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我"和身体的"我"

(本文图片由宁静喜悦摄于2019年春节的启东乡村)

我到底何谓是我?佛家说是"无我"的,这个"无我"又是怎么回事?

我喜欢思考这些无聊无用的东西,可以帮我疗愈内在的创伤,平复情绪,复归平静,想着想着似乎有了些纯自己的领悟。

我有很多个我,本我、自我、超我(高我)。这些"我"让一般的人来认知自己还是颇有难度的,知道了也未必在体验上能有所区分,如果不能在体验上有深入的感受感知,那么知道了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在情绪上的痛苦,在关系中的问题。

我想试着把"我"用简单的方式来解释一下,从而给让想了解"我"的人提供一个角度,可以在体验上去区分"我",并一起切磋"我"。

"我"最起码有两个"我"(在这里我只谈论精神和身体),一个是精神需求的"我",一个是身体需求的"我",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两个"我",认同吗?

精神的"我"渴望被爱、认同、关注、尊重、金钱、权力等等,当这些不被满足时,会出现恐惧、愤怒、羞愧、悲伤、攻击、逃避等等,这个"我",我们是看不到具象的,但我们却真真实实的感受着,左右控制掌握着我们的情绪和言行。

身体的"我"是具象的,是物理存在,五官四肢、高矮胖瘦,需要衣食住行,需要睡眠休息,适应四季轮回,难逃生老病死等等。

精神的"我"和身体的"我"互相依存,不可分割,但又是各自为政的,这可能又让人们不太好理解了。许多人吃饱穿暖、有车有房,可是依然不开心不幸福,为啥呢?就是因为两个"我"是各自独立的,各自的需求不同,身体的需求满足了,不代表精神的需求满足了。

身体的"我"容易满足,需求有限,而精神的"我"似乎是个无底洞,欲壑难填,因此大多数人的人生忽略了身体的"我",而被精神的"我"掌控着,同样是"我"却有不同的待遇。

身体的"我"是如何被忽略的?比如:物质的丰富,大大的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我们身体里的胃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食物,饱了还不行,还要继续吃,不堪重负,肥胖不可避免,再减肥,饿了该吃时,又不给吃;娱乐游戏追剧名目繁多,该睡觉休息了,不,舍不得睡,还要继续硬撑着玩,少睡会儿没关系;各种折腾,满足了精神上的"我",而身体的"我"在不断的透支着。

不要忘了,身体的"我"和精神的"我"又是相互依存的,长期忽视身体的"我",过多在意精神的"我",最终导致的是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

精神的"我"真的存在吗?佛家说的"无我",这个无我的我,个人理解便是这个精神上的"我",当我们放空了这个精神上的"我"时,让精神成为一个空间,装下各种无常,那么最受益的是身体的"我",不会受困于各种欲望和贪婪之中,尊重身体本质的需求,不过度,聆听身体发出的信号,善待身体。

我们必须善待身体,身体的"我"才是真真正正的存在,这个存在无需任何人的认同,有他人的关爱自然是好事,是锦上添花,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爱惜照顾好身体,关爱好这个身体的"我",也只有自己才懂得身体的"我"。

被珍惜善待的身体,方才可以承载精神的空间,让各种情绪、各种名利来来往往,而不受干扰。身体是心的窝居,窝居温暖明亮,便会安心于此,一如王阳明所言: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