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碉楼,一段客家人的故事

这是岭南客家一个普通的山村,位于龙川县丰稔镇西部,始建于明朝,兴于晚清民初。村落四周全是山岭,有很多条小溪,稻田旁边,竹林掩映处,古民居傍水而建,若隐若现,随处可见,在广阔的大地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彩画……这就是我们此行目的地--黄岭村。
当然,黄岭古村神秘而静谧,质朴而韵味十足,有着500多年的历史,沉甸甸的内涵和厚重的底蕴,还有一个赋予坚固客家文化符号,一个客家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物化表现的碉楼,更让我这个来到龙川修建高铁的一个外乡人,抑制不住渴望前往,好好地感受她久远、沧桑的客家文化精髓。
黄岭古村,据说此地当初林木稀少,触目皆是大片黄土地,被人谓之“黄岭”。最初听说黄岭古村,是源于一句俗语:“黄岭秀才多过狗。”作为一个外乡人,自然对这个小小的村子充满了好奇。
《叶氏族谱》详细记载了黄岭叶氏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上面记载着开基之祖为兄弟二人:叶茂富、叶茂贵。明正德年间,他们自龙川通衢迁至黄岭山下开荒,繁衍生息继以世代,遂成人丁兴旺的叶氏家族。
岭南地区由于地理、历史、社会和风俗等因素,人口集中聚居是一种最直接的文化景观。客家山区地形多样,河谷平原与山间盆地错杂,聚居的建筑和村落各有不同。大大致可分为组团状、长条形、阶梯状、丁字形、弧形和自由状。许多客家大聚居的村落基本是按照组团状修建,有几十户、几百户或上千户聚住。屋宇相依团居,四周筑以高墙或土圩,便于守望和相依扶助,保障村寨安全。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龙川县,河源为古龙川之境,于1988年建市,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和客家先民祖居地之一。古遗址、古墓葬、石刻、古道、古城墙、古宗祠、故居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特别是古代建筑和遗迹,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反映了龙川厚重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记录着龙川的文明史。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岭南文化发源地,也是南越王赵佗兴王之地,记录着古龙川2200余年的春秋岁月,铭记着客家先民大迁徙成为“客家人”发展的历程和岁月变迁。
黄岭古村位于平原,村中间为山间盆地,碉楼立于其间,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走进黄岭碉楼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口天井,沿楼梯缓缓步行而上,整个黄岭村的美景尽收眼底。虽然历经几百年的历史沧桑,黄岭至今仍然保存着许多文物古迹,其中以古民居为多,这得益于明清时期的门第经济,村中100多座古民居尽显古风古韵,错落有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认定录入了24座古建筑为龙川县受保护文物,村级文物之多居龙川之最。黄岭村还在2019年6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黄岭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文重教的地方,读书蔚然成风。黄岭村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古建筑以客家传统的堂横屋为主,建筑规模相对比较大,里面有让人感到很惊喜的木刻、石雕、砖雕,也保护得很好,很完整;另一个是崇文重教的传统,从前不仅有进士,还有众多的秀才、举人和国子监学生。
据说,仅是在明、清时期就有进士叶铭熙、举人叶鸿仪、例岁贡生10人和180多位秀才。曾有“进士秀才连三代,一屋考出十秀才”“嘉庆院试惠州府,黄岭一榜五秀才”等科举史上的佳话。“黄岭秀才多过狗”一句话也由此而来。而在封建时期,承载了众多读书人和官史的黄岭,自然而然成为当地文化之地,经济发达、曾富甲一方。
现存于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198块“进士题名碑”,记载着元明清三代,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其中一块题名碑上记载着:叶铭熙,广东龙川县人。黄岭村叶姓文人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共出秀才以上功名人物240多人。其中,功名最为卓著者为清嘉庆七年壬午科(1802年)进士及第的叶铭熙,而黄岭也因此而誉满东江,成为龙川远近闻名的“秀才村”。
清朝嘉庆七年(1802年),黄岭人叶铭熙在壬戌科会试中第214名,殿试中三甲进士第100名。而那一年,叶铭熙刚刚20岁,想必他一定春风得意,意气风发。叶铭熙从小勤奋好学、聪慧过人。据说他5岁能诵诗,10岁观四书,15岁就已通五经。在高中进士之后,叶铭熙被朝廷授为正六品,开始了宦海沉浮的一生。
也许,生命之中许多事就是这样凑巧和有缘分。叶铭熙上任的第一站,就是到直隶省顺德府巨鹿县任县令,巨鹿县真定,是南越王赵佗的故乡。曾经“以诗礼化其民”,施政治邑开岭南风化的南越王赵佗,肯定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后辈有一天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做父母官。对叶铭熙来说,可能就是上天早已安排后的一次寻亲之旅。
作为客家的商贾、贤达血脉中就有叶落归根的情结,不管走的多远,都会在光宗耀祖,功成名就之后回到家乡捐资助学、购置田地、建造房子。客家人为了生存发展,在清代开始至民国时期,不少人背井离乡,到东南亚等地谋生,在海外积累了一定资金之后就开始返乡。面对战祸与土匪,回到家乡的不少人开始出资修建碉楼保护家产。
