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子与皇帝关系解析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在国外经常称之为皇储。在封建王朝太子的地位在朝廷中仅次于皇帝,他们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东宫的官员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还拥有一支类似于皇帝禁军的私人卫队“太子诸率”(唐制)。而皇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嫔一样,有正式的封号,如太子妃、良娣、孺人等。本文就试图通过一些案例来分析太子与皇帝之间的微妙关系。(秦始皇生前有没有立太子已成悬案,不在本文范围)
一、汉景帝刘启与废太子刘荣
刘荣是汉景帝刘启的长子,平定“七国之乱”后就被立为太子,但当太子仅三年就被废为临江王,可以说刘荣的悲剧在于其母栗姬。栗姬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但她没有政治头脑,当长公主刘嫖(汉景帝姐)主动跟她结亲时,她竟然因为长公主经常给汉景帝进献美女而妒忌不允,要知道,栗姬只是汉景帝诸多夫人中的一个,当时的皇后还是不能生育的薄皇后。当她的儿子仅仅是因为长子被立为太子后,她又急于想取代薄皇后成为后宫之主,被王夫人(即汉武帝之母)利用,遭到汉景帝嫌弃,这也是花瓶美女的悲剧。王夫人在太子刘荣被废后,结交酷吏郅都,将刘荣赶尽杀绝,体现出这个女人的狠毒,后来栗姬也忧郁而死。
二、汉武帝刘彻与废太子刘据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开疆拓土,夺取西域,将汉文化传播到四海八荒。相比之下,他的长子,也就是太子刘据温顺柔弱,完全不像其父,幸得其舅大将军卫青辅佐。但卫青死后,再加上皇后卫子夫失宠,刘据逐步不受待见,甚至都很难见到其父,这就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机会,比如江充,他看出了皇帝对太子的不满,就把自己的未来投注到汉武帝新宠赵婕妤身上,利用汉武帝晚年的迷信制造巫蛊之祸,逼迫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造反,最终卫子夫自尽,刘据逃亡被杀。刘据死后,汉武帝还为太子建了一座思子宫。可以说,汉武帝并不是不喜欢太子,但是与权力遭受到威胁相比,亲情又变得微不足道了。
三、汉光武帝刘秀与废太子刘强
刘秀是汉朝的中兴之主,建立了东汉王朝,其自身能力很强。刘强是他的长子,其母郭皇后,原是刘秀逃难河北时出于政治联姻所娶,因为刘秀之前已经和阴丽华成婚,不过出于政治目的,在刘秀称帝后,还是将郭圣通立为皇后,他们的长子刘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子。刘强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还是由于其母郭皇后的一些行为举动触犯了刘秀(《秀丽江山》上说成是郭皇后害死了阴丽华的儿子,这是小说一家之言),最终,建武十七年(41年)郭皇后被废,过了两年,刘强也主动辞让太子,最终阴丽华的儿子刘阳(后改为刘庄,即汉明帝)被封为太子,刘强被降为东海王。郭皇后被废后与她的另一个儿子中山王刘辅居住在一起,被称为中山王太后。刘秀死后的第二年,东海王刘强也病死,追随他的父亲而去。
四、曹魏家的太子
曹操虽然生前没有称帝,但他的儿子魏文帝曹丕即位后还是将他的父亲曹操追封为魏武帝。说起曹操立太子之事,大家稍微了解点三国故事的都很熟悉了,特别是《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电视剧的播出,将曹操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三个儿子之间的储位之争进行了生动描述。其实史书中也进行了很多描写,曹操是个实干家,最终,他将政治才能更卓越的儿子曹丕立为王太子。曹丕继位后,因为长子曹睿(一说是袁熙之子,参见马伯庸的相关文章)的母亲甄夫人为曹丕所杀,所以曹丕一直没有立太子,直至临死前一天才将长子曹睿立为太子,作为皇位的继承人。曹睿即位之后也和其父一样,因为自己没有子女,也一直没太子,直至死之前才将养子齐王曹芳托孤给曹爽、司马懿等人。曹魏家的后三任皇帝或被杀或被废,也就一直没有立太子。可以看得出来,曹魏不愿立太子是担心太子立后对自己的君权构成威胁,但也从另一方面造成相权(将权)过大,事实证明,曹魏也是亡于此。
五、吴大帝孙权的太子们
孙权在位时间太长,先后立了三位太子,先是自己的太子孙登先自己而死,后来立的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之间又明争暗斗,两宫之争的结果就是太子孙和被废,鲁王孙霸被杀。失望之余的孙权最终还是学了汉武帝刘彻,立了自己最小的儿子孙亮为太子,仅过了一年多,孙亮的母亲潘皇后被宫女杀死,随后孙权病死,孙亮继位为帝,但因为过于年轻,根基不牢,加上权臣诸葛恪、孙峻争权,没过几年孙亮也被宗室孙綝废为会稽王。
六、宋文帝刘义隆与太子刘劭
宋文帝刘义隆是刘宋王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太子刘劭是皇后袁齐妫所生,深受宠爱,但因为其母袁皇后早逝,导致刘劭缺乏管教,元嘉三十年(453年),因巫蛊之事,宋文帝刘义隆欲废太子。刘劭得知后,遂与始兴王刘浚共谋,率兵夜闯皇宫,杀父弑君,自立为帝,不久,被他的同父异母兄弟武陵王刘骏讨伐,兵败被杀,史称元凶,这也是第一个杀父的太子。其实刘宋皇室内部自相残杀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也有人将刘宋王朝称之为禽兽王朝。
七、北魏孝文帝元宏与废太子元恂
北魏孝文帝元宏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推行汉化改革,促进了各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但他的太子也让他伤透了心,元恂是孝文帝的长子,十岁时被立为太子,北魏有子贵母死的习俗,这是学自汉武帝刘彻,刘彻担心自己死后子幼母壮,会有吕后之乱,将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赐死。北魏沿袭了这个恶俗,太子一般都是由祖母养大,当时的祖母就是冯太后,元恂深受其宠爱,但也缺乏管教,他因为不同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趁孝文帝外出的时候发动了政变,后被平叛处死。在这一点上,再仁慈的帝王也不会容忍自己的亲生儿子叛变的。
