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烧建盏应该怎么欣赏?有何迷人之处?柴烧一定比电烧好吗?
建盏柴烧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柴窑烧出来的建盏。泥为骨、火作衣、风成韵,此外柴烧的特点。汉晋至唐,柴烧发展到一个高峰,从以陶器为主,慢慢变成到陶器和瓷器一起发展。柴烧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烧制方法,其中木材是最主要的燃料,烧制时将瓷胎罩住,避免木灰与火产生接触,然后使釉色保持一样,如果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体上走了火的痕迹,这在古代正统的制瓷标准中是不被欣赏的,属于瑕疵。
传统观念中的陶瓷总是干净整洁的,匠人之所发明匣钵,不惜成本砸掉带有铁点、变形以及落灰的器皿,想办法把陶瓷和窑灰隔绝开,就是为了烧制出光洁的的釉面,保证出产器皿的“完美”。因为那时有个很明确的观点,形状不规则、带着落灰的就是瑕疵品,甚至是残次品。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建盏烧制,出窑万彩是柴烧最大的魅力,当然魅力越大难度越大,而且任何一个柴烧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即便同一窑内的盏,釉色变化都非常夸张,烧制出来的釉色都有可能天差地别。
柴烧建盏讲究变化和偶发,而不是对称和均匀,欣赏建盏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柴烧建盏的釉面效果丰富多变,具有难以形容的特点,每一个角度都是一副全新的画面。而影响釉面的因素也很多,比如括胎土、釉料、温度、气氛,甚至气候、季节都会影响烧制。柴烧在烧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加柴,温度也就是时高时低,导致了釉面气泡大小不一,比较有层次感,而气烧和电烧的盏,气泡则可以均匀密集。因为柴烧温度不容易控制,也导致了烧制出来的建盏呈色不易控制,表现出来的效果就是色彩不一。而电烧可以恒温控制,烧制出的颜色也比较稳定。
柴烧控制困难,人力、物力成本高,但柴烧建盏的质感浑厚内敛,火痕与灰釉在作品上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柴烧最令人十分着迷的地方。柴烧建盏之美源于不可预计,也是这种不可预计成就建盏之美。既然如此,柴烧一定比电烧的好吗?其实,说是“电窑”与“柴窑”的差别,不如是技术方面的局限。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精密度,电窑的控制精密度高,更能把控“温度”与“还原气氛”,因此现在的许多斑纹比宋代更丰富。
柴烧和电烧可以说各有各的优点,无需刻意对比,而无论柴烧还是电烧,真正的建盏之美需要用心去欣赏、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