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岩层新老关系判断
一般的,沉积岩层下部较老,上部较新。
当地层顺序打乱后,可以依据地层所含化石来重新排列岩层顺序。
如果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水平上升或褶皱隆起,岩层遭到外力侵蚀作用,后又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之后沉积形成新的上覆岩层。如果侵蚀面上部是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受到外力侵蚀。
比如上图,首先是沉积岩Ⅱ沉积,然后出露地表,受到侵蚀后下沉或周围岩石上升;其次沉积岩Ⅰ和Ⅲ沉积,最后是花岗岩侵入。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况,花岗岩先侵入,沉积岩Ⅲ再沉积。
对于岩浆岩地层来说,侵入岩晚于周围的围岩,对于喷出岩来说,应该先确定其喷出的起点和终点,喷出岩当晚于起点与终点间的岩层。如果有两类以上的侵入岩,其新老关系是穿越的晚于被穿越的。
如图,
花岗岩1早于花岗岩2,沉积岩3早于沉积岩2和1,花岗岩2早于沉积岩1。
变质岩的形成需要高温高压的环境,岩浆活动往往符合条件,故变质岩一般晚于其周围的岩浆岩。
依据板块构造理论,距海沟越近,岩层年龄越老,或者距海岭越近,岩层年龄越新。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如果在褶皱中出现断层,则断层的形成一定晚于褶皱。
4、描述地质作用的过程方法
对于地质作用过程的描述,一般要抓住“四个要求,三个技巧,三个问题”。
地理过程的四个要求:1、遵循事物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2、明确因果联系;3、保证过程的连贯性、环节的完整性;4、答案的精细化。
解题技巧:1、分析地貌景观的位置和地理环境的特点,明确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2、按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罗列提纲,保证地理过程合乎逻辑性;3、依据“地理过程要求”,完善答案。
高考链接
【2017江苏地理卷】 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解析】
5.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可知乙为断层,该断层形成后,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丙,之后才形成甲沉积岩。
6.图中有多个侵蚀面,当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不是平行关系时,说明岩层发生完全变形,形成褶皱构造,图中有两处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所以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
【点睛】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2015·天津卷)某矿物形成于上地慢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图2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4.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解析】
3、首先岩层断裂,然后从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称为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再经过外力作用,依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泥沙。故选C。
4、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故选A。
【点睛】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收外力的侵蚀,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2014海南卷) 如图8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读图8,完成18—20题。
18、图8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那个
19、图8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
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 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
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 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
【解析】18、根据图示地形及河流流向判断:甲位于河流上游,丙和乙位于中游,丁位于下游。因此A正确。
19、通过图示分析,乙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源急,水能资源丰富,最适宜建大坝,因此选B项。
20、若山脉先形成,河流应向平行于山脉即纵列分布,不会将山脉切开,更不会该为穿行,因此A和B错;只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才会出现河流穿行山脉,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