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写过“陈尧咨善射”,从陈尧咨全家故事可以读懂整个北宋
北宋时,蜀地阆州阆中县有个叫陈省华的人,曾官至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有三个儿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长子尧叟真宗咸平三年(989年)考中状元,次子尧佐进士出身,三子尧咨咸平三年(1000年)考中状元,世称“三陈”。
每当家里来了官场上的同僚,或其他尊贵客人,陈省华会带着三个儿子列队恭迎。客人常常受不了这个礼遇,会感到颇有压力。有人曾建议陈省华“勿庸如此”。陈省华则认真回答:“儿子们都是晚辈,应该这样。”搁今天来看,陈家这种阵势似乎有些搞笑。但在宋朝,这是很严肃的待客礼仪,体现了名门望族的家风。不夸张地进,从陈家故事,你基本上可以读懂整个北宋。01.北宋谁家排场大?蜀中“三陈”状元家
后人为陈家三兄弟建庙塑像先讲陈省华,此人五代时就在蜀国基层任职,宋开国后仍任县令一类官职。后来官运突然亨通,最高官至左谏议大夫,从四品。宋朝时设左、右谏议大夫,相当于纪检监察机构的高级官员,负责监督、规谏皇上和朝中重臣。“左”高于“右”,其官衔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部长级(视朝廷对此的重视程度而不同)。再讲陈省华三个儿子:
长子陈尧叟,中状元后受到宋太宗赵光义召见。尧叟器宇轩昂,举止大方得体,回答皇上问题口齿清晰,辞意畅达。太宗很高兴,问左右的大臣:“这个年青人是谁的儿子?”有大臣回说是楼烦县令陈省华的儿子。太宗随后召陈省华进京陛见,发现陈省华是个人才,就委任他做了太子中允,这在宋朝初年是个文臣寄禄官,基本上属于虚职。次年(990年)四月,太宗又在同一天提升陈省华、陈尧叟父子任秘书丞(掌管文籍等事),并赐给两人绯袍(宋制,五品以上三品以下官员着绯色官服),以示恩宠。父子同日升任同样的官职,受同样的赏赐,实属历代罕见,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瞧这对父子,有点“父以子贵”的意思。陈尧叟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升任同平章事、枢密使,最终做到宰相一职。次子陈尧佐于端拱元年(988年)进士及第,虽然没中状元,也是极富才干,且官运不错,于景佑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至宰相。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去世后被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
陈尧佐同时是一位文学家,有文集30卷,《宋文鉴》、《舆地纪胜》录其诗40余首,《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10篇。三子陈尧咨,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庚子科状元。他和长兄尧叟为中国科举史上有名的“兄弟状元”,倍受世人称颂。后来曾依照朝廷安排,以文改武,任过武职。卒后被谥“康肃”。北宋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陈寅恪所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不是随便讲的。由于自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起便奠定了崇文抑武的基调,科举取仕制度到宋朝时被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据宋人笔记,出身洛阳的尹洙就曾经说过:“状元及第,比大将军拥兵千万,收复幽燕,驱逐强敌于沙漠中,凯旋归来,献捷于太庙,还要更加光耀千百倍。”由此已可看出状元郎在宋朝时那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特殊荣耀。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在宋代社会备受推崇,人们评价一个家族的兴盛程度的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个家族有几个考中科举的男子和几个嫁给科举出身者的女子。
