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备考三年未上岸,该不该继续?

近来,有位同学跟我诉苦:说自己已经全职备考三年了,线下班也报了好几个,每次都是差一两名进面,运气太差,这三年来,脱离了社会,家庭开支全靠另一半承担,现在他妻子感觉压力很大,不再支持他全职备考,但他还想继续考一年,问我该怎么办?

这种现象应该说不常见,但也不是个例,在现实中,考公务员三四年才上岸是一种常态,但是全职备考三年依然没上岸,甚至连面试都没进,看似只差一点点,实质上差的不是这点分数。之所以会如此,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天赋问题。公考笔试虽然题目很多,但相对来说,考察的能力更倾向于记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如果这两个能力不过关,行测和申论都很难取得高分,可能天生在这两方面能力上有缺陷。

二是运气问题。每次就差一两名,不排除某些人运气确实差,但是即便进了面试又如何?垫底进面和第一名进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差一两名进面不等于差一两名上岸。要想确保上岸,最稳的方法就是在笔试阶段就拉开差距。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实力问题。

三是选择问题。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能力和欲望不匹配,有些人报考只选择市区或者距离家比较近的岗位,而且往往都是千人坑,这种选择对于在职备考者无可厚非,但是全职备考,付出的成本不仅是时间,还有家庭,甚至于脱离社会三四年之后,在今后择业过程中的脱节问题。所以,如果真的全职备考,建议要求不要太高,先就业,然后通过遴选再更换平台。

四是效率问题。我想重点说说这个,现在许多人本科毕业后选择了考研,看起来很上进,但实际上他们的初衷不过是逃避激烈的就业竞争。许多人全职考公也是如此,当一个人逃避久了就会成为习惯。他们看起来很努力,每天要么在图书馆,要么在教室,哪怕回家也要学习到十一二点。

但是,他们大多是在煎熬,复习的时候,心不在焉,时间利用效率极低。上课走神是常态,作业不预习,课后不复盘,热衷于做那些会的题目,美其名曰提高熟练度,而对于不会的题目却往往选择逃避。这些人看起来特别苦,但纯属自讨苦吃。

更可怕的是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长年累月的逃避心态和自我欺骗之下,他们心态产生了变化,认为自己确实学的很苦,而从不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跟家人朋友一联系,就说自己好累好辛苦,人都要崩溃,换来一些安慰聊以自慰。

这才是大多数全职复习的备考者的常态。

所以,全职备考只适合家庭条件优渥、而且有随时择业能力的人,最好备考时间不要超过一年,经过一年的学习,其实能提高到什么水平,基本定格了,接下去要提高已经很难。要么是熟练度的提升;要么遇到一些特别好的老师或者发现特别适合自己的方法,有了新的突破;或者突然顿悟,从量变产生了质变,对公考内容有了全新的理解。但这些都不是继续煎熬时间能够获得的。

实际上,全职备考,已经不再是要不要继续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很严重的人生问题,一个人脱离社会三年,这三年的就业空档期,会对职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你离职场越远,价值也越低。更重要的是,随着沉没成本的增加,放弃觉得可惜,不放弃又感觉迷茫,这会对整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古代才有范进中举的现象发生。

因此,建议能够放下顾虑,勇敢前行,先行就业,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因为有了紧迫感,学习效率反而可能会更高,君不见,许多上岸的人,都是在职备考的。

如果依然认定了体制内,要一条路走到黑,那不妨先考事业编或者相对难度比较低的岗位,然后再谋其他发展,但是无论如何不建议继续全职备考了。

考公的人正直风华正茂之年,在这个年龄,正确的选择才是第一位的,可以追求梦想,但更要兼顾现实,方能不负韶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