碉楼或全村集资共建,或几户出钱修建,或独家投资建设。碉楼按建筑材料可以分为石楼、夯土楼、青砖楼、混凝土楼四种。其显著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据说,广东开平的碉楼林立,大大小小碉楼就有1833座,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交错在一起,形成了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人口大迁徙,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三次人口迁徙都是国运不济、灾乱连年导致。作为许多长期生活在外地或异域他乡的客家人,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外面的建筑风格特点。回乡建造碉楼时,也多多少少带来了异国的建筑元素,将其与岭南建筑风格交融在一块,甚至有不少碉楼还是完全根据华侨从外国带回的图纸所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今天所看能看到的不少碉楼体现出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当然,黄岭的碉楼也是极具特色的,历经百年依然屹立不倒。碉楼,名水谦楼,位于黄岭西北部,建于清代同治1874年,独立院式布局,楼高14米共五层,建筑面积达420平方米,距今已经140多年。与我同行的妮子,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客家女子,是当地小学的教师,也是河源市作家协会的会员,她对当地碉楼颇有研究。她说,此楼的墙体所用材料特别讲究,是用泥、沙、石灰混合而成的“三合土”夯筑而成的,为了使墙体坚固,人们运用了一个令现代人也为之啧啧称奇的神秘方法——把糖水和糯米饭渗入三合土中,通过化学作用,可以使墙体变得似铜墙铁壁一般。
碉楼的顶层盖瓦,底层中间有天井。碉楼的采光主要来自中央的天井,天井从一楼直通房顶。东西两侧有木楼梯,可通到五楼,每层有两厅二十间房,可以容纳几百人。不管谁站在木楼梯上,都会与水谦楼完美融合,形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那古色古香的气息在空气中氤氲开来,让每一个来炮楼的人们都能够感受到它的历史韵味。里面有一口水井,清冽的泉水为村民们提供了基本维持生命的保障,即使遭遇外敌围攻,也暂时威胁不了村民的生命。
碉楼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防卫的功能。我在用无人机拍摄时,发现整座碉楼的外墙上的四周都分布有瞭望的炮眼。走进房间里才发现,楼里每个房间都有一个,既能采光、瞭望,还可以及时进行反击和防御。这些炮眼是由整块的麻石穿凿而成,它们的形状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一个长约20厘米、宽约4厘米的长方形,下面是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圆形。密密的炮眼,让整座碉楼神圣威严。可以想象,昔日客家人站在楼上,通过炮眼窥尽敌人的一切活动,誓死抵抗敌人的情景。
一番耳闻目睹,我深深感受到碉楼背后凝聚着的辛酸往事,感受到一个多世纪以来客家人的不屈不挠与风雨沧桑。据说,黄岭村也有练武的传统,民国时,在黄埔军校读书然后做军官的也有不少。其实不管是崇文,还是尚武,或是经商,实现的目标一样,都是光宗耀祖的一种传统。在时局不稳的时代,碉楼的建设,不仅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一致的智慧和胸怀,也反映了客家人坚贞、刚强、富有反抗精神。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龙川县文联主席王受庆、作协主席罗洪安,作家邹海林等一大批当地作家,对黄岭村深厚的历史文化投以巨大的热情。特别是作家邹海林退休后,一直从事客家乡土文化挖掘整理,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多次深入黄岭实地采访,并整理、辑录成展现黄岭村人文风采的《人文黄岭》纪实著作,打开了这个客家古村落的神秘面纱。
他在《人文黄岭》中对黄岭村古建筑总体特色的描述,让我十分推崇和喜欢。文章中写道:“飘来中原的云,吹来黄河的风。黄岭古屋基本保持着中原民居的建筑特点,客家围龙屋、四方围屋古朴典雅,行走在幽幽的古屋间,古朴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坚实高大的墙体,黑白相伴的瓦檐,深邃复杂的庭院,天人合一的布局,处处体现着华夏文明,更体现出客家人坚忍不拔、团结合作、崇文重教的精神”。的确,黄岭村古民居的特点非常形象生动,不愧是龙川的一块宝地,展现出黄岭客家文化独特的一面。
一座碉楼,就像是图腾和保护神,一直在庇护着来到岭南多灾多难的客家人,慷慨地敞开自己的怀抱,像一叶方舟接纳了避难的人们,是客家人自强不息、顽强生存的物的见证,是客家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物化表现,承载着客家人的文化记忆,成为了客家人忘不了的乡愁。
如今,山清水秀的黄岭村,历经岁月的风霜愈显厚重,彰显着传统与现代的美丽,成为了龙川的一块风水宝地,一方净土。这栋百年碉楼重现红颜,不仅彰显黄岭人的志气、品格和成就,更记载着客家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沧桑岁月和跋涉旅程,见证客家古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致富奔跑的一张新名片。
张湘涛,笔名铁朦胧,研究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二级心理咨询师,出生湖南怀化。人民图片网、中新图片网签约摄影师,中国交通报特约记者。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新闻、文学和摄影作品600余篇,报告文学、通讯、散文等作品多次在北京市、贵州省及铁路等省市地获奖。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0)

