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郭老师的讲座视频整理而成,文稿未经专家本人审阅。
作者简介:
郭老师,管理学博士,山东省属重点高校青椒、硕士生导师,多本CSSCI来源期刊审稿专家。近年来在《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本,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国家自科、省社科等课题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知识管理与创新服务、用户行为等,擅长定量研究方法、工具和软件应用。文献回顾必须要围绕着研究问题来做,既然是围绕着研究问题来进行文献回顾,就需要根据你的研究问题,或者细小的研究主题,去锁定合适的文献范围。在中国知网上,如果以“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为检索词,文献的数量是特别多的,有900多篇文献,因为这是一个大的研究主题。如果我们把研究主题缩小一下,研究“学术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再来用主题检索,有68篇,这就把范围缩小了。还有一种缩小是篇名的缩小,比如,采用“学术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进行篇名的检索,范围又缩小了,只有32条。所以,主题检索和篇名的检索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篇名的检索只适合检索与你的研究最相关的文献。还有一个过程,就是对文献进行过滤,我们做文献的筛选,一般以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优先,这样我们就需要定义一下学术期刊,然后再定一下来源类别,定义到核心期刊或者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把文献进行一个筛选。还可以借用高级筛选,比如,可以检索“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我们只检索学术一类的,你就可以进一步地限定检索词,也可以只看CSSCI来源的,或者看北大核心,也可以按时间的范围进行检索,如图1。这样检索的结果会进一步缩小。
有些时候,会出现研究的问题不好检索的情况,比如,有人运动完之后在朋友圈里“晒运动”,像“晒运动”这样的词,你可能不好检索,一检索你发现只有一两篇,但这并不能说明你的研究问题特别好。这时候你应该去更换检索词,像“晒运动”,就可以更换成“运动打卡”,因为像校园跑步类的运动打卡,也是运动打卡的现象,这就有相关的文献了。有些时候,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检索,会发现这个主题的文献相对来说比较少。举个例子,像“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意愿”,只有6篇,用来写期刊论文的综述是完全不够的,就需要把研究主题进行扩展。再如,研究“微信用户持续知识共享”,则只有1篇文献,这样就是不合适的,扩大一下,改为“微信用户知识共享”,只有9篇,还是太少,如果再往上扩展,想到微信属于一类社交媒体,微博、学术性的知识社区等都属于跟微信用户知识共享相关的主题,这样就可以将原来研究的主题慢慢地进行扩大。总而言之,在检索和筛选文献时,需要去找到的研究问题或者小主题的相关文献大约在30-150篇左右。还需找出与你的研究问题最相关的2-5篇,这2-5篇是需要体现在论文的文献综述里边的。有些老师在写论文的时候,感觉这些研究跟自己的研究很像而刻意回避。这就可能出现一个问题:你把你的论文投到一个期刊上,而期刊一般都是小同行的评审。如果小同行收到你的文献发现,你的论文都没有引用我的文章,或者连最新的这两篇文献你都没有引用,他就可能把你的文章毙掉,直接退稿了。所以,不要去刻意地回避与你的研究问题最相关的这2-5篇文献。在检索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检索全面。但是,文献综述一般只有几百字,不能把你检索出来的文献都放进去。在文章中真正能够用到的文献,只有10-20篇左右。这就好比,电视剧里面演员很多,但是主要的演员只有那么几个。这就需要你筛选出这些主要演员是谁,也就是说,你要把检索到的文献里边最主要的筛选出来。同时,在检索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最近和最新的文献。有的文献综述,最新的文献是2018年的,今年都2021年了,你的期刊论文要投出去,编辑第一步初审的时候,一看你参考文献都没有最新的,说明你的研究就不是最新的,可能被毙掉的概率就非常高。国内的数据库来源主要有中国知网、百度学术、谷歌学术等,有些老师可能会用万方和其他的一些数据库。需要注意的是,万方数据库里的文献有可能是不全面的。你的检索一定要成功,如果你的检索不成功,后边的写作也会有一定的困难。很多老师或研究生在写论文的时候是小白,不会写,这就需要去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去模仿、借鉴一下。首先,你需要去查找前人是否已经写过相关研究问题或者主题的综述类的文章。然后,你需要去阅读与自己的研究最相关的研究思路和逻辑步骤。以《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为例,这篇论文是2014年11月发表的。如果我们站在作者当时的视角上,我们可以检索“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这一主题之前就有人发表了综述类文章,可以找到,代宝、刘叶正在2014年10月份发表了论文《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实证研究综述》,如图2。可以看到,别人已经写过的研究综述里,主要是从研究所用的基础理论角度论述的,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梳理文献的思路,我们也可以从理论的视角来做这种梳理,可以借鉴模仿。我们回过来,看一下陈明红在《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中是怎么处理的。如图3。
讲到“已有研究从不同视角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内涵、模式、主体特征……展开了研究。”“代表性的成果有:……”这就是他文献梳理的思路和视角。我不可能把别人的所有的关于“理论的视角”的文献都读全了,你就去看看已有的文献综述里,别人是怎么梳理的,就找到了梳理的思路。按照此方法,还可以再来看一下其他人还有没有写综述的,都是在哪个视角上去做的。一是,你去查看前人是否已经写过相关研究问题或者主题的综述类的文章,去学习别人的综述梳理的思路。再有,你去阅读与自己研究相关的文献的综述,去学习别人的文献梳理的思路和逻辑的步骤,就可以模仿着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