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华:中华联圣乔应甲首开楹联河东流派先河

中华联圣乔应甲首开楹联河东流派先河

张延华

由岳民立、杨振生、朱天运三位先生撰写的《楹联“河东流派”的兴起与发展》一文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在全国楹联界引发了振聋发聩的反响。正如中国楹联学会前会长孟繁锦先生所批复的:“伟大时代,催生'河东流派'。流派群起,楹联之未来。”河东流派的勃勃兴起与欣欣向荣发展,必将推动全国联坛的大发展大繁荣,也必将催生下一个文学艺术高峰的早日到来!

水有源,树有根,河东楹联流派的产生,也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河东大地是尧、舜、禹的故乡,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最早的对联雏形《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就诞生于河东。特别是河东在明代,还产生了一位'中华联圣'乔应甲,其联作高达四千多副,前无古人后傲来者,足以改变中国楹联史,中国文学史,更首开楹联河东流派先河!为河东流派的产生起到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

《楹联“河东流派”的兴起与发展》一文高度概括了楹联河东流派的创作风格,大致共同趋向于:豪放、凝重、新奇、时尚。回顾笔者十多年来孜孜以求探讨赏读的乔应甲《半九亭集》对联,也正是突显着这些基本的特点。

一、豪放是乔应甲的博大胸怀与浩然正气使然。

大德不官,莫谓雕虫矜著作;

匹夫有志,长留正气壮河山。

这里有关云长封金挂印、驰马离曹的赤胆忠心;这里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耿介铁骨;这里有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博大胸怀;这里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腔正气。这里更有向视对联为雕虫小技世俗观念的挑战挞伐,更有以对联为文学艺术著作的自豪夸耀,更有以对联让天地生辉为山河壮色的铮铮誓言!自古迄今,有谁人能写出如此豪放的令楹联人心灵为之激荡精神为之振奋的楹联?中华联圣乔应甲这副大气磅礴的对联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雄冠古今的中华千古第一联!

胸次拓开,百年尘世同朝露;

脚跟站定,万事浮云过大虚。

堪破世情,功名路上三杯酒;

广开胸次,生死人间一局棋。

面对皇帝昏庸、朝廷腐败、宦官擅权、朋党为祸,自己几经宦途沉浮,惨遭迫害的现状,乔应甲却能拓开胸怀,坦然面对,站定脚跟,视百年万事若朝露浮云一般,视功名、生死如杯酒棋局一样。这是何等的豪放气势!这是何等的淡定心态!这是何等的坦荡胸怀!

冉冉光阴,独坐园亭惊节序;

滔滔世界,谁将砥柱障狂澜。

在惨遭迫害隐居田园壮志难酬的日子里,乔应甲看到国难民忧的景象,发出了“谁将砥柱障狂澜”的震天撼地的呼喊,这又是何等的胸襟气魄!

量包沧海为涵养;

力负丘山见大方。

乔应甲的胸襟可以“量包沧海”,乔应甲的气势可以“力负丘山”,这又是何等的豪放情调!

闲翻迁史咏杜诗,芸窗内收古今绝艺;

坐对峨嵋环涑水,斗室中绘宇宙奇观。

乔应甲终于用他的古今绝艺如椽大笔,绘出了宇宙奇观——改写了中国楹联史,改写了中国文学史,把自己推上了楹联艺术巨匠、联坛泰斗中华联圣的历史高度。

二、凝重是乔应甲经多识广参破人生的独见卓识。

有容德乃大;

无欲心常闲。

乔应甲用简洁的语言高度总结了人生的两大贤良品德:一是有容,二是无欲,把千丝万缕的人生纠葛凝聚在这短短的十个字上,真是振聋发聩。这与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名联,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见苦为乐;

哪知淡是甘。

乔应甲用自己亲身体验,概括出人生哲理:只有见苦不苦以苦为乐,才能把淡泊看作甘甜。这种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过千辛万苦的人,才能体味感受出来。

严霜不改篱边菊;

傲雪常青山下松。

材高劲节节常在;

义取不凋凋亦坚。

这两副对联正是用遇严霜而不改、顶风雪而长青的篱边菊与山下松比喻自己的坚强不屈的高风亮节。用松、竹的坚韧劲节比喻自己的高尚的品德与顽强的斗争精神。这正是乔应甲人品的真实写照。

天地生才,非为锥刀末利;

朝廷设职,岂图富贵本身!

这样的诚挚深刻的内心剖白,难道在二十一世纪今天的廉政反腐中不同样闪发着熠熠光辉,值得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深思?

三、新奇是乔应甲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自然流露。

戏法称能,能在无中生有;

蒙人最妙,妙在假里弄真。

表面看,是在赞扬戏法蒙人的本领,实际上是在揭露无中生有假里弄真的丑恶本质。

何处敲砧,惊破五更残梦;

谁家吹笛,平添万里乡心。

用“何处敲砧”、“谁家吹笛”与“惊破”、“平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读着这样的联语,所有远离家乡的游子谁人不会激起波涛起伏的思乡之情?

