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

近日赴京参加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课题会。

北师大是我一直关注的学校。我给大学语文的定位,不是大学人文,也不是大学文学,而是大学“语文”。所以国内值得关注的学校,首选北师大。

10年前(2007年),我参加复旦大学的一个大学语文研讨会,我在会上介绍自己研究大学语文的设想,话音刚落,北师大的朱家珏老师便起来说:“这应该是我们这样的学校做的课题”。当即提议与复旦大学合作做这个课题,可惜复旦没有回应,此话题不了了之。

北师大与大学语文可以说渊源深厚,它的前身辅仁大学,就非常重视大学语文课(当时叫“大学国文”或“大一国文”),陈垣校长是历史学家,可是他高度重视大学语文课,他让青年教师都要先教大学语文课,说:“不能教国文,如何能教历史?国文不通的人,如何能读史书?”为此他亲自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亲自选拔大学语文教师。据统计,先后在辅仁大学承担过大一国文课的教师有:台静农、周祖谟、陈君哲、陈祥春、刘厚滋、赵玉生、启功、李维棻、许世英、柴德赓、余逊、戴君仁、牟传楷、牟润生、赵万里、褚圣麟、顾随、刘盼遂、夏宇众、梁启雄、孙楷第、朱泽吉、孙德宝、赵贞信、周国亭、刘汝霖、张鸿翔、苏晋仁、鹿辉世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在那样的氛围下,大学语文教师成了光荣一族,当年在辅仁大学同时教大一国文的柴德赓、余逊、周祖谟、启功四人,就被称为辅仁“四翰林”。

陈垣校长还亲自上大学语文课,编写大学语文教材,这本教材最近由商务印书馆重印了,北理工的姜楠送我一本。这本书保持了原版不加标点的做法,这是非常巧妙的,把课本和作业本合一了,学生可以一边诵读,一边圈点,读不通,就没法圈点,就要反复诵读,反复理解,自然成为文本细读——其实这也是传统语文教育普遍采用的办法——今天我们也强调文本细读,可有这样可以实际操作的方法?

新中国成立后,辅仁大学并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也传承了辅仁大学重视大学语文课的精神。就在朱家珏老师提议北师大要做大学语文研究的那一年,她们刚刚做过一轮大学语文教学实验,用的是北大温儒敏主编的《高等语文》教材——北大教材要到北师大来做实验,恰恰说明北师大才是大学语文实验的首选学府——语言学家王宁牵头,联合北师大文学院其他五位一流教授组成实验组,进行了一个学期的高等语文课程教学,取得很大成功。但是同一种教材,稍后在新疆石河子大学的实验就不很成功,在生源、师资等方面他们都没法和北师大比。不过我觉得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温儒敏教材是一个学术型的读本,这和大学语文的公共基础课定位不很吻合。我认为大学语文不是大学人文(夏中义做过试验),也不是大学文学(钱理群做过试验),同样也不是高等学术(温儒敏的试验),大学语文应该“行大姓语”,这是南开陈洪的观点,我很赞成。但是南开终究不以语文教育见长,他们恐怕缺少这方面的师资,2007年他们自主设置了“语文高等教育”博士授权学科,这是中国首个面向大学语文教师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但是办了几年,毕业的几位博士,论文写的都不是大学语文。

所以我赞成朱家珏老师说的话:这事该由我们北师大来做!

我期待着。

何二元,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大学语文”专职教师,中国首家“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大学语文研究”网站站长,“全国大学语文教师群”(190089416)群主。网络化生存,体制外行走,这里有大学语文界的独特风景。文章公众号:大学语文终身义工。

--------End---------

【大学语文终身义工】原创作品!转载请写来源【大学语文终身义工】,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