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自成兴亡启示录
萧家老大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出生于公元1606年。最开始,李自成就是个老实巴交安分守己的农民家庭的儿子,一直到二十一岁,才混成在银川驿站当了个驿卒。说白了,就是个接待站的小卒,算是最底层的公务员。可李自成很倒霉,刚干上不到两年,就赶上大明崇祯年间的财政危机,国库没有多少银子了。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开始裁减公务员,精简机构,大幅度地裁撤驿站,就把李自成给“精简”下来了。李自成“下岗”后,没有什么事干,就回家种地了。恰好,又赶上崇祯年间的赋税非常重,李自成也没钱了,于是,就借了当地一个举人一点儿钱,一部分交赋税,另一部分维持日常生活。李自成没有想到的是,他借的钱还不上,这个举人就把他告了,于是李自成就进监狱了。李自成因此怀恨在心,从监狱出来后,就把这个举人给杀了。杀人是死罪,李自成也知道再这样挺着,他肯定也活不了,于是他就揭竿而起,干脆造反了。当时,周围有不少不堪压迫的老百姓来投奔他,他的势力一下子就壮大了起来。
造反是掉脑袋的大事。他身上背负人命官司,等于是死是活拼这一把,无所谓了。怎么还有那么多人投奔他呢?其实,这就是“时势造英雄”,是那个年代造成的。崇祯皇帝没有接到一个好班,前面几任皇帝把天下弄得乱七八糟,到这个时候,内忧外患都来了。外患是山海关外努尔哈赤的后金,时刻威胁着大明朝的安全,所以,大明的重中之重就是做好山海关一带的防御。打仗打仗,其实打的是钱,所以当时明朝财政的大部分资金都用来支援山海关一带的战事,维持军备。但是,贪官污吏横行,一来二去把国库就弄空了。到崇祯的时候,没办法,只能赶紧提高赋税。
最倒霉的是西北地区,就是李自成老家这儿,连续三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可赋税还这么重,老百姓都没法活儿了。有人说,不行就别交税了,干脆留着粮食自己吃,可是,那时候不交粮不行。崇祯年间实行保甲制度,就是一甲总共十户人家,这十户有人跑了,跑的那家该交多少,由剩下那几户给承担。譬如,十户人家该交一百两银子,一家该交十两,如果跑了五户,剩下的那五家,一家得交二十两。所以,人们是轻易跑不了的,除非这一甲十户人家一起组团跑才行。所以,这就造成了官逼民反。而且,跑还不一定有活路,若是被官兵抓到还是得杀头。所以,这个时候李自成揭竿而起,很多人就都来了,李自成的势力自然壮大起来。
李自成的势力既然壮大了起来,这么多人为了活命,就得攻城略地,抢钱抢粮。这一弄,明朝不干了,就派正规军来镇压。最开始,镇压李自成的是明朝著名的将领洪承畴。洪承畴的正规军打这些游击队游刃有余,把李自成打得是节节败退。最后,李自成败走商洛山,身边就剩下十来个人了,进了山里也不好找了,明朝觉得这股残匪被剿灭了,就把洪承畴给调回去了。没想到,李自成大难不死,得到喘息之机后,就带着自己的残部投奔了当时人称“闯王”的高迎祥。
一开始,这“闯王”不是李自成,而是高迎祥。李自成自称是“闯将”,就是说,他是“闯王”手底下的大将。高迎祥死后,整个队伍里没有一个挑头的了,剩下的这些人就公推李自成为“闯王”。到了公元1640年,明朝在山海关一线军事压力挺大,几乎是倾全国之力去抵抗后金的进攻。这时,李自成得到喘息的机会了,抓紧时间发展自己的力量,由陕西打到河南。当时,多数老百姓都觉得朝廷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负担太重了。于是,李自成提出个口号,叫“均田免赋”,就是给大家平分土地,然后不要赋税。这一下,打中了当时的命门。原来,明末苛捐杂税泛滥,老百姓本来就苦不堪言。而面对当时的内忧外患,朝廷在原来额定的正常赋税外,又加派了“辽饷”、“剿饷”和“练饷”,分别用来与后金作战,平定农民起义和训练边军,以致“民穷盗起”,“天下嗷嗷,朝不及夕”。所以,当时老百姓编了顺口溜:“吃他娘穿他娘,早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自从提出来这个口号,李自成走到哪儿老百姓都归顺他,他就一下子获得民心了。
李自成带领着他的军队,打到哪儿都不向百姓要钱粮。有人就问:不要钱粮,他这个军队靠什么养活?李自成当时专门劫富户和大户,就靠这些富人的钱粮养活军队。譬如,把这个城攻下来了,先把官府的东西掏走,然后,当地谁有钱就冲谁开刀。李自成这么干,有一些老百姓很高兴,不仅从此可以不纳粮了,跟着李自成还有饭吃。可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管到哪儿打仗,军队都得备好粮草,不然这个仗没法打。可是,李自成没有稳定的钱粮来源,就是靠抢大户来维持自己军队的粮草。这就造成了什么情况呢?能碰到大户人家,他的钱粮就好办了,若是碰不到,就等于白干了。以往,凡是有准备的军队,往往有屯田制,就是不打仗的时候,这些当兵的就得种地;或者是轻徭薄赋,就是老百姓交钱粮,但是交得少。如果老百姓一点儿钱粮也不纳,就完了,那是无政府主义,非乱套不可。但李自成是一个农民起义军头领,他哪知道这个?所以,当时就是痛快一天算一天,吃大户,逮住这个吃一把,逮不到再说。正是在这种形式下,投他的人越来越多,李自成这个时候野心也膨胀了,心想这么多人投靠他,天下就是他的了。
