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坛真的在创新吗?

原创松风阁书法日讲2018-10-29 10:00:00

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要要求书法一味模仿古人而不求变化呢?为什么我们还在怀疑书法创新呢?

之所以我们会对这些问题产生忧虑,那是因为我们搞混了两件事情:

A、分不清我们的目的和手段

B、说不明创新标准

这是比较致命的两件事情。很多人因为这两件事情弄不好而对书法创新产生诸多误解,我认为这是完全不应该的事情。

一、什么是我们的目的?

讲到底,我们每一个人学书法、写书法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这里面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想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希望修身养性,偶尔陶冶情操。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想法。我认为这样的想法很好。对于这样的人,基本上建议他去临摹古人书法就够了,你就去写古人的书法甚至去模仿今人的、你认可并且喜欢的书法就好,完全不必在意其他问题。

但是有些人追求比较高,有些人就是想做出一番大事业,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者说在书法中体现出自己的东西来,因此这样的人完全可以自己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目标,那么,这类人的“写出自己的东西来”就是他们的目的。而我们说对于这样的人来讲,他们的学习书法的手段就不应该像前面那些低追求的书法爱好者那样,把学习古人的书法同时作为手段和途径,而是应该尽可能的以学习古人书法为手段,最后想法设法的将自己的个性的东西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我们为什么要创新?

我们说这两种追求哪一种是我们提倡的呢?我认为他应该是第二种。第一种学习书法的状态就好像那些站在赛道两边给运动员加油鼓劲的观众一样,虽然这样也未尝不可。但是当所有的人都是一个置身于外的看客的时候,都是站在路面默默鼓掌的人的时候,我想这场运动会还有开的必要么?

因此,书法也是如此。没有书法的创新,就没有那位在赛道上奔跑的选手,那么我们的书法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就永远只能以回味距我们几千年之久的那些残卷字帖而供我们沾沾自喜,像一个垂垂老者一样,虽然潦倒一生、一贫如洗,却把他千百年的家族光耀的时刻当作自己的人生经历一样开心自豪。

这样的回味和回想是没有任何不好的地方的。但是他却足可以拽住所有的人,让他们不能向前再走一步。我们每一次的惊叹、赞赏和敬畏,都让这个艺术离它凋亡和走进博物馆里那些冷冰冰的玻璃柜子更近了一步。我们所有的不作为和沉溺于过往都会“谋杀”我们所有喜欢和热爱的东西。

三、创新的标准

我们的书法创新之所以是被大众唾弃的,是因为大众的脑壳里永远没有“创新允许失败”这一理念。或许我们不能详尽的给创新下一个完整、准确而又清晰的判断,但是我们清楚的知道一点,具有一种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理念应该是判断我们的创新是否成功的关键,而不是去看这样的一个创新结果如何,只要他肯创新就是成功的,其结果当然允许失败,甚至允许这样的失败结果被展示和表扬。

但是当下我们的书法展览动不动就是“伟大创作”、“伟大创新”,从没有人可以公开的批评一件艺术作品的失败的同时,又对他创新的精神基于高度的赞扬。我们的评论家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他们只会雕琢一些让人云山雾绕的“生僻词汇”,将一个句子尽可能的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显示自己的“夸功”。

但是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创新也成为了一种“抄袭”和“模仿”。失败的作品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像“抛砖引玉”一样,可以引来一些好的艺术创新的作品。但是大家似乎忘记这一块砖头抛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引玉”,结果大家纷纷看到原来这些砖头也可以拿出来,就开始纷纷的一个个从后院里面任何的同一个地方挖出这块砖头,迫不及待的开始往外扔。就算这时真的有一块美玉,大家也权当看不见,在重重叠叠的砖头块里被砸得七零八碎了。

因此,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状态:大家看别人开始写敦煌书简了,自己也开始写。大家看别人在学习创新书法作品展览的样式,大家也一窝蜂的开始往这里钻。这就是劣根性的东西。我们常常把创新当作是一些标新立异的东西,然而创新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表明我们真正的去思考、去努力做这件事情了。而不是想着我如何去抄袭和复制别人的成功。

而如今我们有太多这样的模仿了,太多这样的抄袭,以至于创新都成为一种“因循守旧”。这才是最可怕的东西。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创新,但是当这个社会不能把创新当作一件需要有一定风险和奉献精神、开拓精神、具有勇气、敢于承认失败和接受失败的事情的话,那么我们永远迎不来一个新的事物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