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26-是谁的需要?
关系视角,合作,互通有无
个体化视角,单方面应该听我的,单纯满足一方。
好的关系:双方都要满足,是相互满足,各取所需。
但有一个问题,我们付出未必是别人想要的,因为人和人的差异,就会存在误解。
极端的一种不知道一件事情究竟在满足谁的需要,明明是为了我的需要,但我觉得,我是在付出。如:让孩子好好学习这事。
合作,还要搞清楚一个问题:
谁的需要?怎么满足?
我想从这件事情里得到什么?你想得到什么?我们两个人看到的同一个东西,可能是不一样的。
做一件事是谁的需要?
是我的需要,还是你的需要?还是我觉得你需要,但你其实并不需要?
良好的合作,很自然就会有默契。但如果出现了误解,那就要沟通。沟通不是打辩论,不是用道德和情感去压迫别人,而是去搞清楚,谁到底要什么。我对你有一些希望,那么对应的,你也可以对我提一些要求。你告诉我,我做什么是你觉得好的。我作为父母,要孩子好好学习,这是我的希望。那我愿意为此支付一些代价,我想知道,我可以为孩子做什么。 我不会说:「我是为了你好,你怎么不听我的呢?」 这就好像对卖东西的人说:「卖这个东西是为你好,你怎么不买呢?」
他不买,说明他没有觉得这个事情对他是有好处的。那如果我想促成交易,我就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也许不是因为我提供的不够多,仔细一想其实我真的做了很多:我给孩子准备可口的饭菜,给他零花钱,陪他出门旅游……我付出那么多,但都没有用。那说明:我们之间有误解。
也许他要的,根本就不是这种货币。
那么我就要沟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看他到底要什么。我们可以问他,喜欢什么,到底要什么,他说:“喜欢玩游戏,喜欢每天有一段自由的时间”,OK,那我们就知道了。
然后,我们就跟孩子说:「你要是作业完成得好,每天晚上就可以有一段自己安排的时间。你不是喜欢玩游戏吗?我陪你一起玩。」你会发现这样一来,效果很好,他的行为立刻就改变了。
而不用苦口婆心地说:「你怎么就不能好好学习呢?你看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为了你,你真的应该懂一点事。」这样的方式,限制了他,也限制了我们自己。双方都不自由。 时刻用合作的思路看待一段关系,你就获得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一个视角。
练习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练习,我们来改写一些句子,改写的要求是: 不要单方面提要求。而是,我满足你的一个需要,再请你答应我的要求。 牢记这句话,你就掌握了最基础的合作方向。 比如说,一个中学女生早恋,父母不同意,她宁可撒谎也要跟男朋友见面。
这是2018年年初的一个新闻,父母非常担心孩子的安全,拼命阻止,跟孩子产生了很大的冲突。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之后,孩子被父亲打到骨折,引起了网上的热议。 我们来看父母的态度:你敢撒谎?你越来越没有底线了! 现在我们用合作的方式,来改写一下父母的态度,他们也许可以说: 你要见他,跟我们说一声就行。但你需要九点之前回家,让我们放心。 你看,我知道你需要自由,没问题。我们满足你这个需求,同时我们也有一个需要,是你的安全,你要满足我们对于宵禁时间的约定。这种说法就更可能实现合作。
换一个场景: 在工作中,你对跨部门的同事提出了一个需求,你说:“老板快催死我了,你帮我加急赶一张海报出来吧,今天晚上必须给我”,人家可能根本都不理你。 你把它换成合作的说法,你说: 「对不起,麻烦你帮我加急赶一张海报吧,是我的错,我请你吃饭。下次我一定提前安排好,不会再临时打乱你的工作计划了。」 他可能真的加班加点就帮你赶出来了。
前面的说法是在命令,好像人家帮你做事就是天经地义的。后面的说法就是在合作。你在表达需求,同时你知道这是在给人家添麻烦,你就会提供人家需要的歉意和补偿。 这样的说法,就比较容易实现。 你要试试看吗?
想象一下,夜深了,你想让伴侣早点休息,不要熬夜,以前你会说: “还在刷抖音,都不看看现在几点了!” 现在如果改写成合作的句子,你会怎么说? 再来,你想让孩子有礼貌地对待陌生人,以前你会说: “小朋友要懂礼貌,跟大人说话不能没大没小!” 现在如果改写成合作的句子,你会怎么说? 再来,你想把一个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交给你的下属,以前你会说: “这个工作有一定难度,但你一定可以完成,加油!”这是单方面的提需求。 现在如果改写成合作的句子,你会怎么说? 再来,快到年底,你想在周会上激励大家再冲一冲业绩,以前你会说: “营收还差500万,还有一个月,大家努力再拼一拼!”这是单方面的提需求。 现在如果改写成合作的句子,你会怎么说?
掌握了这个思路,是不是很简单? 第一,我理解你要什么,并且承认你的需要是合理的,第二,我告诉你我有什么需要。第三,我们来交换——你满足我的同时,我也可以满足你。你有你的需求,我有我在意的好处。大家互通有无,相互帮助。人际关系中的大部分矛盾,都可以用这个办法解决。 看起来很简单,但要时刻记住这一点却不容易。需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因为我们太容易把自己的需要当成唯一正确的东西。一旦发现别人跟我们不一样,就很容易忘记: 谁都没有错,只是我们不一致。
合作的意思,不是谁委屈求全,而是双赢,让大家的需求都被满足,就像在经济学里,交易是为了增进买卖双方的利益。在人际关系里,合作也是为了让双方都活得更好。
结语
通过这一节课,我们看到关系的本质是合作,而合作是基于相互的满足。为了在关系中达成合作,你可以用经济学的视角作为分析工具,通过沟通了解对方和你在需求上的不一致,并愿意提供能够满足对方需求的行为,从而达成合作。掌握了合作的思维模式,面对关系中的难题,相信你会有更多的应对方法,你在人际关系中也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