法。笔 法上以披麻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相参合用,表现出了物象的不同质感。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浓墨,先用湿笔而后用焦墨,使得层次分明,增添了山石树木 的润湿之感。山头打点,变化尤多,表现出山上树木的茂密苍郁。全图渲染不多,充分呈现出空间的深度。

《青卞隐居图》被董其昌认为是“天下第一”的山水画,历代许多画家也被这幅画的气势和笔墨所折服,从这幅画中所用笔墨尤能看出王蒙技法的丰富性。

元代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自署梅道人。汉族,浙江嘉兴魏塘人。为人抗简孤洁,一生清贫,高自标青,隐居不仕,与达官贵人很少往来。曾在村塾中教书,钱塘等地卖卜。工词翰,草书学辩光,山水师巨然,墨竹宗文同。画山水深厚凝重,擅於用墨,淋漓雄厚,为元人之冠。兼工墨花,亦能写真。与王蒙、黄公望、倪瓒齐名,并称为元四家。

吴镇十八九岁开始学画,年轻时游历杭州,吴兴,饱览太湖风光。开眼界,长见识,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启迪其书画创作灵感。其工诗文书法,绘画题材多为渔父、古木、竹石之类,善画山水、梅花。传世作品有《渔父图》、《松泉图》、《雪竹图》、《双桧平远图》等。

渔父图 绢本水墨 1336年作 纵176.1厘米横95.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目断烟波青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腮鲈,诗筒相对酒葫芦。至元二年秋八月,梅花道人戏作渔父四幅并题。钤印:梅花庵(朱文)、嘉兴吴镇仲圭书画章(白文)

以江、湖渔父的捕、钓生活为题作画是吴镇山水画中最主要的题材,这是作者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很可能是画家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类题材的绘画奠定了吴镇山水画的基本程式。上幅以草书题诗,下画一江两岸夹一舟。近景作坡石水草,在构图上与倪瓒相近,只是倪画不绘人物,远山平缓。

这幅《渔父图》轴,画一渔翁坐在船头持竿垂钓。作者把处于静态的树木坡石处理得颇有动感,近、中、远三组景物在结构上顾盼自如。作者不画层层林木,只有四株远近不同的杂树,映带全幅。远处流水潺潺,迤逦入江。山石的笔墨虽宗董源、巨然,但行笔趋于方硬和简练。

现存吴镇《渔父图》的还有美国佛利尔美术馆的长卷(年款至正二年即1342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立轴(年款同上)、上海博物馆的长卷(年款至正五年即1345年)等。

元代倪瓒(1306~1374),初名王廷,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净名居士、幻霞生,自署倪迂、懒瓒等,江苏无锡人。家豪富,筑“云林堂”、“清秘阁”藏法书名画及钟鼎古器。至正初年(1341)忽散尽家财于亲友,浪迹五湖三泖间。

倪云林平生好学,多才多艺。诗文音律、琴棋书画俱精;善山水竹石,创折带皴”法,对明清文人画影响极大,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

倪云林书法为其画名所掩。其传世的书作,主要是小楷和楷中带行的小字,常见于题画、诗稿和跋文之中,如《诗五则》、《静寄轩诗文轴》、《月初发舟帖》、《赵孟帄行书洛神赋卷题跋》等。这些作品结体平扁,力避圆熟,用笔古拙且多波磔,有很深的分隶意味,虽求冷逸古淡,却又灵秀虚和。而他比较少见的大字行书如《淡室诗轴》,虽风格一如小字,但用笔更加强调提按,较之小字更显爽峻苍润。后世对倪瓒的书法评价甚高,徐渭《徐文长遗稿》云:“瓒书从隶入。辄在钟繇《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疏。”笪重光亦云:“云林书法得笔于分隶,而所书《内景黄庭经卷》宛然杨、许遗意,可想见六朝风度,非宋元诸公所能仿佛,元镇真翰墨第一流人,不食烟火而登仙者矣。”

水竹居图 纸本设色 1343年作 纵55.5 厘米横28.2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款识:至正三年癸末岁八月望日,进道余林下为言僦居苏州城东有水竹之胜。因想象图此。僦得城东二亩居,水光竹色照琴书。晨起开轩惊宿鸟,诗成洗砚没游鱼。倪瓒题。钤印:倪元镇氏(朱文)

题跋:好在云林一老迂,书图寄到玉山居;向来王谢原同调,宜向城东共读书。龙门良琦。

倪瓒宗法董源,参以荆、关,创折带皴法,常写萧疏简远的景色,为“元四家”之一。此图写一仙居景致,平静的水面环绕着一段坡石,几株大树簇生其上,枝叶扶苏。树后一岸边空地上,树间茅舍掩映,屋后竹林茂密。远处高大山坡下,林木葱郁,相比而生。整个画面弥散着幽静、清凉的气氛。画中笔墨沉实,赋形具体,圆润浑厚,颇具董、巨遗法。为画家中年时期代表作之一。

元 倪瓒 渔庄秋霁图轴 纸本水墨 96.1x46.1cm 上海博物馆藏

《渔庄秋霁图》描绘太湖一角晴秋傍晚的山光水色。湖水浩渺,遥接逶迤山脉。近处小丘上有嘉树五株,参差错落。疏笔亁墨,精心勾皴,笔法方中参圆,简中寓繁,给人以耐人寻味的笔墨意趣。图上有自题诗跋,言此图为作者五十五岁(公元1355年)作于好友王云浦渔庄,七十二岁时重题。裱边有明董其昌的行书题签,又有孙克弘、董其昌和宋旭题识。

《渔庄秋霁图》笔墨干枯,简练,意境荒寒,气韵深远。寥寥数笔,饱含了复杂的心绪以及对审美理想的追求。此画不仅创造了一种荒寒旷远的绘画意境,而且也将元代的山水画的用笔技巧推向极致。另外,作者在十八年后(1372年)重见此画时感怀往昔,补题诗款。全诗如下:“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

倪瓒的优美诗文确实帮了他在书法、绘画上的大忙。实质上,倪氏纯书法作品极为少见,他的诗文和书法大多散落在其简远高古的绘画上。他的不少题画诗文颇有魏晋人之风神。这种美学思想的形成与他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因而他的书法、绘画、诗文都散发着简远、疏阔、古淡的气息,是较为典型的文人书画艺术的代表。读其诗、味其书、赏其画,都能使人尘虑尽消,仿佛五脏六腑都得到了一次美的洗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