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两位皇帝被俘后遭受莫大侮辱,明英宗被俘后为何接下深厚感情

在历史上,曾经中原王朝有两次被游牧民族掳走皇帝。北宋靖康二年,金军攻破东京开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深受屈辱惨死他乡。明朝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战,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瓦剌部族俘虏,在俘虏的一年多时光,不仅放回了明英宗,蒙古诸大将哭着拜别。
同样被游牧民族俘虏,待遇咋就这么大呢?这要从如何被掳说起。

因为实力差距太大?不准确!

如果将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归于,宋朝与金国的实力相差太大。这个说法十分不准确。
实际上,双方兵力北宋占优,根据《宋史》记载,当时金朝军队总共不过20万左右兵力,当时南下入侵北宋的军队不到12万兵力,打到开封城的时候,兵力已经不足8万。且不论支援京师的各路兵马,单论北宋都城就有号称80万兵力的禁军,宋朝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经济收入,作为都城的开封,无论城防设施都是军民的粮饷都是十分充裕的。
八十万禁军即便战斗力如何松散,多少空饷的名额,那也比金军多。即便战胜不了金军,固守开封,凭借城池便利,也可以轻松消耗金军,直到各路勤王兵力抵达之时,夹击金军就可以轻易获胜。
檀渊之盟
然而宋钦宗和宋徽宗的思想太过理想主义化,从檀渊之盟开始,北宋和金国的屡次战争便是北宋战败求和,割地赔款后金军就会退兵。当金国兵力兵临开封城下,宋钦宗和宋徽宗还在认为求和赔款就可以让金国退兵。甚至对各路勤王的军队下令,原地不动,不许前往开封救援。然而金国的胃口早就被他们养大了,这次企图一口吞下北宋。

游牧民族的'草原法则'

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
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走,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大耻辱。明明拥有强大的国力,大量的兵力,却依然想着求和,不懂得退让便是让敌方更进一步的入侵的动力。直到最后,金国吞并北宋的狼子野心已经彰然若揭,却还是摇尾乞怜。
牵羊之礼
游牧民族的草原法则就是崇尚强者。北宋的一贯软弱行为,在金国眼中如同羔羊一样,可以任意宰杀。这样成为,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国人用'牵羊之礼'羞辱的根源。
反观明朝,明朝始终贯彻朱元璋的遗训,'不和亲,不纳贡'的思想。即便到了明英宗时期,不在像朱元璋和朱棣一样,频繁对游牧民族开疆扩土。但对蒙古人绝不妥协,要战就战,打不过就死战的思想,对蒙古人的各个部落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土木堡之战
明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战,明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族擒获,且不论因为宦官王振的误导还是明英宗辨别是非能力太差,导致战败被俘。且论瓦剌部族兵临北京,企图用明英宗威胁明朝,换取大量的财富时候。明朝此时无君,即便大臣用财富换回明英宗,在封建王朝都是合情合理的。
此时的北京周边兵力空虚,然而明朝内部的选择,以于谦为首的大臣,选择另立新君,死守北京,与蒙古瓦剌部族死战!最后以劣势的兵力,战胜了蒙古瓦剌部族。
用来威胁明朝换取利益的明英宗,成为一个鸡肋一样的存在。杀与不杀,在于蒙古瓦剌部族的一念之间。本就和明朝战争状态的瓦剌部族,不杀明英宗也不会迎来和平。杀了明英宗,与明朝的战争一样不会停止,对明朝的损失已经降到最低。
然而蒙古瓦剌部族对待明英宗,却十分的款待。甚至在明英宗返回大明,蒙古瓦剌部族的君臣对明英宗接下了深厚的感情,在送别的时候,竟用蒙古最高的礼仪设宴饯别,蒙古诸将大哭拜别明英宗。
还是战争状态的两国,为何蒙古瓦剌部族对待俘虏明英宗如此的款待呢?
上文说道,朱元璋和朱棣对蒙古的态度,单论朱元璋就五次讨伐蒙古,驱逐到漠北地区,朱棣的'天子守国门'的态度,就可见朱棣对蒙古的用心。也应证了金国对宋朝的态度的原因,草原法则'强者为王',朱元璋和朱棣的行为恰恰就是强者的行为,征服蒙古人,成了他们心中理所当然。
即便明英宗选择不恰当的时机对瓦剌部族作战,虽战败,但也是强者的一种行为。抛去两国交战的态度,瓦剌部族对明英宗也是十分认可的。反观宋徽宗和宋钦宗,明明有力量一战,却向金国求和的软弱态度,让金国人为之不耻。这也是两则同样被俘,却态度截然相反的原因。
所以,宋朝二宗被俘后的态度和明英宗被俘的态度和军事实力的差距无关,仅仅是因为游牧民族对强者的尊敬,对软弱行为的不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