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珠的沁色

马未都先生曾经有一句话: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我们很难搞清楚古人在当年哪怕是常识性的一件事或者一件物品的具体用途,只能通过里留下来的一些现象、记载等去最大程度还原他们的历史,对于古珠的研究也如此。言归正传,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谈谈古珠的一种特别的现象“沁色”。

沁色,在古玉等出土的物件上也会出现,今天我们只谈玛瑙类古珠的沁色。古珠的沁色在圈子里有许多叫法,水沁、蓝沁、奶皮、白皮、灰皮等等。

生坑出土的珠子,很多表面会覆盖有一层物质,颜色不一、薄厚不同。地埋皮壳是珠子与土壤深度接触所形成的皮壳。碱性、酸性、中性三种土壤中形成不同状态的皮壳,在潮湿的酸碱性土壤中,长年累月珠体表层会被钙、矿物金属等物质侵蚀,其中还不乏有石油、甲烷等元素侵染;侵蚀元素性质较弱者,珠体沁色较多出现轻度灰皮(图一、图二、图五、图七等)、金皮(图十一 、图十三)、斑点皮(图四)等,而酸碱性较强且地埋时间足够长(一般界定为千年),珠体多出现通体白化状态(图六)。某些古珠表皮在特定的角度下会泛出悠悠的蓝色沁纹(图八、图十四),这些沁色的形成机制可能与古珠常年与碱性土壤中的铜碳酸盐矿石接触有关。

以下是一系列古珠的灰皮:

图一:轻度灰皮,灰皮沿缠丝的纹路肌理生长

图二:轻度灰皮的药师珠

图三:中度片状灰皮,灰皮边隙有脱落痕迹,可能经久佩戴后,灰皮会部分消失

图四:轻度火供缠丝灰色部分很淡的灰皮

图五:重度灰皮,整个珠体都是厚厚的白色覆盖物

图六:细微灰皮,在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

图七:药师珠上轻微的蓝沁

图八:斑块状灰皮

图九:中度灰皮,沿着缠丝的纹理生长

图十:洒金皮

图十一:沁色由珠子内部散发到珠子外部

图十二:缠丝勒子表面的金皮,从金皮的边缘可看出皮是有一定的厚度

图十三:药师珠珠体上中度的蓝色沁皮

图十四:斑点状灰皮

近代,整个的文玩大类和艺术品收藏市场中,古珠的地位相对比较低。在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中古珠曾长期处于“赠品”地位,买大件送珠子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常态。

近年来,随着珠子的价格一路往上走,世面上也出现了各种防珠,这里只谈古珠灰皮的作假。

图十五:硫酸咬色灰皮,灰皮暗淡无光,细看灰皮表面还会出现蚀孔,蚀孔内用放大镜看有时候能看到结晶体

图十六:此类珠子看着满目疮痍,对于新手有一定的迷惑性,细看金皮的完整性已经被破坏,因为此类珠子一般是先酸咬色做皮,然后在表面用环形刀刻出马蹄纹。

图十七:酸咬上色灰皮,经过中、高温烘烤行程

图十八:盐酸微腐蚀烤色工艺制作的“轻度灰皮”

后记:千年前的时尚珠佩,在久远的历史中,她的美丽征服了欧亚大陆,从远古最初的王公贵胄身份的象征到普罗大众的装饰品,珠子的辉煌历史浓缩了人类辉煌的历史,她从灵魂里面散发出来的美,又岂是今人简单的仿制能仿制出来的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