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 林走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提摩西·加尔韦,是美国著名的网球教练,也是目前的运动心理学第一人。他最擅长的领域,就是通过改变运动员的心智模式,激发其潜能,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准。
在网球领域取得成功以后,提摩西·加尔韦把这种思想运用到了企业管理和人生规划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曾经为可口可乐、IBM 等著名公司提供员工教练支持。
关于本书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这本书是作者多年教练实践和感悟的思想精华,曾经入选全球50部心灵励志经典,畅销全球,为无数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帮助。这本书不仅适合教练员、运动员,更适合那些希望在人生中不断获得突破和成长的人们。
核心内容
内在比赛的诀窍不仅适用于体育赛场,还能帮助人们在人生各个方面打破瓶颈,爆发潜能。在这本书中,提摩西·加尔韦以网球运动着手娓娓道来,揭开了一个隐藏在每个人身体中的秘密:你我的身体掩藏着不为人知的巨大潜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真正的“身心合一”,导致精神和身体无法协调统一,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要想释放自己的所有潜力,就必须彻底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真正做到“身心合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这本书的中文版总共232页,我将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你解读其中的精髓:每个人身体中都潜藏着无法想象的能量,只要身心合一,谁都有可能创造奇迹。
在解读之前,我先来跟大家分享一个体育界的趣事。大家都知道,近些年的国际羽毛球比赛,一直是两个巨星的舞台,一个是我们中国的超级丹林丹,另一位是马来西亚拿督李宗伟。这两位运动员都是羽毛球领域的伟大运动员。
林丹大家都很熟悉,是羽毛球界不世出的天才人物,无论国际比赛还是国内比赛,能拿的冠军都拿了,而且连着拿了两轮全满贯,这是一个极其厉害的成就。放眼羽毛球比赛的历史,都从来没有一个人能有他这样恐怖的统治力。因为这些史无前例的成就,称他是羽毛球界的乔丹不仅不为过,反而有点贬低,因为至少乔丹没拿过两个奥运会篮球金牌。而李宗伟就比较遗憾,他常常扮演的就是林丹夺冠路上的背景,每次在决赛中遇到林丹,他都会输球。据统计,在两人的职业生涯中,总共交手37次,李宗伟输了25次,其中两次是奥运会决赛。
这个情况就非常奇怪,你说李宗伟的技术比林丹差吗?不见得,甚至很多羽毛球界的专业运动员认为,他的技术比林丹更加细腻全面,至少毫不逊色,那么为什么总是在决赛中输给林丹?难道在冥冥之中,真的有一种叫命运的力量主导一切吗?答案是否定的,在竞技体育中,并不存在命运。李宗伟总是输给林丹的秘密,就在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中。
跟林丹和李宗伟一样,本书的作者也是一名体育界的知名人士。他叫提摩西·加尔韦,是美国著名的网球教练,也是目前的运动心理学第一人。他最擅长的领域,就是通过改变运动员的心智模式,激发其潜能,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准。
在网球教练领域取得成功以后,提摩西·加尔韦把这种思想运用到了企业管理和人生规划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曾经为可口可乐、IBM等著名公司提供员工教练支持。
这本《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是他多年教练实践和感悟的思想精华,曾经入选全球50部心灵励志经典,畅销全球,为无数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帮助。在这本书中,他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为读者揭开潜能的秘密,并教会读者,如何运用身心合一的力量创造奇迹。第一个方面:发现你身体中的两个自我;第二个方面:学会信任自己的身体,让身体主导学习过程;第三个方面:身心合一,激发潜能,创造奇迹。
首先,我们先来发现身体中的两个自我。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精神世界,分为感性和理性两种。感性代表你的本能反应,理性代表你的逻辑思考。就是这两种不同的精神内核,构成了我们形形色色的行为模式。比如有的人感性大于理性,表现出来,就显得暴躁易怒、冲动、情绪变化巨大,做事也不太考虑后果。而有的人,理性大于感性,就显得冷漠、不懂人情世故。
这些是潜藏在每个人内心的精神属性,没有人能逃避。只不过,大多数人能够通过学习和社会阅历,很好地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让自己的生活有条不紊。就算偶尔平衡失控,一般也不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最多也就是情绪爆发、口不择言。但是,在体育运动中,如果理性和感性不平衡了,后果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因为在比赛,特别是大赛中,战机往往转瞬即逝。如果犹豫不决,或者冲动行事,很可能会输掉一个球,进而输掉整场比赛,导致严重的后果。你可能会说了,运动员跟我们普通人不一样,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肯定比我们普通人强很多,所以不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
