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简单的2020年|尚乐林
故乡读书会,有态度,有温度。
◆ ◆ ◆
【人生回首】
编者按:
本文作者尚乐林先生,是湖北红安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百度的介绍是:1936年2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就职于甘肃日报社,任理论部主任。曾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甘肃省哲学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唯物辩证法。主要著作《论偶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系统科学的哲学探讨》,1998年出版)。主要论文:《思维内反馈刍议》,发表于《哲学研究》1984年第11期。
他自己的新浪博客的简介是:尚乐林,研究员,红安人。五岁放牛读书,十三失学,工作后带职求学共十三年,大学毕业后在省报当记者和理论部主任共十三年,后调研究哲学十三年,研究思维科学十三年。他的人生经历极富传奇色彩。
尚乐林先生不仅深于哲学、思维科学研究,而且创作了《美人无处不牵魂》等长篇小说和大量散文随笔、诗词曲赋,其杂文评论收入多种选本,诗词楹联多次在国家级、省级诗词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昨天(1月15日)晚上将近十点,尚乐林先生的侄子尚乔老师短信告知:“我叔尚乐林因急性心脏病医治无效于本月8日在兰州仙逝,今天头七,特告知。”我闻讯深感震惊!1月3日,尚老还与我微信聊天。去年12月30日,他将自己的年度小结《神韵,简单的2020年》发给我看,我看后提了点建议,次日他又作了小的修订然后传给我。他在文章中说,2020年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维护自己的信念,搞好深入的探索。一件是维护自己的健康,将健康与探索同构起来。托大家的福,二者相得益彰。疫情对我来说,除了增强免疫意识和能力,似乎没有多大的其他干扰。”
尚老是一位以学问为人生最大追求的真正的学者。他最重要的一部专著已经完成多年,也打磨了多年,至去年底仍在打磨,正如他在文中所言,这本书是一辈子的总结,因此想要精益求精,甚至不必赶在生前出版。他每天坚持锻炼,对自己的健康十分自信。讵料天意难测,人生无常!
尚老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之一,他学识渊深,睿智且乐观,温和而坚定。他的遽然辞世,不仅使我失去继续请益的机会,而且也是学术界的一大损失。日后,我当作文纪念。今先将尚老的年度小结发出(这或许也是他的绝笔吧?),以示悼念。
愿尚老安息
神韵,简单的2020年
◎尚乐林
人越老越简单。送走2020年以后,我就要跨入“八六初度”了。八十五岁对我来说还不算老。我还没有承认老呢!书稿还在照常的打磨。这是一本有点颠覆性也有点构建性的探索灵感思维的书。其实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确定主攻研究方向的时候,就是探索这个问题的,这有几十篇发表的论文、两部长篇小说和一些诗词楹联为证。书稿初成后已经打磨了好多年,作为书稿已有上百万字。这件事情在常人来说不可理喻。有的人以为是忽悠人的。但是我从来干事是相信积渐生顿,不惜慢慢来,放长线钓大鱼。别人以为我在那里“刷存在感”,等到我钓起了大鱼,他们再才表示就那么回事。这种情况我从小到老,已经经历过几次,虽然吃尽苦头,但也最终尝到不少甜头。甜到最后笑到最后是真正的甜笑啊!这是一种改变命运和超越境界的隐衷,本来是不足为外人道的。
