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读者问:谁不知道要往上挤,可我挤不上去怎么办呢?

看了昨天文章的读者,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咱们的标题。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道理他懂,问题是他上不去。

如之奈何?

他给出了一幅现实的画卷:多数人聚焦在了很少的几个行业和很少的几个职业里,卷来卷去也卷不出个头。

我们想想看,一个孩子,首选是什么?肯定是创业或者进入互联网大厂。

其次呢,是进华为这种高科技头部企业或者考公务员,进入体制内。

再次呢,会进入热门行业的腰部企业,这也进不去,才会选择冷门行业的白领。

一般来说,是这都没得选,才会考虑去送外卖。

可是你注意到了么?送外卖也是互联网行业哦,他等于选择的是热门行业里的底部岗位。

首先,如果你是个特别优秀的,万里挑一的人才,一门心思往上走,肯定没有错。因为最热门的行业的头部企业的最有前途的岗位正在向你招手。

如果次之,拼一拼,往上凑,也没有问题。牛头做不了还可以做牛脖子,哪怕做牛腰。

但如果再次之呢?

假如明摆着只有牛屁股等着你,这个选择策略就未必理智了。

你选择牛脖子我能够理解,咱哪怕是字节跳动最弱的员工,公司上市了,多多少少分我一点嘛,没有一千万,两百万总有的,我上哪儿打工也不如跟这儿混着强。

这是一种正确的思路。

但如果你进不去呢?如果连字节跳动最底层的员工也做不了呢?

你见过哪个快递公司上市,快递小哥分到股票了?

如果热门行业的最末位的红利我也拿不到的话,那么换个赛道不失为一种明智。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最近有本纪录片,冯小刚配音的,我就看了一集,讲西域。

讲西域就难免讲班超,班超他爹班彪,他哥班固,他妹班昭都是著名的史学家。

班固写了《汉书》,和司马迁是齐名的人物。

班固被朝廷征召,做了校书郎,你听这名字就知道,干的是编辑的差事。他的弟弟班超也被他带入京,给官府抄抄写写,挣俩大子儿。

有一次汉明帝问班固,你弟弟在家干啥呢?班固说我弟抄书糊口呢。

于是明帝就让班超做了个兰台令史的小官,管奏折文书的,很快犯错被免了。

免了之后又回去抄书,抄书抄书,成天抄书,有一天这哥们就怒了,把笔折断了,创造了一个成语:投笔从戎。

去哪儿从戎呢?去了玉门关。古代的玉门关就是今天的敦煌。

去了之后,被奉车都尉窦固给看上了,人才啊,居然识字。

这不废话,人一抄书的,还管过奏章,能不识字么。

人家窦固可是个大人物,他是大司空窦融之侄,娶的是光武帝刘秀之女涅阳公主,妥妥的驸马爷。

驸马爷看上了班超,让他做了个假司马,小官,管了三十六个人。

结果班超在出使的过程中,识破匈奴埋伏,干掉匈奴使者,威震西域,连升数级,成了军司马,这就算高级军官了。

班超在西域期间,打败过50多个国家,其中不乏贵霜帝国这样的大国。要知道贵霜帝国和罗马是齐名的,拥兵20万。

贵霜帝国曾出动7万大军远征,被班超数千军队击败,从此心甘情愿的做了大汉的小弟。

大汉的小弟和罗马齐名,你品,你仔细品。

班超后来实际上就是西域王,封定远侯,万里封侯,西域这地界,他跺一脚,所有国家都得震三震。

我们想一想,如果班超选择待在京城里抄文书,有没有出头的可能?