这种认知是错误的,至少是有相当大的偏差的。事实上在体育运动中,这种心理因素导致输掉比赛的情况比比皆是。而且在提摩西·加尔韦之前,也很少有人有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也正是《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作者在这本书中,就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运动员的心理因素。作者认为,要解决影响发挥的心理因素,首先,要清楚地发现两个自我。这两个自我,就是我们之前说的理性和感性,但是反映在体育比赛中,就跟我们平时又不太一样,体现会更加突出,影响也大得多。
提摩西·加尔韦把这两者,称之为自我一和自我二。自我一,就是我们俗称的理性。它是行为的主导者和发起者,更是观察者,会给你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并想尽办法打击你的自信心。比如你不小心手滑打飞了一个球,它就会在你脑子里疯狂指责:“哎你看,谁让你不好好训练,又打飞了吧?”有时候发球出线,它又说:“刚才用力小点儿就成功了,完了又落后一分,要输要输。”
自我一的要求太严格了,它会时刻提醒你,你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哪些方面不够优秀。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这当然是激励我们前进的理由和动力,让人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认识缺点才能进步嘛。但是在比赛中,这种自我评判就太不合时宜了,会在短时间内让你完全失去自信心,导致一些拿手的技术也发挥不出来。
在这本书中,作者举了一些例子,充分说明了自我一对比赛的影响。他有一个学员,平时训练的时候成绩优异,所向无敌。但是一到正式比赛,总是出现一些低级失误,葬送好局。提摩西·加尔韦非常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无法发挥出正常水平。于是在赛后的谈话中,跟他深聊了这个话题。
这个学员就说,每次比赛的时候,如果领先较多还好,如果被追平或者反超比分。他的脑子里就会出现另外一个声音,指责他的技术缺陷和失误,让他时刻惦记着这些没打好的地方,导致完全失去自信。为了避免出现同一个错误,他只能不断尝试其他办法,而不是运用最拿手的技术手段。于是他越想打好,结果就越是不尽如人意。
这就是自我一影响比赛的一个典型案例。你也可以回想一下,在平时的运动过程中,比如跑步,如果你总觉得自己的右腿不舒服,那么会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右腿,越来越紧张。就算身体根本没有任何问题,也会让你在这个过程中毫无乐趣可言。
越关注,结果越差。这就是提摩西·加尔韦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结论。他在书中还说道,有些运动员,为了赢得比赛,甚至会采用一些比较没有体育精神的手段。比如两个网球运动员在比赛,打完一场以后换场地的时候,一个运动员对对手说:“你今天的反手球打得很出色。”你们猜猜,这句话会导致什么结果?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这句话会激励对手,让他接下来的反手球打得更加出色。然而你们错了,结果恰恰相反,在后半场比赛中,对手的反手球成功率急剧降低,拙劣得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很神奇对不对?如果你们平时有打羽毛球或者乒乓球网球的爱好,可以实际体验一下。夸奖对手某一项技术,反而会让他发挥失常。要搞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重新回顾一下这个过程。在前面,我们说到运动员夸奖了他对手的反手球,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首先,被夸奖的这个运动员,下意识地回想了刚才自己的发挥,发现确实如对方所说,自己的反手球成功率非常高,然后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他会下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反手上。这时候,自我一就起作用了,诚如我们之前所说“越关注,结果越差”。他在关注反手球的时候,注意力太过集中于实现技术动作,而不是靠本能反应,这其中的反应速度自然降低了很多,于是成功率自然也就降低了。这就是自我一影响比赛的典型过程。那么如何避免这种过程?这就要说到下一个话题了,学会信任自己的身体,让身体主导学习过程。
之前我们说到,你的理性可以称作自我一。那么感性,或者说身体本能,就叫做自我二。如果自我一是评判者和思考者,那么自我二就是执行者。在我们的生活过程中,自我一经过大量复杂的逻辑思考和运算,下达指令,然后自我二负责执行。你走出的每一个步伐,眼珠的每一次转动,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当然,在平时的生活中,这个过程迅速得几乎感觉不到。你甚至都感觉不到这个思考和下达指令的过程。但是,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比如体育比赛、重大谈判场合、演讲现场,那么这个过程就不那么顺畅了。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演唱会现场忘词、有人在体育比赛中丢球、有人在谈判场合忘记关键条件等等突发状况,这就是很明显的自我一没有来得及完成运算,导致自我二执行出现断档的状况。
作者认为,要改善这种状况,就要对自我二有充分的认识,并给予最大程度的信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总是忽视,甚至怀疑自我二的能力。很多人总是觉得身体就像一头横冲直撞的野兽,如果没有自我一的协调控制,会产生无法收拾的结果。