说来不怕见笑,今年竟然还是在打磨书稿。这是因为,这种打磨,已经有了基础,不再尽吃苦头,而是尝到了许多新的甜头,并且能够保证实现我的初衷。作为一个学者,既然有能力认真写出一部有分量的著作,那就不应该急功近利日急慌忙的。我这本书是我一辈子的总结。一辈子观察社会,经历社会的感悟,一辈子读书学习,无论深浅多少有些真实心得的。而且我这个人脸皮越活越薄,以前不知耻的地方,现在知道羞耻了。“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只要在打磨中感觉到还有打磨的余地,我要是贸然出手,那就有点儿羞耻感,这是需要继续打磨的第一个主观原因。
第二个主观原因是私心很重的原因,就是打磨书稿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只要认真的细抠,就能抠出更深刻的意义,删除或修改浅妄的文字。这样改出更好的文字就感觉到无比的快慰。于是往往大喊:“猫猫呀,改的真好呀!今天够笨(本)啦!”于是存盘,关机,于是打开音乐,手舞足蹈,吃喝猫猫早已给我放在一旁的好东西。这种快乐,往往是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获得了这种快乐,吃饭香,睡觉也香。于是我的身体和头脑、观念,就是有不少的小毛病,也吃掉了,睡掉了。一觉醒来,总是能量满满,精神百倍。长此以往,就感觉这打磨书搞的几年,不是亏了,而是赚了很多。每个朝朝暮暮,都感觉简直是修心养性、修道积德,过神仙般的日子。退休以后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过了二十多年。这样下来自我感觉还觉得时间长着呢,生命力旺盛着呢!急什么呢?历史上就有人一部书写了四十年、六十年,按照他们的耐心毅力,我的时间还早着呢。而且我也不单是打磨这本书稿,我还同时有其他的副产品,副产品到时候也是正产品,我又没有任务,我又不再要什么荣誉或虚名,我又不想挣钱。急什么呢?这是一条非常主观自私的原因。
还有一条自己觉得并非自私也很客观的原因,就是著书立说是一件社会公益的事情,是要负责任的。许多事情我还在经历,还在学习,还在观察思考,还在关注新发现,还在等待结果。我到了这个年龄不能不是一个偏于经验主义和谨严主义的人,虽然我仍然不免有些冒失。
人类社会和自然历史进程太复杂啦!由于孤陋寡闻,信息不对称,我不能做炒股票似的投资买卖,最起码有的认知,还要通过时间验证,继续打磨就是继续验证认知,特别是重要的认知,以作深刻的修正。况且我的创新灵感思维理论就是思维结构的旋锥法式,这个法式的第一条定律,就是思维的深度与成果境界的高度,和思维反复的、旋锥层级的次数是成正比例的。不是说书读千遍,其义自现吗?阅读深刻难懂的名著就是一个思维创新的过程,必须像旋锥一样反复深入地钻探,方能得到必然埋在最深层的真谛。一套看来那么简单的太极拳,三天就能学会套路,但是要练出真谛,别的聪明人我不知道,我这个小聪明的笨大虫,几乎练了一辈子,到进入老年才自己炼出太极有太阴、太阳,还应有少阴、少阳的感悟,书上不讲少阴少阳,教练也不讲少阴少阳,我就是从反复读《周易》当中提炼出少阴少阳用到练太极拳里才感觉摸到了一点真谛的。
许多好的经典书籍要阅读它也得要反复的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些外来的先进文化典籍,今年还更加紧了对照原文阅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我是前年买到一套最初版本的原文和译文,并且对照恩格斯论达尔文的著名文章德文本,细抠关键词和文字背后的语境旨趣,才深刻理解了《物种起源》中的许多原理,纠正了二十岁前看过的一本《达尔文主义基础》的理解偏颇的。这些心得很重要,都是在打磨书稿的时候,在疑问怀疑的前提下细细琢磨来的,并且体现在打磨的修改稿里。这是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的。