胸中能有书万卷;

笔下自无一毫尘。

这副对联似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演化出来的,但毕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乔应甲的“胸中能有”则集中体现了“突破、磨破、识破”的融会贯通。即真正做到万卷书能了然于胸化为己用。而下联的“笔下自无一毫尘”则更进一步显示在他那《半九亭集》的四千余副联作中,所表现的都是清正廉明、愤世忧国、刺贪刺虐、壮志难酬、品高节坚、格言警世等为山河壮色的浩然正气;而绝无一丝一毫的尘埃俗气。

人情亲切三杯酒,何必说北走胡,南适越,请来入座;

世事分明一局棋,夸什么当头炮,巡河车,且看收场。

这里表面说的是饮酒下棋,实质上表达的是人情世故,表达的是世间万事万物,关键在看最后的收场结果。

解愠阜财,当日赓歌在耳;

民穷赋重,望门持钵难言。

面对不堪赋税重负而沿门乞讨的难民,他想起了舜帝的《南风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感叹:用“解愠阜财”与“民穷赋重”、“庚歌在耳”与“望门持钵”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他洞察社会忧国恤民的赤诚肝胆。

四、时尚是乔应甲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高尚情操的集中体现。

早在他金榜题名考中进士走马上任襄阳府推官时,年轻的乔应甲就发出了愿为朝廷竭忠尽智,为人民勤恳造福的耿耿誓言:

紫绶方新,愿竭忠勤输耿耿;

苍生可念,好持矜恕福元元。

他在襄阳任推官七年,详察暗访,洞察奸邪,平反沉冤,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

燃犀不详,宁愿死者求生路;

覆盆宜照,莫把平民送鬼乡。

乔应甲一生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他巡按淮阳时,发现大贪官李三才恶迹昭著,就揭露其“五奸十贪”,大书于承尘木板上传示各衙门,并多次上疏弹劾,直到参倒,由此也为得罪东林党惹下了祸根。

承家自是丈夫事;

开国羞为聚敛臣。

在魏忠贤嚣张弄权不少受东林党排挤的官员附炎趋势时,他却早已看到冰山必垮的结局,朝廷升他任南京都察院掌院,他都百般谢绝。

财尽民穷,好将国事当家事;

信心任运,莫把冰山当泰山。

乔应甲把对联的触角伸向了国事、时事与历史,冲破了对联只吟身边小事的藩篱,让对联也担负了容载重大题材的任务,让对联只是雕虫小技,只是“小玩意儿”的论调相形见绌。如他看到兵戎遍地民不聊生的景象时,满怀悲愤的心情写道:

万队千群,时时征调兵戈满;

民穷财尽,处处转输岁月长。

辽左吞声,不辨爷娘妻子;

胡尘塞路,尽是盾剑刀枪。

乔应甲倾其毕生心血,以四千余副联作为河东流派的豪放、凝重、新奇、时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每个河东联人要想写出河东流派联,首先应做河东流派人。要像乔应甲那样拥有博大的胸怀与满腔的浩然正气!要像乔应甲那样见多识广具有超人的灼见真知!要像乔应甲那样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要像乔应甲那样爱国爱民培养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如此一来,河东流派必将一浪高过一浪迅猛发展壮大。笔者更期望着全国各地形形色色的楹联流派像雨后春笋般红遍华夏大地,汇成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汹涌澎湃,共同迎接下一个文学艺术高峰的早日到来!


近期热点————

【岳民立】潮起盐湖畔 追梦新征程——“中国楹联大厦”落成随想
杨振生:茫茫九派流中国——从“河东流派”实践谈当代楹联流派的发展
文振西——楹联“高峰”论
王文广:开展学校楹联教育工作是促进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
何沁学:大厦与初心
吴志良:巍巍大厦立河东
王新波:盐湖圆夙梦 联界树标杆  ——遥闻“中国楹联大厦”在运城落成有感
汤洁:总结运城现象 启示中国楹联

山西运城“中国楹联大厦”简介

中国楹联大厦亮相运城盐湖

河东楹联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楹联大厦落户运城背后

公告——山西运城“中国楹联大厦”欢迎您!

运城:中小企业部分民营企业家参观“中国楹联大厦”

文化新标杆 联旗耀华夏

中国楹联大厦将于6月10日在盐湖北岸落成启用

张延华论“中华联圣”乔应甲之

(一):中华千古第一联

(二): 中华千古傲视群雄的第一部对联专著

(三)·  中华千古第一部忧国悯民的对联正气歌

(四)·中华千古对联情

(五)·中华长联艺术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六)·中华千古对联文学艺术独领风骚

(七):中华诗联结合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创造者

(八)·中华千古对联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先哲圣师

(九)·联圣乔应甲首开中华楹联河东流派先河

(十)·《半九亭集》清言小品论可以休矣

运城市楹联学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