这个想法当然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不经大脑思考的行为和言论,常常会造成负面后果。然而,在有些场合,这种本能反应,恰恰是必不可少的素质。比如有些顶级运动员,总是会在一瞬间做出神来之笔挽救比赛。这个瞬间短暂到完全没法做出思考,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还要指望自我一思考决定下一步动作,那么丢球就是很可能出现的结果,但是如果信任自我二,它就可以做到让你瞠目结舌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顶级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看起来超出人类范畴的极限操作和反应。这并不是他们的身体真的异于常人,只不过在那一个瞬间,成功激发了自我二的潜能,做出了力挽狂澜的反应而已。
极限反应看起来神奇,其实说起来也简单,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这样的潜能。因为从本质来说,也只不过是把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和思考,储存在潜意识中,然后在需要调用的时候用出来而已。那么,要如何把这些思考和反应储存在潜意识中呢?这就是作者提到的一个重点内容:用自我二主导学习过程。
我们的身体是一种很神奇的系统组合,你可以回想一下,当你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是什么能力让你学会了走路、说话、吃饭等等复杂的行为。你可能要说,这是遗传本能,DNA决定的,但是问题是,如果基因决定学习能力的话,在长大以后,为什么学习外语的过程,远远不如学习母语那么有效率?要知道,我们大多数人学习母语,最多也只需要三四年的时间,可是学习外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仅不少,反而远远超出,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至少在学习三年英语以后,能做到顺畅交流的人只是凤毛麟角。这是为什么?难道决定我们学习能力的基因在长大以后失效了?这个原因接下来我们要讲到,其实很简单,就是自我二的学习能力,逐渐被自我一取代的结果。
你们可以回想一下,你刚刚接触英语的时候是如何学的?是不是先背单词,然后背语法,然后用逻辑和思考能力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组合起来。这是一个典型的自我一学习法。重点在于思考、理性、逻辑。你再想一下,婴儿时期学习母语是怎么做的?会背单词记语法吗?我相信不会有人这么做。那时候自我一都还没成型,没有办法进行这种复杂的逻辑思考。那时候主导你学习的,就是自我二,也就是你的身体本能。
说到自我二的学习能力,就要说到一种很神奇的细胞,叫做镜像神经元。这种细胞有什么能力呢?简单来说,它可以模仿别人的行为,让你完美复刻出来。听起来神奇吧?所以说我们完全不用羡慕什么变种人啊、超能力啊之类的,我们人类本身就有超能力。
因为镜像神经元的存在,几乎所有的学习行为都变得非常简单。比如一个完全不通音律,不懂五线谱的人,也可以跟着别人唱几首歌,根本就不需要特意去学习,镜像神经元可以自主完成整个过程。婴儿时期学习语言和走路也是这样,父母完全不用教你各种复杂的语法和词汇,你跟着模仿就可以学会一门语言;你也不需要知道走路需要每条腿挪出多大的角度,多远的距离,跟着父母,自然就学会了。这就是镜像神经元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那么,为什么在长大以后,学习过程反而变得不那么轻松了呢?这是因为自我一太强大了,我们宁愿相信经验、理论、逻辑思考,而不愿意相信自我二的本能学习。
作者在本书中就举了这样的例子,他有很多初学网球的学员,个个饱读教材,对网球的一些技术手段烂熟于心——从握球拍的姿势,到发球的角度,再到挪动的步法,无一不精通。但是一上手就露怯了,完全不成章法,不仅教材里的技术没打出来,甚至连一个孩子的水准都达不到。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如果你仔细回味一下这个过程,就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教材中描述的技术手段,大多数都是以文字方式呈现,自我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完全起不到作用。你在实践的时候,要通过自我一思考汇总,调动自我二才能实现整个过程。在体育运动中,这个延迟的过程足以产生质的影响。
对自我二学习能力的忽视,不仅仅在体育运动中,在平时很多方面也有体现。比如学习外语的时候,多看多听,就远远胜于硬背语法词汇;在学习舞蹈或者武术的时候,无论精通多少技术术语,都不如切切实实找个好老师现身演示。
唤醒自我二的学习能力,除了给予最大程度的信任之外,方法也很重要。提摩西·加尔韦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自我二对图像的敏感度远远大于语言或者文字。比如要纠正一个网球运动员的错误动作,你告诉他肩膀高了三寸,脚步偏了十厘米,这不仅没什么效果,反而会让他失去方寸,导致手足无措。但是,如果你帮他演示一遍正规动作,他马上就能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并且快速得到纠正。提摩西·加尔韦把这个发现运用到了教学过程中,发现效果相当好。很多被其他教练宣判毫无网球天赋的选手,在他的调教下,居然都打得有模有样,甚至达到了业余比赛的水准。
自我二的学习能力可见一斑,这是我们越长大,越忽视的一种能力,作者希望所有人都能唤醒它,这样你会发现你身体潜藏的能力,远远比想象中更多。意识到自我一的局限,唤醒自我二的能力之后,最后要做的,当然就是将两者统一起来。作者管这个叫身心合一,在我们中国文化中也有对应词汇,叫做天人合一。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下如何实现身心合一。
我们看体育比赛的时候,经常解说会激动得大喊,哪个运动员“人球合一”“人拍合一”,甚至在看小说的时候,也经常会看到“人剑合一”这种玄妙的境界。那么这种境界是解说夸张的吗?是作家虚构的吗?现实中有没有这种境界?