例如操作创新思维运行旋锥法式的第二定律:“三微(微差、微感、微调)定律”,就是在深刻理解达尔文和恩格斯的”微差“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今年这一轮在“三微定律”方面精细打磨的感觉更深入细化了,所以涉及到西方的当代先进文化典籍的时候,有时候就要千方百计地在可疑的关键词的原文和翻译语境中找茬。无论他们讲的对还是错,在这种自己过一遍筛子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研究的心得来修改打磨,这是需要消耗许多精力和时间的。多数情况下,是在头晚百思不得其解只好睡觉,第二天清晨醒来的同时,豁然省悟的。这种消耗,只要弄清楚了问题,不管是否用得上,都是很愉快的事情,所以吃饭睡觉都很香。也体会到罗素所说的“享受由自己弄清问题改变想法的那种快慰”。
由此及彼,还再次复读了两本关于量子的书。《量子史话》,作者霍夫曼,一个可爱的美国科学家。此书让我相信所谓空间、时间,物质、辐射等等概念,不过是人类为了方便互相交流而设置的相对近似的符码而已。爱看这本书第一是要大体搞通量子力学的发生发展历史,第二是要学习他那深入浅出的表述手法。这本书使我坚信,量子是事件,不是物,一切事件也都是量子,具备量子的统一特征。另一本《量子革命》,作者罗森菲尔德,科学哲学波士顿学派的比利时人,一个在科学哲学上比较清醒的学者。这一派的学者相信科学哲学本身既是自觉地批判的,也是科学假说性的,既是理性的怀疑论的,而不是独断论的,也是人道的,而且还容纳关于第一原理的探讨。对此我颇有好感。但是我不满他们的侧重清理科学认识论,而多少有些忽视科学哲学在哲学方法论上,具有带根本性的革命意义。
再读这两本书的一个因由,在于怀疑一下自己多年前提出的假说:灵感是高能量子携带高精信息在创新思维者头脑旋锥运演中实现的双重同构跃迁。同时探索一下钱学森怎样就对这个说法感兴趣。为此,近期在打磨书稿中,加深了对量子跃迁、量子纠缠和量子叠加在思维的头脑中给信息加工的影响表现的审视,以及核检做梦的信息量子跃迁、量子纠缠和量子叠加的表现的解释。这种深入的探索很有意思,给生活带来很多欣慰,因而更加热爱生活、科学和艺术,更感觉观察、思考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的、戏剧性的、有所相似而绝对不会相同的种种事件(所有事件都是“量子包”)的量子性和唯一性,从而也就感觉抠通了规律性的“幽灵般的对象性”的性质,是一种看不见的存在,绕不开的作用,必须攥紧不放的解决问题的双重跃迁法式的活的灵魂。灵感之来,有渐悟,有顿悟。这里面就包含着灵感思维同构跃迁法式的第三定律。这一套理论是比较艰深的,但我的表述必须是比较通俗易懂的,这就是愈往深入的打磨,就要愈是浅出的表述。这在平常正常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对一个反常的研究者来说,是很愉快的事情。试以诗道诗学论列几例与君分享: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长信怨》)。六宫妃子情冷心灰,玉颜憔悴,却还守着人所不知的、君王并未待见的一缕虚荣,好似冬日微暖深寒,寒鴉瑟缩,撑持张望,希冀青睐。宫妃失宠,寒鸟棲迟,看似两不搭界,却又同构跃迁,正是一对一对失意的量子纠缠。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赠妓云英》)。一对失意十年,重逢相惜的相好,低调逢迎,含情调侃,正是同构相撞,难诉隐衷。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天寒彻骨,惟愿天暖,天暖炭贱,又愿天寒。眼前的冻馁难熬,背后的饥寒无着,价值法则残酷,生存企望艰难,左截右堵,哪有穷人的活路。再也没有这样矛盾纠结的痛苦营生了。伤身两难,伤心一路,同构纠结,同态纠缠。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舟系心羁,花开泪洒,两开一系,俱为同构,睹物伤心,无不情怀故国。这般情感纠结,应是极具高能的量子纠缠和叠加了。
