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食的方子
小儿厌食是小儿乳食厌恶的一种现象,是当前儿科临床最为多见的病证。
厌食的病因较为复杂,在众多病因中,特别强调小儿饮食结构失调。因为多数患儿有长期嗜食甘甜,少进甚至不进蔬菜的习癖。
中医认为“甘伤胃,蔬养胃”。甘者,甜食也;蔬者,菜蔬水果也。
多甘少蔬引起胃气抑闭,功能不振。轻者见有食欲不振,重者则出现食纳减少,甚至拒食的表现。
治疗本病多从调理脾胃入手,倡导应用开胃法,并结合节甘进蔬加以调护。“开胃法和开窍法之原理相同,应选用具有开胃作用的药物,使胃气抑闭的病变因而开通、畅达、振奋,从而恢复胃气的正常功能活动。”
一、治疗方法
处方:黄芪、白术各8克,防风、 桂枝、大枣、枳壳、佛手,炒山楂、神 曲各5克,白芍、甘草、生姜各3克。
加减:口干口渴,胃阴不足,加玉 竹、百合、石斛、麦冬各5克;临床兼 有它证,以基础方加减化裁。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于 饭前服,疗程14天。
二、疗效标准
痊愈:食欲与食量均恢复到正 常水平;显效:食欲明显恢复,食量 恢复到正常水平的3/4;有效:食欲 有改善,食量有所恢复,但未达到正 常量的3,4;无效:食欲、食量均无改 善。
三、治疗结果
109例厌食患儿痊愈43例,显 效43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 有效率96.33%。
四、典型病例
杨某,女,4岁。因“食欲不振6 个月”就诊。患儿素嗜零食,6个月前 出现厌食,易反复感冒,半年来体重 不增,曾服“多酶片、参苓白术冲剂” 等效果不显,来就诊。就诊症见:面 色稍黄,形体偏瘦,汗多,精神尚可, 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诊断 为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治以调 和营卫,健脾益气开胃。处方:黄芪、 白术各9克,防风、桂枝、白芍、大枣、 佛手、枳壳、炒山楂、神曲、浮小麦、 牡蛎各6克,生姜、甘草各3克。每日 1剂,水煎分3次服,共7剂。1周后 复诊,诉食欲增强,食量增加,汗出 减少。在上方基础上去浮小麦、牡 蛎,续服,经治疗2周后痊愈。
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具有开胃作用的药物,用之临床,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1 佛手:为治厌食的必选之品,该药不仅具有开胃理气之功效,而且还有上可进食、中可止痛、下可除胀的作用。
与枳壳为伍可治各型厌食;配菖蒲则疗厌食而虚;加龙胆草则除厌食而热;佐以山柰可治厌食而寒;辅以麦芽、山楂,开胃进食、健运消化之功尤佳。
2 石菖蒲:用其开胃宽胸之功,与陈皮为伍,功效倍增。
3 石斛:是开胃之剂中清中寓补,补中有清之佳品,而且善调胃阴、胃阳。
4 荷叶:为升清降浊之品,具有开胃之功,与开胃之剂共用,则增强进食作用。
5 益智仁:乃肾经之补剂,但对胃亦有开“闭”之功效,临证常见有厌食日久之病例,不仅胃气亏损,而且肾亦有亏,所以益智仁亦为治厌食之上品。
6 枳壳:理气之功卓著,但开胃之力非浅,尤其对厌食兼有腹痛、腹胀腹满者,多有奇功。
7 龙胆草:该品苦寒健胃之功著,其开胃进食的作用亦很明显,如和石斛配伍,则对厌食偏热者效果颇佳。
8 山柰:为开胃理气之温剂,用于日久虚寒性厌食。
9 陈皮:具有开胃作用,多与开胃剂合用,而增加疗效。
10 白术、苍术:习惯称为二术,为调理脾胃之主要药物。两药同用,可调和胃气,和中辟秽,与开胃剂同用,可增强胃气,对厌食日久,身体瘦弱,脾胃受累者,用之以脾胃两治。
中医特色外治法
1
运内八卦 100-300次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手法:以图中黑点为起点,做顺时针作画圆,运的感觉为接触皮肤,轻推皮下组织,稍微用力。
2
推小横纹(四横纹) 1-2分钟
位置:四横纹位于四指掌指间关节横纹处。
手法:用拇指桡侧缘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3
掐大四横纹(四缝穴) 1-2分钟
位置:四横纹位于四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手法:用拇指逐个掐揉,掐一揉三。
4
按揉足三里 2分钟
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1寸。
手法:用拇指按揉该穴(一边一分钟)。
注:以上手法各做一遍,每日1~2次,适用于各类型的厌食,可以增进和改善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