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泻心汤,专治各种火热证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心气不足[1],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金匮吐血:17)泻心汤方:亦治霍乱。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注释:

[1]心气不足:《千金》作“心气不定”,即心烦不安;另有作“心阴不足”亦通,即心阴不足,意谓心火亢盛。

2:泻心汤《伤寒论》只有黄连大黄,似乎有脱漏,应该加上黄芩力量更强!

【功效配伍】泻心汤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方中大黄、黄连、黄芩皆大苦大寒之品,可直清心火,心火清则血脉之热消除,血行脉道,故吐血、衄血自止。方名“泻心”,即泻心火。上三味药,水煮,去滓,顿服。

【方证论治辨析】泻心汤治吐血、衄血,心火亢盛证。症见心烦不安,吐血,衄血。

本证为心阴不足,心火亢盛,迫血妄行。心火亢盛,内扰神明,则心烦不安;火热盛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则吐血,衄血。此证可伴面赤舌红,烦渴便秘,尿赤,脉数有力。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方用泻心汤。

【用方思路】泻心汤治吐血、衄血,直泻心火,反能取间接止血之效。另外,心与小肠相表里,大黄可通腑泻实,釜底抽薪,以熄燎原之势,吐衄之血自然肃降。徐玉台《医学举要》云:“仲景泻心诸汤,虽曰泻心,实则泻胃,泻其子也,其腑为小肠,位居于下,通腑之法,又不可不讲也。”临证用泻心汤治心火亢盛的吐衄,可加大剂量生地黄养心阴清心火;加牛膝、白茅根引气火下行。临床用本方治疗鼻衄、舌衄、龈衄,以及溃疡病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精神分裂症、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疱疹等疾病。

【医案举例】

(1)吴鞠通医案:史,五十岁。酒客,大吐狂血成盆,六脉洪数,面赤,三阳实火为病。与:大黄六钱,黄连五钱,黄芩五钱。泻心汤一帖而止,二帖脉平。后七日又发,脉如故,又二帖。[吴瑭.吴鞠通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77.]

(2)刘渡舟医案:治一妇女患咯血病。自称在北京某大医院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每届经期则大口咯血不止。切其脉数而滑,舌质红绛,苔黄薄而干。余辨为心胃之火,迫阳络而上为咯血。此为倒经之症。为疏三黄泻心汤,仅服5剂,则经事通顺,咯血之病未见复发。[刘渡舟.漫谈三黄泻心汤及其临床应用.中医杂志,1987,(3):19.]

(3)刘渡舟三黄泻心汤治疗脂溢性脱发医案经验。

余xx,男,42岁。

患脂溢性脱发,每晨起则见枕席之上落发成绺,头顶部头皮灼然可见、已成光秃。而且头皮甚痒、头屑甚多、以指甲揩拭而有臭味。舌绛少苔、脉来则数。此证为心火上炎,灼血伤阴,心火独旺,血不荣发,而焦脆不柔,是亦脱发而头皮痒也。治疗用泻心护发之法,予三黄泻心汤:

大黄6g、黄连6g、黄芩6g

服药三剂,大便作泻、小便甚黄,然头皮之痒立止,而脱发从此而愈。

[按语]发为“血余”而主乎心,心属火而主血脉。心火上炎,血热不荣,反为焦灼之变,是以毛脆发落而为病。观其头皮甚痒,为火之炎也;脂溢味臭,是火之味也;舌绛脉数,乃火之征也。故予三黄泻心汤,苦寒直折心火,大能清心凉血,待心血平静,自能上荣于发,则发根坚固,必不脱落。此“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之法的具体体现。

(4)刘渡舟三黄泻心汤治疗半身不遂医案经验。

姜某,男,66岁。

左身偏废,左手拘急难伸,不能活动。血压200/120mmHg,头目眩晕、心烦、不寐、性情急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体向左歪斜、舌质红绛少津、舌苔黄而干、脉来滑数。此火动伤阴,兼有动风之证。治当清热泻火,熄风活血。疏方:

大黄5g、黄芩10g、黄连10g

服药五剂,大便畅通、头目清爽、心中烦乱顿释,血压降至170/100mmHg。复诊时,不用家人搀扶,腿脚便利。然左手之挛急未解。转方用芍药甘草汤,加羚羊角粉1.8g冲服而瘥。

[按语]本案为火动伤阴,血不柔肝,动风伤筋之证。《素问·生气通天论》有:“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之说。本证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苔黄、脉来滑数,反映了阳热内盛;心烦不寐则为阴气内虚,水火不济之象。阴不胜阳,阳亢化风,故见血压升高、头目眩晕。火淫血脉,血被火煎耗,煽动内风,而见手挛舌歪,半身不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热瘛疭,皆属于火”。本证之半身不遂形似中风,其实为“火中”之证。若误用燥药驱风,则失之千里。刘老采用泻火清热,釜底抽薪之法,选用《金匮》三黄泻心汤苦寒之剂,用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妙在大黄一味,既能通降胃中火热,又能活血逐瘀,推陈致新。若本证大便不燥而小便赤涩不利者,则改用黄连解毒汤为好。

目前临床,西医学所谓高脂血症、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等病,均可使人肢体偏废,手足不仁,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据刘老经验,大多为“火中”范围,治当通泻火热为主,用三黄泻心汤或黄连解毒汤为中肯。若滥用温燥祛风之品,则如火上浇油而越治越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