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古衲弘仁|《墨梅图册》中的心灵疏萧

《梅花图》

清 弘仁 纸本墨笔 纵22厘米横13.8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弘仁(1610—1663),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后改名舫,字鸥盟。新安(今安徽歙县)人,明末诸生。明亡后清兵进逼徽州时,曾参加反清复明斗争,后于武夷山落发为僧,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又号梅花古衲。数年后重返故里,一心研习画学。此画仅绘梅花一枝,梅花几朵,老枝虬曲,却丝毫不影响其表现力。

文/张越

弘仁出身贫寒人家,性格孤僻,他是明末秀才,他晚年经常外出游览,流连于武夷山、黄山等名山,明亡后入武夷山报亲庵出家,皈依著名的古航禅师为僧,法号弘仁。

做为清代四僧之一,一定绕不开他的和尚身份。弘仁还有个名,我们也熟悉,叫渐江。其实弘仁这是他出家后起的法名,而渐江则是他的号。

弘仁还自号梅花古衲,对梅花的喜爱可见一斑,他曾遗命友人于其墓侧多种梅。可想而知,生为梅友,死亦梅魂,他伴着清雅四溢的梅香,留下了后半生的苦乐年华。

弘仁,少年孤贫性癖,事母以孝闻。下面的一段话可以表明他既是孝子,又有沉寂的心境,不仅看淡了功名,更是产生出远离世俗生活的执念。

少孤贫,性癖,以铅椠养母。一日负米行三十里,不逮期,欲赴练江死。母殡后不婚不宦。

弘仁早年从学孙无修,中年师从萧云从,从宋元各家入手,后来师法“元代四家”,尤崇倪瓒画法,今所见作品如《清溪雨霁》、《秋林图》、《古槎短荻图》等,取景清新,都有云林遗意。就题画诗中,也充分表露了他对倪瓒的崇拜。

看弘仁的山水画作,有一种高冷的气息,用笔精神,笔墨精炼,一丘一豁确有千岩万豁之感。

在画梅的笔法中我们也可以一窥他笔墨的瘦劲简洁,风格冷峭。

现《松梅图》卷和《墨梅图》轴是其画松与梅的代表作品。其松,落笔凝重,气势磅礴;画梅,枝如屈铁,暗香流动。松与梅冲寒傲雪,高标独立的精神正是弘仁人格的自我写照。

弘仁《墨梅图册》欣赏

今天欣赏他的一组《墨梅图册》,用心灵去感悟这位和尚画家的内心独白与孤傲。

弘仁笔下的这组梅花,或长在崖壁上,或湖岸边,又或插于花瓶中,寥寥数枝,笔墨简练,意境清幽,霜天如洗,看久了,仿佛可以有香气扑鼻而来,真乃人间不食烟火之品。

另外他的构图也比较灵活,可以启发我们构图的思维。

因为他是明末秀才,明亡后,有志抗清,离歙赴闽。1647年清顺治四年(丁亥) 38岁 在武夷山,出家为僧,皈依古航道舟禅师,始用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

《墨梅图册》是为画僧的作品,有“弘仁”、“渐江”的印款。

此时距弘仁去世只剩下16年,这是他潜心向佛的16年。

画中的梅花高度净化,了无尘埃,孤高肃穆,表现了“清极不知寒”的情怀。

弘仁对待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既尊重传统,又主张创新,所谓师法自然,独辟蹊径,是他艺术思想的核心。所以,虽然他师法倪瓒,但又能在峭拔处见温润,在细弱处见笔力。

明代后期,倪瓒的声誉越来越高,人们争相购置其作品,以自标清逸。而弘仁的作品少荒凉寂寞之境,而多清新之意。

53岁时一幅《秋山诗画》轴,上题:“画意无多触处嘉,有人搔首望槎桠。黄花别去梅将蕾,且对瓶中玉茗花。壬寅冬仲,渐江学人写于澄观轩。”

梅花长于崖壁,是倔强,而非懦弱。

国画中的极简,不仅仅是留白,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将根植于内心的质朴、智慧深处的趣味、灵魂高处的简静,构思成绝妙意境。

这位有志难抒,抱负未伸的志士,其画境所呈现的是生气,而非死静。

花瓶几枝,是坚稳,也是气节,更是禅意。

弘仁无疑是清初最富个性的山水画家之一。他在绘画上的成就及其特征不是简单地用遗民绘画、简洁淡远、疏淡冷寂等词语可以概括的。

梅干寥寥,是简疏,风骨通透。

我们仿佛看到了画僧在漫长的修禅岁月之中思考和调整自己的韧性。

远离尘俗,以禅养心,修炼出不喜不悲的精神境界,唯有梅才能自颐吧。

他的艺术成就,是清初特定历史时期的反映,殷殷传递着天地间最纯粹的凛然浩气,诠释着一种弥深至骨髓里的民族精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