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的家国忧思:王悦之绘画艺术欣赏
文/骚客赏画记
1934年,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沦陷,日本侵略的步伐开始南移。山河破碎的悲痛中王悦之创作了油画《台湾遗民图》。
△王悦之:《台湾遗民图》,绢本油彩,1934年,183.7x86.5cm,藏于中国美术馆藏
只见画中是三位神秘的女性,中的女性右手拖着地球,左手自然下垂,地图上刚好是亚洲版图,让人感到不解的是这位女性左手有一只眼睛。再看旁边两位女性则如佛家一般合掌作祈祷状。这幅画的构图类似于西方美惠三女神,也类似于佛教观音像,但形体内容则与它们大相异趣,王悦之把女性的形象处理的十分神秘,整个画面具有象征主义意味。关于中间女性左掌中的眼睛作何解释,画家本人曾说它是望向台湾的。也许这也象征了他本人对台湾的魂牵梦绕。
△胸像与自画像
王悦之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对台湾的感情还体现在其强烈的民族情感中。他是多么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前有台湾殖民之痛,后有痛失东北三省,面对山河破碎,王悦之满腔悲凉。南宋大诗人陆游有诗曰:“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我想这句诗最能作为王悦之的一个注脚吧。徐悲鸿对这位比他大一岁的兄长的评价是:“若欲在马蒂斯前顶礼者,何不对此下跪?”言外之意,在艺术上,徐悲鸿认为他直追马蒂斯。
在近现代画家中恐怕很少有像王悦之这样的情况,应该来说他对日本的情感是复杂的。首先作为台湾人,他小时候接受的便是日本殖民文化,但王悦之不忘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不曾忘本。
△王悦之
1915年,王悦之进入东京美术学校跟随藤岛武二学习西画,这位藤岛武二自不必多做介绍,他培养了包含王悦之在内的一大批中国近代油画家。
△1921年,东京美术学校毕业留影(左三:王悦之)
王悦之十分仰慕孙中山,毕业归国后他曾追随过国民党也曾与早期中共领导人李大钊交游。可以说他一生的交游都紧紧追随着进步思想。他的画中也不时透露着家国忧思情怀,他喜爱的题材包括自然、平民。他的作品可以很沉郁,比如表现平民百姓生活的画,如《弃民图》。也可以很愉快轻松,比如说在杭州任教期间画的大量的水彩风景画,则表现出完全的另外一个王悦之来。
△弃民图
△杭州西湖水彩风景画
上世纪二十年代,王悦之在北京与李毅士、吴法鼎、钱稻孙、王子云、钱鼎等人成立“阿博洛学会”,该团体为推广美术教育做出了一定贡献。
1928年,王悦之欣然接受林风眠之邀担任杭州国立艺专西画系教授。至此他的名声可谓是南北皆知。而在杭州的教学实践也为他以后在北京主持北平美术专科学校打下了基础。而这所民国北京第一所私立美术学校曾吸引了大批画家在此任教,他们包括西画家卫天霖、王肇民,国画家李苦禅。著名的学生包含刘开渠、李瑞年等。因此可以说,作为美术教育家,王悦之可谓是开一代风气。
令人痛腕的是,1937年,王悦之因盲肠炎病故,享年43岁。假如上天再假以二十年,其成就恐怕与徐悲鸿先生可以比之。
骚客赏画记专注中外艺术史,艺术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