答案是真的有。处于这个境界中的运动员,会展现出远超训练水准的竞技状态,从反应时间到速度,再从力量到技巧,各个方面都会得到爆发式的提升,创造让人目瞪口呆的奇迹。体育赛场上各种爆冷夺冠,胜利逆转的背后,几乎都有这样一个运动员的身影。
篮球之神乔丹就是这样一位屡屡创造奇迹的运动员,他的教练菲尔·杰克逊在著作《神圣循环》中,是这样描述身心合一的状态的,我给大家念一下:我们都曾经感受过身心合一的瞬间,如果我们完全沉浸在这种时刻中,就能与我们正在做的事融为一体。其中的秘诀就是不去思考,让你的大脑从无穷无尽的繁杂思想中冷静下来,这样你的身体就能本能地做出训练中学会的动作,而不会被意识妨碍。
从本书的话来说,这种状态,就是完全屏蔽自我一的作用,让自我二主导身体,从而实现反应速度的质变,让竞技状态在短时间内得到爆发。
另一个著名的篮球明星凯尔·拉塞尔也描述过身心合一的状态,他是这样说的:在这种状态下,会发生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事,就好像我们在用慢动作打球,我几乎能预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动作,下一次会怎么样投球得分。
这两位伟大的教练和运动员的话表明,身心合一的状态是切实存在的,也确确实实会让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得到质的改变,完成奇迹一样的动作。
那么这种状态如何才能达到?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专注。在赛场上,或者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关键时刻,你都需要保持绝对的专注,心里除了眼前的事,不能有丝毫杂念。我们普通人的意识,就像一片大海,随时随地都有各种念头组成的浪花在翻涌。比如你开会的时候,表面上非常专注,但是脑子里可能在回忆昨天晚上看过的电影,甚至还会思考中午该吃什么。
这些无法控制的念头,就是典型的杂念,想要做到身心合一,就需要屏蔽这些杂念。这很难做到,需要专门的训练,作者介绍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专注呼吸。
如果你在做一件很关键的事,又控制不住心中的杂念,那么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其他什么都不要想,专注呼吸,这会让你在短时间内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脑海可以得到难得的平静。除了保持专注,屏蔽杂念。要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还需要忘记自我一的存在。之前说过,自我一总是处于一种评判者的姿态,会对你做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动作进行评判。这种行为在平时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在比赛中,就显得尤为关键。
比如你刚把一个球打出界,自我一马上就开始评判:这个球非常糟糕,会对比分造成严重影响,也许会导致输球。输球之后会影响排名,这样接下来的生活、工作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评判完全是自发的,无法控制的,就像突然绽放在脑子里的烟花,轰然一声,你只不过输了一个球,自我一却已经连十年以后的悲惨结果都想到了。理智地想象,这些推论当然不值得推敲,没有哪个失误能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但是要知道,在赛场上容不得你深思其中的逻辑。这一瞬间排山倒海一样的杂念和负面能量,足以毁掉你的正常比赛。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运动员明明技术很好,但是一到大赛,就发挥失常,而且屡屡如此。深究其中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自我一的这些评判,让他无法发挥出完美的水准。所以说,要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必须要暂时忘记自我一,把身体和全部注意力都交给自我二主导。专注于眼前的事,不要有任何杂念,也不要想任何后果和反思,做好眼前事即可。
身心合一的状态,不仅在体育运动中影响巨大,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也具有非常大的参考因素。我们通常所说的遵从本心,不忘初心,跟身心合一的状态,大概有共同之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好了,《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这本书我们就讲到这里,最后,帮大家回顾一下本期音频的主要内容,帮助大家记忆。
第一个主要内容:发现身体中的两个自我。我们的身体中都存在两个不同的自我,其中自我一是思考者和评判者,负责逻辑思考和下达指令。自我二是执行者,负责行动。如果自我一和自我二失去平衡,就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个主要内容:每个人天生都具有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通过镜像神经元实现,可以模仿别人的行为,并进行复刻。在长大以后,这种能力会逐渐减弱,自我一的逻辑学习能力会占据上风,要想挖掘潜能,就需要重新唤醒自我二的学习能力。
第三个主要内容:要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保持专注,抛开所有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正在做的事情上,如果无法做到,可以专注于呼吸;第二,要暂时忘记自我一的存在,把身体的主导权交给自我二,拒绝自我一的评判。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这本书,是一本指导你如何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面对重要场合、重要决定的行动指南,也是一本让你内心更加强大的励志手册。如果你想要更加果断地做出决定,更加迅速地推动计划,那么,这本书肯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撰稿:林走
脑图:摩西
转述:成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