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评论:从嗅觉描写的启示

作者:李志勇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据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源于视觉。因此,盲人在写作中,由于视障受限,获取外部信息的来源减少,怎样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跃然纸上?完整地呈现给读者?一直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2020年,由中国盲协举办的“盲人文学网络培训班”,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管恩森教授主讲的《跟着大师学写作——外国小说现象解析》课堂上,在老师与学员互动交流中,无论是先天、或后天失明者,许多学员就盲人如何进行人物刻画和景物描写?提出了他们的困惑,引起我特别的关注和思考。现就阅读法国帕特里克·聚斯金德所著《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一书,从嗅觉描写的启示,并结合自己失明十多年的写作体会,在写作技巧层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该书作者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在书中采用神奇的人体嗅觉功能,绘声绘色地刻画人物形象、描写场景,手法新颖,堪称一绝。由此可见,盲人作者在写作中,可充分调动自己的心觉、听觉、触觉、嗅觉,全方位、多角度,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获取素材,通过缜密的构思,进行加工创作,把一个个细节描写赋予生活的灵性。

(以下为《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剧照)

一、心觉,就是如何充分利用敏锐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去创作

有些盲人作者总想着自己眼睛失明,别人阅读自己的文章后,会说你眼睛看不见,是怎么知道这样描写的?其实,我们盲人作者除了眼睛失去了光明,其它多种感知能力全方位开放,并且具备超强的人体代偿功能。正如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健全人背后夸我们盲人头脑灵光,悟性好,在写作中是通过何种感知系统获取的信息,大可不必一一介绍。

例如:美国盲人作者海伦·凯勒的长篇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亲近大自然篇:“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含羞树的花朵在阳光下飞舞,开满花朵的树枝几乎垂到青草上。那些美丽的花儿,只要轻轻一碰就会纷纷掉落。我穿过落英缤纷的花瓣,走近大树,站在那里愣了片刻……”文中引用了大段的景物描写,完全看不出这是出自一位盲人之手,她也没有对这段文字作一一解释。

然而,我在阅读时,感觉却是那样的自然,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

二、听觉,这是盲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盲人可以从大自然的声音里,通过手机、电脑阅读、收听广播电视,还有亲朋好友的只言片语中,捕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写作中重要的原始资料,进行提炼、加工和创作。

在众多文学体裁中,就拿盲人写作的软肋非虚构性游记举例,我在2019年第11期《盲人月刊》发表的《听海》:“小车在高速公路上继续行驶着,开了一天车的儿子突然兴奋起来:'看,巽寮湾到了!’就听大家几乎同时惊呼:'哇,太美啦!’你一言、他一语地为我描绘着,蓝蓝的天上一朵朵白云,像一座座耸立的山峰,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宽阔的海面上,各种船舶穿梭行驶,机帆船上渔民在撒网捕鱼。蓝天大海一望无边,天连着海,海连着天。小车驶过跨海的海湾大桥,这座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美丽小岛不绝于耳……”

文中借用随行亲人的眼睛,把他们所见、所思、所想、所感转为我笔下的写作素材,完整地呈现给读者。

三、触觉,盲人通过触摸盲文,在书中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习掌握各种写作知识,吸取描写手法

在生活中,用触觉去感知世界,体会和观察外部环境。

比如:在大厅内,触摸到宏大、光滑的圆柱,结合空旷的回音,会有一种富丽堂皇的震撼;落地窗前,手心贴在发烫的玻璃上,便知道天气的炎热;在野外,抚摸着一棵苍天大树,耳畔传来“咕咕”的鸟鸣,可想象出深山的远古幽静;在与人沟通时,能从肢体语言中读出喜怒哀乐。只要用心去体验,大自然将为你敞开怀抱。

这些在触觉中获得的点点滴滴,都是盲人体验生活时的感悟,成为自己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四、嗅觉,我们回到《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

作者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对人物的描写在嗅觉中缓缓流淌:“事实上他只用了一瞬间,就通过视觉弄明白了,随后他就毫无顾忌地利用嗅觉进行观察。如今他嗅出她是个人,嗅到了她腋窝的汗味,她头发的油脂味,她下身的鱼味,他怀着巨大的兴趣嗅着。她的汗散发出海风一样的清新味,她的头发的脂质像核桃油那样甜,她的生殖器像一束水百合花那样芳香,皮肤像杏花一样香……”

作者在书中用嗅觉描写人物和景物的手法举不胜举,一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健全人,都能很好地应用嗅觉功能。那么,作为盲人作者,更有理由利用嗅觉描写,弥补视觉功能的缺失,让自己的作品得到充分地表达。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人体的感知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借鉴、互为补充、共同完善的关系,从而达到信息来源的广度、深度和精确度。

另外,后天失明者,还可通过之前的生活积累,记忆中储存的各种信息资源。人物的外貌和表情,景物的颜色与形态,对世间万事万物的了解及感悟,应用在写作中,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因此,盲人作者在写作中,与健全人的描写手法就不应该有什么顾虑了。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把作品的描写发挥到极致,这样的作品生动形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让读者阅后产生共鸣。

【作者简介】李志勇、男、汉族,因工受伤、视力残疾1级,在江西省崇义县文广新旅局退休,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盲人月刊》《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纸媒,均有小说、散文、诗歌、评论在全国赛事获奖、收入选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