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说(210616)|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zhou5605 宏春观察 2021-06-14

《中国煤炭》2021年第5期发表了我的一篇文章“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杂志还对文章做了推介,以下为推介内容:
“碳中和”是近期热点议题,源于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是一个中长期问题。笔者阐述了碳中和的概念和内涵,对能源战略制定的原则进行了客观阐述,认为要以发展而不仅是压减的思路推动碳达峰,要多做加法而不能仅是减法,要把握好新增能力与淘汰落后的动态平衡,而不能以昨天的眼光规划明天的能源发展。
同时,笔者认为推动绿色低碳科技研发,应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介绍了国际组织关于能源发展趋势的若干展望,认为氢在能源转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提出了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点领域与任务,认为:降低能源使用中的碳排放,要以能源低碳化为抓手;加快推进煤炭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要利用各种途径降低“过程”排放的碳,不断提高能源效率。并最后指出,要重视能源转型过程中的系统弹性,创新驱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笔者首先阐释了“碳中和”的概念,碳中和是在某个空间范围和某个时间段内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随后,他提出在碳中和目标下能源发展战略制定的前提和原则:以发展而不仅是压减的思路推动碳达峰;多做加法而不能仅是减法;把握好新增能力与淘汰落后的动态平衡;不能以昨天的眼光规划明天的能源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重视系统治理,在“十四五”关键期、窗口期,应该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实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做好制度性安排。

笔者介绍了国际组织关于能源发展趋势的若干展望。2050年碳循环利用的潜力为每年约1.5Gt二氧化碳,其减排成本约为100美元/t;生物质能源具有碳捕获和存储功能,是一种负碳排放路径;如果对土地利用、森林、海洋等进行科学管理,增长的生物量超过收获量,自然碳汇可以增加净储量并导致大气中碳储量的净减少;氢在能源转型中将起重要作用,当前来自化石能源的氢仍具有成本竞争力。

笔者认为,应当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在碳中和“热”中保持“冷”思考,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之路;要降低能源使用中的碳排放,应以能源低碳化为抓手,煤炭是能源安全的基础保障,其清洁与否与利用方式有关;要防范不切实际的能源转型,推动能源-化工-环保一体化,实现能源转型与减污降碳的协同;同时,应把提高能效放在优先位置,并从减少浪费入手,利用各种途径降低“过程”排放的碳,不断提高能源效率。

笔者指出,要重视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脆弱性,必须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应以能源安全为目标,以系统思维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并制定风险应对预案;同时,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应积极研发成本低、效益高、减排效果明显、安全可控、具有推广前景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并提高能源低碳化智能化水平。

笔者最后提出应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政府市场两手发力,以尽可能低的成本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等若干建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