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个案审查中信息不对称方法探讨
Information Asymmetric
业务审查中,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基于经验,大部分问题业务的成因都可以总结为因信息的不对称造成误判。作为审查人,我们一直在努力降低信息的不对称,以期减少业务风险的发生。
本文从笔者亲身经历案例出发,分享一些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小方法,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讨论与参与。
案例闪回
BFDT为当地龙头企业,以精细化工品生产为主,主要应用于生活洗涤,产品如:洗衣液、消毒液等。下游主要客户为宝洁等国内知名企业。总体授信约15亿元,当地大型金融机构均有介入,融资主要为信用方式或关联担保。2014年笔者处理项目时,银企已合作2年,经本岗评审作业,果断终止合作。2019年2月查询法律裁判文书网显示,中行、建行、平安、招商等多家金融机构已诉讼,实际控制人已被列入限制消费的失信人名单。
回顾此案例能够提早退出,主要取决于当时掌握了更多企业真实的信息,从而极大的降低了项目评价中的信息不对称。
概括而言,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多手段获取企业真实经营数据
税收数据是获取真实收入情况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当时由于企业融资环境较好,拒绝现场查询其报税系统,历年合作也均依赖于企业自己提供,因此只能考虑其他替代手段。一是从生产入手,利用电费、蒸汽费核实生产数量。为降低其防范心理,以考察期生产连续性为由要求其提供了每月电费和蒸汽使用费用单据。根据其可研报告中每吨产品的耗电量倒推出其生产数据,结果推导出的生产数据在考虑存货情况下仍与销售数据严重不符。谨慎起见对蒸汽数据也进行了同样的推导,进一步验证了其销售数据不实。二是从上下游入手,由于申请人原料中存在必须进口材料,查询其提供的上游核心采购商进口数据,发现该数据与申请人提供的采购数据相差近4倍,进一步印证了申请人经营数据不实。
2.实地调研
实地调研能够直观的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管理层风格、员工面貌等等。可以获得无法从纸质材料获取的更直接,更鲜明的材料。本项目中,实地调研中发现:一是企业的总经理(企业未来接班人)务虚较多,务实较少,除了向我们播放华丽的宣传片外,与我们交谈的主要是未来宏伟蓝图的描绘,具体措施几乎没有。二是出货的货车较少,尤其是保证人厂区较为萧条,开工装置明显不足,这与其销售规模的情景设定十分背离。
3.多渠道了解企业及实际控制人相关信息
工商信息查询
第三方平台信息
除了现场尽调和企业提供的信息外,还可以利用工商、征信、法院等第三方平台提供的信息。在这个案例中,一是通过工商信息查询发现实际控制人投资1亿元新设立公司,后了解该投资项目一直未产生现金流,而该投资资金来源于BFDT;二是通过外网查询到BFDT有环保违法记录,且执法过程中,实际控制人有不理智应对。
4.利用行业内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横向比较
通常行业报告提供的信息多为行业现状以及未来整体的发展趋势,对于行业内具体微观企业的信息往往通过查询行业内上市公司数据较为容易和快速。本项目盈利能力和负债率明显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而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并未发现申请人有异于其他企业的明显的竞争优势,其实际盈利能力值得怀疑,后通过核实发现其收入规模造假,纳税排名也验证了其利润不真实。
5.发挥朋友圈的重要作用
企业普遍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因此可以利用同业朋友了解项目的相关情况,当然需要注意保守相关商业机密。BFDT项目通过了解发现,其他合作机构对其了解,相对而言较为泛泛,类似于别人做我们就跟做的跟随终审策略,无洞见亦无验核,从而提高了对项目的警惕性。
BFDT项目作为案例,个案审查中,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关键手段还是依赖有效的授信调查,而授信调查要从细节入手,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编者的话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作为信审人员,关注信息不对称,更多的是关注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在信审的日常作业中,几乎每个信审人员都有一个抓坏人的侦探情结——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真相,最终让坏人露出本来面目,这大概是信审人员最为快意的几个经典情景之一。其实,相较于使用这样一个时髦的学术化的表达,古汉语中另有一个词汇可能更为贴切:难眩以伪。
小文中提到的五条方法,编者猜想,其实是按照证据的信度与效度做的排序,而促使作者不辞辛苦的逐一论证的动因,更多的来自第二条:实地调查,因为,那才是怀疑的开始。因疑而辨,合乎发生学的逻辑。
不过,从另一角度考虑,对更大范围的终审作业而言,信息不对称,并不总是让人生疑,而仅仅作为常态存在。评审更多的时候,就是这种信息不完备状态下的决策。
本期编辑组长:费成良
编辑组成员:叶老师/段老师/兰英老师/SASSYST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