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之道》摘抄——仲景语录与经方剂量
结尾六;摘《千金要方》中,有仲景医论
1 卷一,治病略例,第三
仲景曰;凡欲和汤合药,针灸之法,宜应精思,必通十二经脉,知三百六十孔穴,荣卫气行,知病所在,宜治之法,不可不通。
2 卷一,处方第五,
张仲景曰;欲疗诸病,当先以汤荡涤五脏六腑,开通诸脉,治道阴阳,破散邪气,润泽枯朽,悦人皮肤,益人气血。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若四肢病久,风冷发动,次当用散,散能遂邪。风气湿痹,表里移走,居无常处者,散当平之。次当用丸,丸药者,能遂风冷,破积聚,消诸坚癖,进饮食,调和荣卫。能参合而行之者,可谓上工。故曰;医者,意也。又曰;不须汗而强汗之者,出其津液,枯竭而死;须汗而不与汗之者,使诸毛孔闭塞,令人闷绝而死。又不须下而强下之者,令人开肠洞泄,不禁而死;须下而不与下之者,使人内心懊恼,胀满烦乱,浮肿而死。又不须灸而强与灸者,令人火邪入腹,干错五脏,重加其烦而死;须灸而不与灸之者,令人冷结重凝,久而弥固,气上冲心,无地消散,病笃而死。
论;至于选用丸散与汤者,总以《伤寒金匮》诸方为主。
3 卷二十六,食治,序论第一
张仲景曰;人体平和,惟须好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过而难识。余慨其如此,聊因笔墨之暇,撰五味损益食治篇,以启童稚。庶勤而行之,有如影响耳。
扁鹊云;人之所依者,形也;乱于和气者,病也;理于烦毒者,药也;济命肤危者,医也。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斯之二事,有灵之所要也;若忽而不学,诚可悲夫。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
4 附《针灸甲乙经》序
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有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信,后二十年果落眉,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结尾七;转载《李老重症经验集》文章一篇
恢复仲景用药特色 攻克世界医学难题
1981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理论的教学、科研、临床攻关,应用意义重大。兹据柯雪帆教授归纳整理的资料并经反复称量核实,摘要介绍如下;
斤=250克(或液体250毫升,下同)
两=15.625克
升=液体200毫升
合=20毫升
圭=0.5克
龠=10毫升
撮=2克
方寸匕=2.74克,金石类药末约2克,草木类药末约1克,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钱匕=1.5克
一钱匕=1.5-1.8克
一铢=0.7克
一分=3.9克,梧桐子=黄豆大
蜀椒1升=50克,葶苈子1升=60克,吴茱萸1升=50克,五味子1升=130克,
虻虫1升=16克,附子大者一枚=20-30克,中者1枚=15,乌头1枚大者5-6克,小者3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栀子10枚平均=15克,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平均=14克,石膏鸡蛋大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竹叶一握约=12克。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宝库中的宝库,有强大的生命力!仲景上承内难,博采百家,开创一中医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仲景学说,是中医学活的灵魂,是中医取之不尽的源头之水,是攻克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仲景六经辩证之法,使我们洞悉病机,见病知源,以病机统百病,则百病无所遁形。立足于临床,刻苦研读仲景著作,学以致用,反复实践领悟,是中医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中医整体素质的唯一途径。
古老的中医学,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历史考验,经受了近百年汹涛骇浪的摧残,仍然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并且在21世纪昂首阔步走向世界,令人振奋。前途是光明的,但现状是令人忧虑的。常见中医学生,走出校门即丧失信心,而改从西医。个别中医硕士,博士厌倦中医,另找出路,青年中医不敢用经方治病,用西医的观点套用中医,见急症,重症,避之唯恐不及,连各级中医院的病床上也吊满了输液瓶。凡此种种,令人触目惊心!可见中医教学方法,大有问题,中医后继乏人,情况严重。望能引起中医界的反思与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