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育随笔:为做“幸福教育”的郑立平老师们喝彩
今天在郑立平老师的QQ空间里看到了郑老师的一段留言,让我不禁为之感到振奋,为用心在做幸福教育的郑老师们喝彩,点赞:
近来有老师又问我:郑老师,你们团队那么多人,而且有那么多骨干,为何不搞个实验课题什么的?
答:以前想过,但是又感觉非常不妥。
第一是因为我们现在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任务,很难拿出时间来去对参与的学校或者个人进行持续的指导。
第二,我以前就非常不喜欢单位交钱申报的所谓这样级别的课题那样机构的课题。我看不惯这些是糊弄人的东西,只为了一点虚名,弄着钱耗费很多人的精力用坏那么多好纸,再交上钱去换取这个所谓的牌匾或者证书。要做就真做。但既然是自己做,自己愿意做,干嘛非要去看别人的脸色呢?
第三,如果真想做研究,如果是真正做研究,在我们中小学教育范围内,扎根于自己实践的课题才最有意义,做起来也最有效果。这样的话,既然是自己的事,既然自己能有话语权,干嘛非要去参与弄那个什么证书呢。岂不是自欺欺人。
那么多的好书,去读读;那么多的报刊,去写写;那么多的好事,去做做;那么多的好人去交交;那么的好景,去看看;那么多新的领域,去学学……哪一个不比虚假地弄个名好呢?
第四,中小学教师都很不容易,每一个想静心做教育的老师都值得我们敬畏!敬畏是什么?对于一个年长的略微优秀些的教师来说,就是尽可能去无私地帮助。独立、自由,是敬畏的根基和灵魂。让那些有心成长的教师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成长路径,是我认为的最好的工作。正因为如此,宁杰老师关注班级小问题创新,出版了自己的专著;张玉芝老师热衷家校合作蜚声省内外,霍庆老师已经承担起团队重要工作……李德峰老师没有做课题,主动学习心理学,近年来已经在家庭教育方面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名声;李进成老师没有做课题,在很多方面早已超越了我这个当初所谓引领的大哥……在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持续关注和指导支持的前提下,绝对不会轻言实验指导。
那么既然如此,我就不会去弄这些所谓的“研究”啦。
成长是需要知识、视野的打开,这是一个对外扩张的过程;但成长更是一个自我反省、审视、建构的过程,这需要向内收缩。
其实,现实也深刻地告诉我们:学点新东西吧,读点好书吧,它会真的把你的眼界、境界打开!
反思:今天看到郑老师的这段留言,说实话,真得让人感到无比欣慰,在如今如此功利的教育现状下,还能看到像郑老师这样的优秀团队,为了理想教育保持着教育人的那份最真的本色,实属难得!这也不由得让一直处在迷茫彷徨中的我看到了一丝曙光,教育的春天或许已经来到了,因为在民间还有这么多像自己一样为了做真教育而一直在努力奋斗的优秀教师。
看到这么多像郑老师一样一心只为理想教育的有识之士的同时,再来看看周围种种“伪教育”的现象。郑老师谈到的老师的提问,其实就是各级各类名目繁多的课题研究,其实进行小课题研究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君不见有多少研究课题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可是仔细想想既然有这么多研究成果,为何我们的教育还是如此让人不敢恭维。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有多少所谓的课题研究是真正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发展,说白了就是为了获取那些虚名,为了给自己晋升职称增加几个亮点而已,除此之外,似乎找不到进行课题研究的动力所在。类似这样的伪研究实在是太多了,根本不需要进行统计调查,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只要不是为了促进孩子们的成长发展,那就是伪教育,就是应该予以打击和鄙视的。
回想自己从教22年了,也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课题申报,不是不在进行研究,而是实在是良心不安,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这些徒增虚名的无聊事情上。鉴于此,就像郑老师所说,让自己静下心来做点儿真研究,真教学。为此,目前我一直在致力于以下两方面的物理课堂教学研究;一是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二是在“做中学”中感悟物理之美。
通过三年多的不断研究,自己也逐渐获取了一定的成果,无论是实验探究,还是课后小实验,小制作,孩子们都做得有声有色,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悟到了物理自然学科的魅力所在。
今天郑老师的一番话语让我再次坚信这样一句话:只有用心去做幸福教育,才会收获辛勤耕耘的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