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装备单品 手杖
越野跑手杖通常由握把、腕带、杖杆、杖锁、杖尖、保护套、杖托等六部分组成,而杖杆则是手杖的灵魂。越野跑的手杖一般是两根直杖。杖身通常材质分为铝合金、碳合金、钛合金,三者价格递增。
早年徒步穿越的时候,能够捡到一根称手的树枝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所谓称手,是说直径、长度、重量、曲直、弹性、耐用均合适手感。直径不能太粗,粗则不合手握,且重;不能太短,长可截断,短则无用;重量当然要轻;直的优于曲,当然有一点弯曲度,带一点弹性亦可加分;耐用?树枝不能太干,内芯不能空洞,否则容易断裂,含有一些水份的树枝通常更耐用(但不建议从活生生的树上掰下,捡落枝就好)。到如今,专业的手杖产品,无论从质量功能的提升,还是细分领域的区隔,已经不用再去撞大运捡树枝了。无论是在徒步、登山、越野跑,手杖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合理的使用手杖,可以减轻膝盖腿部的负担、减少运动伤害、延长运动时间…等等好处。分担压力:通过手杖的助力,有效利用核心以上的力量,分担腿部和膝关节的压力。保持稳定:在失去平衡的时候,可以借助手杖,让身体很快恢复平衡,提高行进的稳定性。保护腰部和脊椎:分解单点压力,有效利用全身肌肉,从而减轻对腰、背部的压力。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越野跑杖,从材质上,多为碳素,管径也明显小于登山杖,这样的结果是专门的跑步杖重量几乎是登山杖的一半。而登山徒步路线,相对于越野跑,要“复杂”很多,碎石树木河沟等等,所以登山杖的设计要更加结实耐用,从杖尖到杖体。越野跑使用手杖,个人还是觉得定位为辅助装备(主力装备是跑者的双腿),质量轻,不增加负担为佳。登山的时候,上下的变化通常不会太频繁,登山徒步的速度也比较慢,所以调整起来从容有余,而跑步时,尤其比赛中,很多调整是需要在较为“快速”的运动中完成,我实际比赛中,用杖的状态可分为四种,分别是:用杖跑--持杖跑--收杖手持跑--收杖背负跑,这四个阶段的调整最理想的是都能在跑动中完成,所以常见的跑步杖多为扳扣式和折叠式固定,几乎没有登山杖常见的旋转固定。越野跑路线变化多,一般都有长段的平缓路段,另外在出发阶段,或者体力良好的时候,很多跑者也习惯把手杖收起备用,毕竟手持奔跑还是会给手臂增加负担;而跑步背包,通常大小容积有限,无论是缚在包外还是收入包内,更短的收纳长度是受到欢迎的,这点四节手杖更有优势。使用腕带更加省力,如果直接握把发力会让手部苦不堪言;正确的方法是,手从下往上穿过腕带环,调节腕带长度,手腕往后拉紧腕带,虎口向前刚好压住腕带,手指握拳,将腕带和握把一起握住,发力时虎口向下压腕带即可,无需手掌直接对握把发力。正常使用时,不用对握把过多发力,轻轻手持即可;很多握把下侧还有延长区域,海绵材质,这是临时使用区域,比如在短途横切山坡或者之字形上升,不需要反复调整长度,但一侧高一侧低,低侧正常使用,高侧手腕压住腕带,手掌握住下侧区域。上山杖可调整得短一些,下山长一些,一般差距10-20厘米;上山通常速度较慢,手杖主要是借力减轻腿部消耗,下山速度较快,手杖主要是用来减少膝盖的冲击,并保持快速运动中的身体平衡;下山还需要注意的是,手杖着力的位置要稳定,出于安全的考虑,尽量不要把全部身体重量放到杖上面。最为传统的登山杖多为一体式的伸缩内套式结构,重量相对偏大,并且收纳长度多数都处于65-70厘米区间,因此其携带性能不佳,我们并不推荐,目前专门用于越野跑的登山杖也几乎都已不采用这一类设计。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Z字登山杖开始得以大行其道,它的设计灵感源于雪崩探测杖,通过一条隐藏的内绳、推拉式按钮和单拉式快速套管构建了一个方便折叠的快速装配系统,可以将其拆卸为三节杖体构成一个Z字形并且合拢形成“三”字形。杖一超轻碳素越野手杖,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EVA手柄,握持舒适不疲累,创新拉手腕带固定设计,固定方便,不晃动,多重杖尖保障系统,行进中稳定性更高,碳素管材工艺,轻量、坚固,是你爬山越野的好帮手。
今日推荐
【踏实走路 杖义人生】
创新|轻量化 越野跑步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