有,但是微乎其微。

很坦率的讲,京城里,尤其是宫里,人才实在太扎堆了

一个大才,也不全是他生下来就是大才,这事儿需要后天的平台。

你给他机会,他才能上,你不给他机会,苗子再好也没有办法成长。

你今天回过头去看,我们这一代人,留在国内的并不是当时最优秀的人才。

比如大学我们班里,我这样的当然是倒数,我打游戏嘛。那些成绩排在前一半的,基本上都在国外。

但是谁有钱呢?后一半有钱。

你并不是最好的鱼苗,但是鱼池够大,鱼粮够多,把你养大了,养成了大鱼。

而最好的鱼苗,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鱼粮和足够大的池子,反而没长大。

班超如果待在宫里,他是得不到机会的,因为学历比他强,口才比他好的,太多了。

我曾经说过一个原则,靠近领导的位置升官快。

但凡事都有两面,靠近领导的位置竞争也激烈,你可能根本就入不了领导的法眼,那靠近也没用。

一个很热的领域里,聚集了很多人才,但大部分人都是陪练的,他们抢不到足够的鱼粮让自己长大。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有的圈子里人才扎堆的透不过气来,有的圈子里几乎就没有人才。

我最近有套房子在装修,自己老往工地上跑。我每次去,都能看出很多问题。

比如我看到师傅们挖土,装袋,人工背着一袋袋土,穿越花园,放到一个小车上,然后开出人行的砖路,到马路上,再装上一辆卡车,运出小区。

我就跟他们讲,你把土,直接通过采光井的那个洞,丢到地下室,反正地下室没装修,用铲车把土铲走,倒在车库的车位上。再把卡车开到车位旁边,把土,直接铲到卡车上。

步骤减少,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你还不累。

同样的道理,几百公斤,成吨的大石头,起重机进不去。他们发现4个人抬不动,就用8个人。

我说不要这么干。你还是用车把石头运到地下车库,把石头卸到四轮平板推车上,推它到地下室采光井处。

采光井上面用小型的吊车,先把最小的石头拉上去,比如几百公斤的。

然后你把石头堆在吊车的基座上,增加它自身的重量,再去吊最大的石头。

这种思路在软件工程里十分常见,如果发现开发量太大,一定是先去花精力寻找参考原型,尽量的复用已有的代码,已有的模块,而绝不会是什么都重写,堆人,四个人写不完,就用八个。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工人在堵龙头,他们装修破坏了水管,要用盖子盖住水管的上方,使得水不会冒出来。因为水阀不能关,水还是要用的。

材料不匹配,始终堵不住,用了各种方法,全是我看不懂的技术活。

我就问他,你不就是想要用水的同时,又要堵这个口么?去把水阀关一半不就行了。

很简单的思路,水阀关一半,压强小了,你原来的方法堵不住,是因为水压太大,水压小了,自然就堵住了。

这个思路在软件工程里也经常用到。

我到底是要解决问题,还是要暂时掩盖问题。

不是所有问题都必须解决的,要看应用场合。

我当年做实习生的时候,设备两头电话不通,A打给B,B能听到,B打给A,A听不到。

这个问题要解决,需要应用软件部的经理回国,改她名下的代码。但她这会儿在美国演示。

我就问他们,每天演示几个小时,大概有多少客人来尝试。

听完之后,就给ip_conntrack里面配了一百条默认的SNAT,DNAT。

你们玩去呗。

你要是连续打电话,成天打,那当然会触发BUG,可演示是会下班的呀。

早上9点开工,下午5点散场。散场之后,你重启下服务器,明天又可以随你们打电话了。

我没有解决BUG,我只是掩盖了BUG。

就像我为什么非要死盯着冒水的问题呢?这只是工地上的一个临时的状态,你们这个步骤做完,这根水管就不要了。

换句话说,你根本不需要解决问题,因为问题本身就是临时的,那干嘛不掩盖下呢?

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装修公司里面本来就没啥人才。

装修公司里的项目经理们都不见得念过大学,念过大学的设计师,往往并不乐意去工地。

设计师们并不乐意和工人沟通,可是,真正需要知识、方法的,恰恰是那个工人。

你原本可以发挥实力的,你原本可以把自己受到的教育变成生产力,可是你不屑,你不屑于去看看工地上工人们遇到的具体问题。

你只是沉迷于设计图纸,和业主沟通,或者盯着项目经理交上来的工期时序图。

可是你沉迷的这些,你所有的同事们也都在沉迷,那能不卷么?

差异化竞争才是避开卷的有效途径。

如果你是A县县令,乾隆爷问B县县令人口钱粮,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要回去问钱粮师爷。此时此刻,你替他作答,这就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呀。

否则你靠什么出头?靠背诵德鲁克名言么?

大家都会的,就等于大家都不会,大家不会的,才是你的机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