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一等奖第一名!她这样上卡夫卡《变形记》……(附课件)

(本文和课件已由邵然老师授权发表,致谢!)

      “是我不像人,还是我不够像虫” 

                 ——从《变形记》课堂教学看单篇选文任务教学

2020年12月10-12日在江苏省优质课展评活动中,笔者教授的《变形记(节选)》一课在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在这节课中,笔者采用“《变形记》封面设计建言”来设计教学,对于单篇小说教学的学习方式、学习成果、学习任务、学习情境等进行了探索,并在教学后做了反思。

  一、 学习方式确立和学习目标拟定

《变形记(节选)》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选自全书的第一部分,文章篇幅长,想要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中完成一万多字的文本教学,难度较大。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笔者认为首先是要转变课堂的学习方式。“2017年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里明确指出要“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设计依据” 中这样阐释“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因此笔者拟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方面来实现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如图所示),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中真实发生 。

《变形记(节选)》一文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对此任务群“2017年版课标” 要求:“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依据要求,确立本课的学习目标

  1. 通过对格里高尔变形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小说的主题。

2.了解并领会小说寓真实寓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

3.完成一篇建议书。

为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笔者把知识本位的阅读学习资源交给学生课前完成:阅读《变形记》全文、上网查阅卡夫卡生平及背景资料、充分阅读知网上《变形记》的相关文献。在课堂上,学习任务从情境创设、阅读交流、写作实践三个方面展开,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文本知识、养成学科思维品质,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培养语言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二、学习情境创设和学习任务实施

1.学习情境创设

有这样一位作家,被后人誉为西方现代文学的鼻祖。萨特、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加缪许多大师级人物都曾公开承认自己受到他的影响;加西亚·马尔克斯则声称正是因为他,从而开始了自己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道路。1983年,为纪念这位作家诞辰一百周年,把该年发现的小行星3412,直接用他的名字命名,他就是奥地利的天才作家——卡夫卡。

为纪念卡夫卡逝世一百周年,某出版社决定重新出版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现在请你结合自我的解读,参与到《变形记》的封面设计中,为即将出版的《变形记》提出封面设计的建言。

这一情境的设计,首先让学生明了卡夫卡重要的文学地位,其次参与封面设计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是真实情境下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在场”的阅读活动,让文本解读找到真实可靠的抓手。

    2.学习任务实施

本节课围绕情境任务,分别通过“定小说基调,着我之色彩”、“探文本深度,绘我之图案”、“写腰封文案,评我之文字”三个具有层次的活动,带动学生进入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中。学生通过设计图形、书写腰封,深入体验卡夫卡笔下的世界。

活动一:定小说基调,着我之色彩

请你结合《变形记》的内容,说说你心中认可的色彩方案,并说出理由。

封面示例:

笔者从当当网中寻找到的《变形记》排行前列的几本书,展示给学生,对学生有一定的启示,让学生的活动能够有所支撑。

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基调,理解一个小人物、一个偶在的个体生命充满的荒谬性。学生要设计封面,必然会关注文本流露的情感基调,能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处境两个角度把握小说基调,请看下面的教学实录:

生:我觉得整个基调是要比较偏暗一点。从它整个的环境描写来看,从文中第三段阴沉的天气完全使他心情变得忧郁,他听见雨点打在窗子挡板上的声音,这个是一个比较阴沉的天气,是非常阴暗的基调。

师:非常好。她抓住了环境特点,请你接着说,还有吗?

生:还有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以后的一些心理描写。第四段中说说“我选了一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这整个一段都是在写生活的艰辛,他工作很辛苦,然后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化,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的,人际的感情也比较淡漠。

师:人际的感情淡漠,说的太好了,所以你觉得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比较好。

生:阴暗的基调。

师:那么如果是色彩,你觉得这个阴暗的基调用什么色彩更好?

生:灰色。

在课堂上,有同学说灰色,有同学说黑色,还有同学说用渐变色,总之,从色彩的选择上可以看出学生以一种感性的方式关注了文本,又能有一种理性的思考。

活动二:探文本深度,绘我之图案

请结合文本内容,为《变形记》绘制你心中的图案(元素),说出你的设计意图。

本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甲虫的隐喻意蕴,能够从情节、人物个性、心理描写等角度深入探讨文本蕴含的深意,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思考人的生存问题,了解卡夫卡荒诞的艺术魅力。

本活动要求在课前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学生畅所欲言,根据前置学习资料融入个性化的阅读。要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教师就要给予学生最大的空间,但开放民主的课堂并不等于是无序散漫的,我们要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课堂,这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能充分了解学情,做好课堂的预设,并针对这些可能产生的预设做好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课堂才能有开放性和高效性。本节课前,笔者通过学生预习作业做了如下预设:

学生回答预设一:设置要素含有甲虫

1.引导学生探究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原因。

仔细阅读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描写,体会虫形人心的格里高尔的善良、责任心强等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甲虫和格里高尔之间的相似性。

适时引入北大教授吴晓东在《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中的评论“他的小说与我们经历的世界都不像,但又太像了。”