八、隋文帝杨坚与废太子杨勇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之君,同时又是结束南北朝,完全国家统一的帝王。杨坚称帝后,就将他的长子杨勇立为皇太子,军国政事等皆令杨勇参与决断。但杨勇因为生活作风问题被弟弟杨广利用,屡次向其母孤独皇后进谗言,最终隋文帝认为杨勇才不堪用,将其废为庶人,而将晋王杨广立为太子。杨广继位后将杨勇和他的儿子们全部杀掉。可以看出,太子不是个好差事,连点小爱好也不能有。
九、唐高祖李渊与太子李建成、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开创了唐朝,他的儿子都很优秀,尤其以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最为突出。李渊称帝后即立李建成为太子。但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矛盾不断,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将皇位禅让给太子李世民。
十、唐太宗李世民与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继位后非常勤勉,创建了贞观之治,他将自己与长孙皇后的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对其悉心培养,但是长孙皇后死后,由于缺乏管教,李承乾进入了人生的叛逆期,在与魏王李泰争斗中,联合侯君集等人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后病死于流放之地。
十一、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四位太子
唐高宗李治原太子李忠是王皇后的养子,在王皇后被废后也被废为梁王。剩下来的四位太子全是武则天所生,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帝,所以关于她的影视剧很多,如潘迎紫的《一代女皇》、刘晓庆的《武则天》、范冰冰的《武媚娘传奇》等,每一部作品都是讲武则天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皇帝的。但关于她的四个儿子介绍其实并不多,长子李弘继李忠后被立为太子,当了二十年的太子后病卒,关于他的死因有很多种说法,一种是母后鸩杀说,另一种是久病猝死说。次子李贤继任太子,李贤就是有名的章怀太子,我读过他的《后汉书》注本,这是流传至今最好的注本,但后来因为谋逆罪(明崇俨案)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后死于流放之地。第三子李哲(后改名李显),继李贤后为皇太子,唐高宗李治死后继位皇帝,但仅当了两个月就被太后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之后就是大家熟悉的武则天临朝称制,后称周帝。第四子李旦,也就是玄宗李隆基之父,在武则天称帝后被立为皇太子,当了八年太子后,武则天又将第三子李显改立为太子,直至神龙政变后,李显称帝,即唐中宗。后来唐中宗被毒死,李隆基联合其姑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废少帝李重茂,立自己父亲李旦为帝,即唐睿宗,李隆基也被立为皇太子。可以说,武则天的四个儿子虽然都当过太子,但都生活在强势母亲武则天的阴影之下,很难有什么作为,事实也证明,唐中宗和唐睿宗都是很平庸的皇帝。
十二、清圣祖玄烨与废太子胤礽
胤礽是康熙帝(玄烨)的皇后赫舍里氏所生,虽是第二个儿子,但是作为嫡子,赫舍里氏难产死后,胤礽就被立为皇太子,从娘胎里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是皇太子,康熙帝对其也是倾心培养,虽然康熙帝有35个儿子,但论心血,没有哪个是超过这个儿子的,胤礽长大后,每次康熙帝出征在外,都让太子监国,万一自己殉国可以让太子继位。但胤礽却不让康熙帝省心,康熙帝外出的时候,他喜欢越位处事,这激怒了康熙帝,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将太子胤礽废黜,作为警示,但仅过了四个月,出于诸子之间为储君之位争斗不断,康熙帝又将胤礽立为太子。胤礽被废黜后,受不了打击,一反常态,行为疯癫,之后便发生了胤礽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之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康熙帝再次将太子胤礽废黜,并将其囚禁于宫中,康熙帝死后两年,胤礽也死于囚所。可以说,胤礽在长期的养尊处优生活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最终使其人格分裂,贤德不再;而对高度集权的最高统治者来说,皇太子拥有的过多特权对其构成严重威胁。君储、父子之间的悲剧不可避免。
通过以上十二个案例可以看出,太子和皇帝之间的矛盾自古就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皇帝往往以“不类己”的原因将太子废掉,其实对于一个强势皇帝来说,立一个“不类己”的皇帝会以立一个“类己”的皇帝好很多,比如明成祖朱棣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就是因为其“不类己”,结果朱高炽和其子朱瞻基创立了仁宣之治。当然,立太子之事要结合实际而言,因为人是会随着环境而改变的,立一个合格的太子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
2017年7月25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