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620期:培养行为有妙招,先松土后播种,关键词 生动故事的方式效果更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620期#

昨天我们谈到了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在这个理论当中有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榜样示范对人的行为塑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经常会反思,在我童年或少年时代,第一个对我产生了引导示范作用的榜样人物是谁?后来我想到了,这个人是在前街或者小旗杆摆书摊的一个老先生,其实说老应该也不算老,只有40多岁,不过应该是生活压力比较大,再加上戴着一个厚厚的眼镜,头发有点花白,就显得有点老,而且在一个学龄前的小孩眼睛里边,40多岁那就应该算是一个年纪大的人了。

我记得小的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或互联网。在上学之前,最钟爱的一个业余活动就是看小人书,经常去新华书店蹭小人书看。有零花钱的孩子会在新华书店买小人书,买完以后就会坐在旁边台阶上津津有味地看。这个时候我蹭书的机会就来了,我就站到旁边,或者站在他身后,这样就可以跟着他一起看这个书的内容。不过这种蹭书的体验感不好,而且有时候还会被人家嘲笑。于是就有另一种方法,就是租书,租书人会拉出来一个简易的木架子,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人书,只要花上很少的一点钱,就可以看上半天,随便看。

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也没有上过学前班。在上小学之前,大部分时间不是在新华书店蹭书,就是在小人书摊前面自己租书看,或者是看别人租的书。那个时候我就特别佩服那个摆书摊的租书人,这个老先生有一个本事,他对任何一本小人书的内容都非常熟悉,无论你是租《三打白骨精》,租《六出祁山》,租《魔家四将》还是租《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他都能把内容非常完整又简要地给你介绍一下,并且能够用一两句话把亮点呈现出来。所以有的时候根本就不用租书,对着花花绿绿的连环画封面,你就一本一本地问他,这一本讲的什么故事,那一本讲的大概什么内容,如果那天幸运正赶上租书人心情好,他就会滔滔不绝地从头到尾给你讲一遍,每次听着他讲我都特别佩服,心里想的是,有一天我要读过这么多的书,也能给别人讲一遍,这是多么好的事啊。

这个榜样人物的言行深深地映刻在我的脑海里,这一位普普通通的租书人在我的人生中也没有留下姓名,不过他确实对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成长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有些故事、有些人物自己看的话,恐怕留不下什么印象,不过经他那么反复一介绍,再看的话就会印象深刻。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规律就出现了。语言标签在观察学习和榜样示范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有研究就发现了,两组小朋友同时看一种榜样行为,其中的一组有资料有介绍,给那些行为贴语言标签,做重点提炼,而另一组只是平平常常地看,看完以后就发现,前一组小朋友更容易出现观察学习和模仿的行为。这样的规律不光在儿童世界里存在,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存在。

当我们了解一个人物、倾听一段故事或观察一种行为的时候,如果有一些标签或关键词做引导,这种观察学习的效率就会特别高,我们自己就能够更快地习得榜样行为,更快地实现自我提升的目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课堂上的讲述方式基本就是关键词配生动案例。先讲一个生动的案例,有人物、有故事、有行为,而且一定有亮点有爆发点。同时为了提高观察学习的效率,在故事讲完以后,一定要做语言提炼,要强调其中的关键点或者提炼几个关键词。比如我们讲诸葛亮的《诫子书》,讲来讲去最后都会提炼到5个关键词:淡泊、俭静、惜时、子女、健康。比如我们讲西游记里面的角色分工,在讲完了有趣的故事以后,都会落实到几个关键词上边:认清形势、找准位置、选择正确比较对象,这叫认、找、比。还有特别喜欢讲一个父子抬驴的故事,讲完之后也会提炼三个关键词:主见、担当、倾听,接着再跟大家强调,如果没有主见,谁的意见都听就会选择一个垃圾方案。

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证明,这种关键词+生动案例的传播方式,对于观察学习和榜样示范来讲,效果是非常好的。我们大家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可以借鉴和使用。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下午是学校的课,然后晚上在抖音上还有一个直播的小课程,我也要稍微去做一点准备了。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