学生回答预设二:设计要素含有门、窗等要素

1.“门”的象征意义:交流阻隔的媒介、被亲人所抛弃。窗的象征意义:向往自由,渴望沟通,渴望理解。

2.变形的意蕴:身体的变形(变形是格里高尔的抗争、找回真正的生存状态)、精神的变形(真正变形的是格里高尔的家人和公司的协理等)

学生回答预设三:其他荒诞、怪异的构想

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的回答基本在笔者预设之中,都体现了学生创造的素养,比如下面的两段课堂实录:

(一)生:我觉得可以设计一个图案,就是一只脚踩在一只甲虫上,我觉得从整体上来看,可利用这样一种图案意在表现资本主义压迫、剥削人的本质。格里高尔变形之后,他失去了赚钱的能力,在拜金主义横行的社会,格里高尔被彻底当成了累赘,一无是处的废物,赚不到钱就应该被排斥、践踏,被人看不起。

师:那么老师想问一下,你觉得格里格尔为什么会变成甲虫呢?

生:因为当时格里高尔他生活压力是非常大的。打个比方说在文章字段它有写到成天都在外奔波,在外面出差,每次为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化,而这些都是生活上的压力。

师:那你认为格里高尔会变形就是因为生活的压力大,这只脚就是外在的压力,是这个意思吗?

生:这只脚也可以表现人性的淡漠。格里高尔变形之后,家人对她态度的变化可以看出来。比如在二十四段,父亲握起拳头露出一脸鄙夷,然后母亲朝格里高尔走了两步,随即倒了下去。

(二)生:我画面中是设计了一个白色的人,象征着格里高尔,还有一个黑色的是甲虫。这篇文章中,格里高尔具有着双重的外在身份,一个是甲虫,一个人。画面中人后的黑,象征的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然后人心脏处有一个门,象征的是格里高尔所经受的生活压力。甲虫的黑象征的是格里高尔在文章最后命运的黑暗,然后整个画面的黑白象征着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中,格里高尔内心的善良,以及社会的黑暗压抑。这整个就象征着格里高尔与整个社会之间所产生的那种矛盾。

(三)生:我们小组设计的是一个穿着西装的年轻人在他的头部爬出一只甲虫,预示着被生活压迫和被亲人抛弃的人的异化以及卡夫卡小说的荒诞的艺术手法。

活动三:写腰封文案,评我之文字

如果要为即将出版的《变形记》腰封写一个文案,用一句话或几个短语推介本书,你们小组决定写什么?

本环节旨在对《变形记》的主题予以提炼,这是一个深度阅读的结果,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

“2017年版课标”在“必修课程学习要求”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中指出“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可见,“创造”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已渗透在语文课程各个方面。这个活动也是在上面两个活动的基础上,深化读者对生命、存在的认知,通过“写腰封”的形式,这样,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不再是一只单纯的甲虫,也不是一个遥远的推销员,而是与我们的心灵发生了某种联系,直抵人心。因而学生能写出如此震撼人心的语言:

1. 是我不像人,还是我不够像虫!

2. 冷漠的大门依旧敞开,甲虫的羞耻长存人间。

3. 他通过甲虫看人生,品世间百态,人生如甲虫,亦知世间冷暖。

4. 人成了虫,自由成了孤独。

……

3.学习成果评价

课堂最后,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思维提升训练:

通过我们课堂的讨论,大家对卡夫卡《变形记》的封面设计发表了很多有建设性、创造性的见解,请大家课后把自己的见解写成一篇建议书发给老师。

本堂课笔者主要是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价,是为了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这个课后的训练意在把过程性评价转化为达成目标的总结性评价,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发展与提升思维能力和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三、基于教学实践的思考

1.情境任务的设置要真实有效。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习语文,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目的性、问题意识、任务意识,而且还能学以致用,便于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真实”就是紧扣学生生活、实践和感知的;情境”,就是指引发学生思考并产生学习兴趣的“场”。那我们在设置一堂课的情境任务时应该围绕“真实情境”这一核心来进行,这节《变形记》笔者的情境任务就是真实情境下的任务,让学生活动有支撑、有触点。

2.情境任务的设置要更好地走向教学目标。语文课的情境任务的设置着力点还是应该在“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上。精心设计的情境任务应该是教师基于目标建构的,应该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设置的,必须为语文教学服务。情境任务应该是能让学生有抓手,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能让学生成为活跃的参与者,能让学生主动寻求合适的方法共同解决问题,能让学生真正拥有活动的体验。

3.智于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空。“2017年版课标”在“必修学习课程”中指出“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和网络,检索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学会以多种形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本节课笔者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检索卡夫卡及《变形记》相关信息,了解文本的相关内容,学生获得的是“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给予学生充裕的时空,学生才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思想。

             (本文刊载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年第3期 欢迎订阅,鸣谢!)

课件

名师简介:

邵然,江苏省宜兴中学教师,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高中语文兼职研训员,宜兴市“邵然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无锡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主持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培育民族审美情趣的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设计研究”。

(卡夫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