相关推荐

  • 【西散原创】温圣巍作品 | 古村悠悠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唐江镇是一座千年古镇 ...

  • 瞿军: 看轻自己(外一篇)

    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人生经历太多的失意之后,应该学会看 ...

  • 千古客家名村:江西卢屋村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唐江镇是一座千年古镇,历来有"三街一村"之说.这村,指的便是卢屋村.2019年6月21日,卢屋村被列入国家文物局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千年客家村 卢屋村是一个 ...

  • 行走丨年糕,一段传奇

    辛丑年除夕,我收到苏州文友快递来的一盒年糕.我发现,今日的苏州什锦年糕,从包装.品相上,较从前更上一层楼.文友在微信中留言,除了春节祝福,还问我是否记得15年前春节期间,因品尝苏州年糕,二进姑苏走访的 ...

  • 建筑结构丨最东方:开平碉楼

    来源:HND DESIGN. 以下视频来源于 HND DESIGN 百年前 近三千余座"欧洲古堡" 被"拆"下置于方塔 矗立在乡野与竹林中 ▲ 开平碉楼--锦江 ...

  • 【行走藏羌风情走廊】桃坪羌寨:东方古堡 碉楼迷宫

    耸入云霄的碉楼,显示了桃坪羌寨的神秘和古朴. 桃坪羌寨依山傍水,坐东向西,寨体布局严整,所有建筑均以石块垒砌而成.石屋顺陡峭的山势依坡逐次向上,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其间碉楼挺立,气势不凡. 很多电影作品 ...

  • 行走丨诗韵竹影望江楼

    望江楼公园位于成都市东门外九眼桥锦江南岸一片茂密的竹林之中,园内岸柳石栏,波光楼影,翠竹夹道,亭阁相映,主要建筑崇丽阁(望江楼).濯(zhuó)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泉香榭.薛涛纪念馆等. ...

  • 行走丨凤凰山•凤凰楼

    据说,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武则天出生时,一只凤凰绕房一周,然后向东山飞去.武则天的父亲(时为利州都督)当即便将东山更名为凤凰山. 又说,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袁天罡(gāng)南下入蜀,在端阳 ...

  • 陈 锋丨在开平碉楼,倾听历史文化传奇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伊斯兰国家等多种风格的建筑. ...

  • 行走丨云门传奇:刘基过普济寺与清远楼记

    一早,普济寺小和尚慧可随师父砥上人,在大殿做完两堂早课后,起身,便听师父吩咐道:"慧可,你待早膳后,速去清远楼准备些茶点,今日有客人来临." "知道了,师父!" ...

  • 行走丨北川羌城掠影

    初到北川,有一种既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因为北川新县城是一个具有羌民族特色和风情的地方, 高耸入云的羌碉,婉转悠扬的羌笛,色彩绚丽的羌绣,热情奔放的羌族舞蹈,甘洌醇香的青稞咂(zā)酒,无不显示出其独特 ...

  • 行走丨十里香

    洪洞县恒富大道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在县城的北面.早晨六点,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是初夏的太阳,你走出尚客优酒店大门的时候,就感觉到阳光的热度. 迎着太阳,你走在人行道上.小县城还没有完全苏醒,很少的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