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愁中年李清照:情深,却遭家变;忧国,偏逢乱世
第三篇
离愁中年李清照:情深,却遭家变;忧国,偏逢乱世
李清照对青州一见如故,这里的一切仿佛都在等着这位才女的到来。她将书房命为归来堂,居室命为易安室,从此,便有了易安居士的雅称,并在这里生活了十余年相对安稳的小日子。
他们常常饭后煮茶读书,用赌书斗茶来增添兴致:轮流说出某个典故或某段诗文,让对方猜出自哪本书、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猜中者先饮茶。
往往却是刚举茶杯,两人便笑得前仰后合,以至于茶未喝到却倾覆在身上。
此刻,身上被茶的清香包围着,二人沉醉在温馨的气氛中。
他们时常同去街市闲逛,买钟意的金石字画回家。共同校对书籍,在灯下细细赏玩字画等物,发现破损之处便自己动手修补。
时而去山间水湄,赏风弄月,时而备小酒小菜举杯对酌、用诗词故事助兴,春夏秋冬无比惬意。
不论是收藏、整理、研究金石字画还是翱翔于书海,他们都结伴同行。
这段时间他们把日子过成了诗画,把爱情过成了别人憧憬中的美好。
1120年,赵明诚被任命莱州太守。收藏金石字画,让他们生活困窘,不得已赵明诚独自前往莱州赴任,李清照留守青州。
此刻她沉落在离思里,眼前的世界几乎是荒芜的,提笔便填了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深秋寒意袭人,她独上兰舟,遥望云天,离愁愈发浓烈。
傍晚来到东篱,饮酒赏菊。举杯间相思在心中翻起了更大的波澜,匆匆撇下花、酒回到屋里,往日的诗情画意立刻浮现眼前,此刻她却形单影只。
她独自默读着伤悲,思君不见,独梦难眠,使得人比那黄花还要消瘦。晚间,她用隽秀小楷写下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寄给了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收到后心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如今,晨曦与斜阳,清风与明月都不似从前那么美了。
小窗红烛成了一个人的荒草天涯。她幽幽地想着,燃起莫名的担心,如今他是否已有新欢?是否将远离她的世界?心中烦乱,于是便写下了《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然而,红笺小字已寄半年却无回音。
1121年李清照赴莱州与赵明诚团聚。此时,他已佳人在侧,对她冷淡不少。那段日子,她心中愤懑,久久无法释怀。
入世久了或许会迷失方向。有些人,一起走着,走着走着就散了。
但,幸好,他们没有走散。
赵明诚穿红过绿后又回到了他们的故事里。面对这场情感风波,最终她淡然接受了。
许多事,不过如云烟般。
终于他们和好如初了。
重阳佳节,赵明诚携李清照的手同登文峰山。那天傍晚,他们相对而坐很久,一切复如往日那般欢喜。
一日赵明诚偶得白居易手书的《楞严经》,狂喜之下,骑马疾驰回家拿与李清照共赏。
他明白,这大千世界,能够了解他内心,真正与他分享高品位快乐的,只有李清照。
做江宁太守时,他知道李清照那些日子不快乐,也知道自己的才华远不及李清照。但为了能使她快乐些,每次都陪她去踏雪寻梅,煮酒对诗。他对她的温情从未减过。
李清照的故事里必须有赵明诚,赵明诚的故事里亦如此。尽管他们最后输给了命运,但在一起的日子都曾对彼此付出了真情。无论结局如何,有了那样的尘缘,他们的故事才格外动人。
靖康元年年底,金军进攻汴京。从此,颠沛流离成了李清照今后生活的常态。
他们决定将文物转移。虽心中万千不舍,却不得不匆忙作别。
1127年秋,留在青州的文物几乎被兵变烧成灰烬。李清照来不及落寞,来不及思念,来不及悲痛,但还是拼命抢出少量珍稀字画,其中包括《赵氏神妙贴》,这是赵明诚最喜欢的。
在去和赵明诚汇合的路上,叛军四处劫掠,李清照险些丧命,随身携带字画大多被抢走。
终于夫妻团聚,却恍如隔世。赵明诚对李清照冒死保护他最珍爱的字画心里很是感激和心疼。
即使战火纷飞他们仍心灵相犀,而这也成了这世上最好的幸福。
当赵明诚再任太守,对叛乱之事处理不当,自己丢下城池百姓逃走时,李清照很失望。她的骨子里有那种宁死不屈的倔强劲,而赵明诚却不是。
在发了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感慨后,她最终还是选择原谅了他。
她知道他不擅长做官,金石字画才是他的世界,弃城而逃只因性情文弱所致。
之所以如此,只因她深爱着他,所以愿去理解和接纳他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