不过,有些人天生命好,李自成就是这样。当时明朝所有的兵力几乎都弄到山海关去了,这边防守空虚。结果一路走来,都没有受到什么抵抗,于是就占了整个陕西,然后从西安往东推进,就往北京城来了。随着李自成一步一步逼近北京,整个京城就乱了,大军都在山海关,这可怎么办?崇祯一看这不行,就要御驾亲征。大臣们不同意,说皇帝乃一国之本,不能轻易出征。崇祯就问手下的大臣,有谁可以剿灭李闯贼寇?这个时候,有一个大学士叫李建泰,他自告奋勇地“代帝亲征”,带兵跟闯王交火。李建泰很有意思,在皇帝面前夸下海口了,真见到闯王的几十万大军后,却又“不敢前”了。有句话叫“兵至一万铺天盖地,兵到十万彻地连天”,李自成的人这么多,结果李建泰没敢跟李自成打仗,而是烧杀掳掠一通后,带着这些兵投降李自成了;他还给李自成领路,带着李自成长驱直入进北京城了。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后,崇祯皇帝一看没出路了,跑到故宫后面的煤山上吊死了。李自成进了北京城,走的是承天门,就是现在的天安门。李自成到这承天门前,把弓拉开射承天门中间的牌匾,他想着要是射到中间,天下就是他的,结果,一下没有射到正中间,正中间偏下,用射击术语来讲这就算打个八环,旁边大臣就吹捧说这是中分天下。
李自成觉得也挺好,心想,起码这天下是归了他了。李自成一开始进北京城时,心里就有数,他知道自己下面这些人军纪松弛,基本跟土匪差不多,于是,他开始下令约束手下人,告诫他们,进城后不要扰民。可是,他手底下这些人哪是吃素的,进了北京城后一通烧杀掳掠。明朝这些官僚,主动给他们送钱还好,要是不拿钱,这些人就对这些官员往死里整。众所周知,当年刘邦进入咸阳时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如果起义军一进来就大搞“恐怖主义”,把秦朝官员都杀了,老百姓也害怕。所以,刘邦那会儿连这些有罪的人都不杀,这样,老百姓才能民心安定,才愿意归顺他。李自成的手下虽说是拿明朝官员开的刀,但他们杀得血流成河,老百姓也害怕了。而且,他最不应该的就是容忍军纪败坏。就是说李自成这个大顺政权,在北京城内的所作所为,比明朝政府还要残暴,这就丢失了民心。
此外,在形势判断上,李自成也出现了失误。当时,吴三桂驻守山海关,由于自己的家眷在北京,他已经被逼无奈,投降李自成了。可是,李自成这个时候没有约束住部下,吴三桂的侍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霸占了。事后,李自成还不好意思说刘宗敏,觉得这些兄弟拼死拼活打下天下来,抢个女人算什么!结果,这个事儿惹恼了吴三桂。吴三桂把驻守在山海关附近的李自成的军队杀干净后,造反了。李自成一看,带着大军就要到山海关剿灭吴三桂。历史上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就为陈圆圆一个人,其实,这是他的借口。他真实的想法现在已经查得很清楚了,吴三桂一看李自成进北京后干的这些事儿,就知道李自成这个人肯定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明主。于是,“良鸟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吴三桂虽说为了家小性命,暂时投降李自成,但是他也自认为是一世英雄,不能跟这么一个人,所以他一旦有机会就反了。
同时,关外的清兵从奉天一路也赶到山海关,中国势力最强的三支军队会师了。这个时候,吴三桂一看得站队了,腹背受敌他可不干,所以,吴三桂投降了摄政王多尔衮带领的清军,就这样,两股势力合成一股打李自成的起义军。李自成这会儿哪有那么大的战斗力,被打得稀里哗啦的,仓皇逃回北京。公元1644年4月29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仓促地搞了个登基仪式,先过了把皇帝瘾,当了四十二天皇帝,在清兵的打击下,仓皇逃出北京。李自成一路跑,清兵一路追,最后跑到湖北九宫山,据说就死在这儿了。典籍记载,有说他在山上死的,有说让村民给杀的,有说隐姓埋名当和尚的,各种说法都有。
仔细研究一下李自成起义的始末,可以看出,他当初提出“均田免赋”,得了民心,因而赢得了天下。他得天下靠的是民心,最后,失天下,同样是因为军纪败坏、不约束部下,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失了民心。所以,李自成的经历,证明了:水可载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