每一首诗都是一种“量子叠加”,每一联句都是“量子纠缠”。出神韵的好诗无一不是情感内涵繁复、结体形式简约的同构跃迁。此原理推广开来,试问哪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不是以同构跃迁手法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量子本身是事件,而所有大小事件都具有量子特征。诗词意象言的量子事件特征,事实上十分成熟地经常推出同构跃迁神韵。以量子同构跃迁原理解释诗道并发展诗学,则作为美学范畴的诗道诗学,应该是一切文学艺术形式创新飞跃的坚实津梁。
今年的书稿打磨,可以说是以量子说与微差感深入一个旋锥层次的精雕细刻了。假如我没有如此这般的功夫,我也就难免欺世盗名之嫌,还不如安分守己养老送终为上。鉴于有些哲学书是匆匆忙忙出的,有些哲学家是盛年早逝的,书和人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我还不如优哉游哉地下点功夫,学研不辍,于身心来点补益。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者是精神生产者,精神必须首先为己而已出,接受自己的、交给社会的有效检验以后,才能为人。一开始就想为人,就会现蒸热卖,匆匆忙忙地出产品,到头来产品不精,也就无所谓精神了。这是不合算的事情,生命只有一次,要干就一定要干一件既有点颠覆性又有点构建性的事情,绝对不能干不痛不痒的忽悠捣衣村妇的水漂活。
今年的社会生活也简单,重点就是防疫抗灾。人多的地方不去,人少的地方也不去。人多的地方有病毒,人少的地方有野兽。出门戴口罩,进门洗洗手,感觉小命越来越值银子。生命可贵,安全为上。因此想了很多追求幸福的套路。把吊床吊在阳台上,冬天引进紫外线,躺在吊床上晒太阳,夏天则引进清风,乘凉打盹。品清茶,吃水果,读闲书,观字帖,看手机,用语音写东西,既免受勾头憋脚之罪,还可以荡荡生风,悠悠入梦,如卧渔舟,如入仙境,的确是十分惬意的受活。
近来还有新的工程开工。每天晚饭后猫猫占领了大屏幕,她看电视的时候,我就加工食品的干活。炒豆子炒芝麻炒燕麦等等五谷杂粮,和在一起磨成粉子,是早晚可干吃可稀喝的美食佳肴,不再吃那个半真半假的芝麻绿豆添加剂糊糊之类。磨生熟粉子还能多方解馋,多样摄生。小时候只有过年才吃得上几次的糍粑饼张绿豆丸子等等家乡传统特色食品,现在可以想吃就做了。特别是饼张,又叫豆丝,是米面豆三样和在一起磨浆烫成的。米面豆是日常食品,平常是单唱独角戏的,老吃那样,“同则不继”,会吃出毛病。“和实生物”,以不同的比例和在一块儿烫成饼张吃,佐以不同的调料,就会产生新的不同的滋味,这些新的滋味之所以解馋,就是因为人的生理需要它们在一起合成新的养料,甚或病理需要新的合成的疗药。勤能解馋,还可摄生,祛病,将过去感觉到了的有效吃法理性化、自觉化、常态化,是我今年的一大进步。人怕做事,事怕人做。这样越是动手做事就越是会做事,这和打磨书稿一样也是同构跃迁,做起来也出神韵。鞭子照样甩,舞步照样扭,太极拳经常打,身子骨颇有赖着不退休的架势。自己的衣服今年就没有让猫猫洗了,她就有时间看电视看书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了。
总而言之,今年在全世界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泛滥的日子里,我安全幸运地从空隙里过来了。只干了两件事,一件是维护自己的信念,搞好深入的探索,一件是维护自己的健康,将健康与探索同构起来。托大家的福,二者相得益彰。疫情对我来说,除了增强免疫意识和能力,似乎没有多大的其他干扰。然而今年是普遍好不容易的一年,我要感谢在抗疫体系治防研管无私奉献的同胞,要感谢几个微群和朋友圈中亲友同仁们当面背后的关怀抬爱鼓舞支持。同胞同仁,尽是同构。同构必有跃迁,跃迁必出神韵,神韵经常带来身心出神入化的况味,今年的确是轻轻悄悄、简简单单地过了个六六大顺的一年。
2020.12.30
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