宋朝也因此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榜下捉婿”现象:每逢科考皇帝殿试后唱名,宣布状元归属,紧接着是为科举高中者举行宴会。从唱名到宴会这段过程中,富户和官宦之家就会竞相打量这些新及第的读书人,从中挑选自己满意的人选,行情好时,一日之间“中东床者十八九”。陈家三个儿子,两个状元,父子四人都是进士,人称“一门四进士”,在崇尚功名的宋代,他们站在一块恭迎客人,能不给人压力吗?更有趣的是,陈省华的女婿傅尧俞也是状元,时人又有陈门四状元之说。02.陈尧咨文武双全,中状元做官后仍然要被父母打骂从史料看,陈家教育儿子历来从严。《宋名臣言行录》由南宋朱熹、李幼武撰写,汇编了散见于文集、传记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迹。书中讲述了这么一则故事:陈谏议(省华)家里有一匹烈马,性情暴躁,无法驾驭,踢伤咬伤过很多人。一天,陈省华回家后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就问仆人,仆人回答: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训道:“你是朝中重臣,家里的仆人都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说完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卖马的钱退给商人。
尔后又告诫仆人,要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当时的人们听说此事后,盛赞陈谏议有一种古代贤者之风。陈尧咨挨父亲训斥时,已官至翰林学士,正四品官,相当于副部长级。陈家对儿子真可谓活到老,教到老。以前中学课本里讲过陈尧咨的故事,文章出自欧阳修的《归田录》:“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唉,这种小事,居然被大文豪记录在案。微言大义。历史上,陈尧咨的确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有一次,仁宗想从当朝文官中找一位能文能武的人,派到北部边地任节度使,执重兵把守重镇,便想到了陈尧咨。仁宗是一个很讲民主的皇帝,他先让宰相晏殊征求陈尧咨意见。晏殊一问,陈尧咨赶忙回答:“这事太重大了,我可做不了主,得回家征求我母亲的意见。”
陈尧咨回到家中,把这事讲给母亲,没想到他的母亲(冯夫人)还没听他说完,就生气地吩咐佣人拿棍棒来,追着儿子痛打。边打边骂:“陈家祖上读书传家,向来以考取功名为最高荣耀。到了你这里,却要贪图高官厚禄,舍弃文官职位去做什么带兵节度使,你还有脸见祖宗的牌位吗?” 用棒子打了儿子后,还不解气,又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千万别小看陈家发生的这么一件事,它绝非一次简单的教子行为,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在宋人意识深处起作用的世界观、价值观--崇文抑武,重功名而轻利禄。这跟孔子数千年前在社会上灌输的儒家学说是一致的。史载,直到陈母冯夫人去世后,陈尧咨才被授予军职,任武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03.看一千年前陈氏家风,不光好玩而已陈省华在同代文武百官中并不是多么显赫,像他那级别的官员也是多了去了。但当时人都特别敬重他。大家都看得出来,因为在他和夫人的精心培养教育及良好家风熏陶下,三个儿子相继成才光耀门庭。在宋代,这是最有面子也最能赢得尊重的事。
陈省华的妻子冯氏,封燕国夫人。她性情严厉,很重家规,每天带着儿媳妇下厨做饭。长子陈尧叟的妻子出身名门,是当朝工部尚书马亮的女儿。在家里,她一向很受娇宠,从小到大,从未下厨房做过饭。出嫁后却要跟婆婆一起下厨房做饭。有次回娘家,她跟父母抱怨了这事。马亮听说后,借着有一天上朝路上偶遇的机会,跟陈省华说:“亲家,我女儿从小就娇生惯养,在家里从没下过厨房。她不会做饭,以后就别让她天天下厨房做饭了。”
陈省华听后,不紧不慢地说:“我们家一向有我妻子在做饭。您的爱女每天只是跟着我那笨拙的妻子,在厨房打打下手。她作为大媳妇,将来有一天总要接婆婆的班,主持整个家庭的家务,早一点儿学习,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马亮听明白后,有些惭愧,对陈省华说: “亲家,怪我不了解情况。我的女儿,以后您就多多管教吧。”马亮是懂道理的人,他表了态,女儿只好天天跟着婆婆下厨房,再也不抱怨了。
良好家风对后代影响终身。陈家在北宋有如此种种令人称道之处,实非出于偶然。而从一个小家得以庭窥视有宋一代的世风与社会文化,陈省华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儿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给后人提供了一个典型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