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几何?读《遥远的救世主》(上)

'当你觉得这个人很特别时,千万别对这种人动心思,一旦动了那种心思你就算把地狱之门打开了……'

这是肖亚文在法兰克福对芮小丹的忠告。可是忠告这种事,不说还好,说了就像是激着你反其道而行之一样,偏偏就着了她的道。

芮小丹真的动了心思。

她爱上了这个魔鬼一般的人,然后听到他说: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某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世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籍',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简单来说,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文化属性。

芮小丹是一位女警,用丁的逻辑她准备了三天即让一个死囚犯开口做了证词。说来也很玄,自从她接近丁元英,有人便借着她向丁示好靠近,究竟丁有何魅力?放弃操纵千万以上资产的私募基金从欲望沉浮的名利场隐没于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她向自己的爱人丁元英要了一个礼物。这个礼物就是,在王庙村谱写一个扶贫的'神话'。

在这一壮举真正落地之前,丁元英约上自己的好友到五台山上请教高僧。他用一首诗敲开了智玄大师的门。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丁元英解释: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事名究竟圆满。

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他把自己将要做的'神话'、'扶贫'来龙去脉向智玄大师说了一遍,并且着重解释了主观上的'杀富济贫'和文化属性的思考。这并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和扶贫,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智玄大师将丁元英的诗改为: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大师说:此'天'非'彼'天',非众生无明之天,亦非众生无明之明,此乃道天,因果不虚。故而改字'方知'。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却已证有觉,已然是进步。能让迷者进步的经即是真经,真经即须务取。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

人从根本上终究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

扶贫的神话故事讲到了下半场,芮小丹便开悟了,她思考后想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反观自我与世人,纵然传承了儒、释、道三家学派,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吸收了基督和上帝的西欧普世文明,仍旧离不开一个靠字,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靠党……唯独不想靠自己。殊不知唯有解放思想,开明觉悟,方可悟道。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修行之路,道阻且长;修心之道,心安即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