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女生遗书:我活得太痛苦全因我父亲。亲子关系为何破裂?
想要摧毁一个孩子,拥有最强力量的,就是这个孩子的父母。
孩子诞生到这个世上,最爱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因为婴儿原初所感受到的肌肤之亲,就来自父母的怀抱和哺育;
最常听到的声音,也是来自于父母的语言和动作。
这位济南女大学生的轻生,看上去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才下定决心,并且再三恳请如果有人发现了她自杀,请千万不要救她。
因为她如果这次没死成,在她眼里“很凶”的爸爸,就会骂她,还会不再让她回学校。
她又是一位善良,能考虑到他人的女生。因在寝室服药离开人生,事先向室友们致歉,并选择“(看上去只是好像我睡着了)一种不吓人的方式”告别人世。
她担心自己的离世,可能会造成他人的揣测,给身边人造成困扰,连累学校。她还特意声明:此事是我一人的决定,与任何人,与学校无关。
对于女孩来说,她对室友有情,对学校有情,她在离开人世前,对于这些有情感联结的人、事,都表达了自己的惦念。
唯独,将自己轻生的原因,明确地指向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到底是什么样的父亲,让这一位善良、柔弱的女大学生,毅然地告别世间所有的美好,将生命定格在了大好的年华?
父亲并不在意自己。
女生接到学校通知,要把她从“省优秀学生干部”替换成“省优秀学生”。如果不答应,就不给任何一个荣誉。
女生自然很委屈、难过,就找了妈妈倾诉。妈妈告诉爸爸后,爸爸来电只是问:“这样的变化,会不会影响拔尖选调生的报名。这次选调生的机会很重要,千万不要错过”。
爸爸的这种回应,让女生感觉到爸爸并不在意自己,只是关心女儿能不能考上选调生。
父亲对女儿的沟通态度很粗暴
在遗书中,女生多次提到爸爸很凶,从小就害怕爸爸。爸爸讲话的时候态度特别不好,还会有非常具有伤害力的语言。例如:“你爱怎样就怎样,以后别和我有来往”。
这会让孩子感到被父母拒绝和抛弃。也就是说,爸爸会通过这样的情感威胁,控制女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
被父母过度控制,进行情感勒索的孩子们,都会有类似的感受:窒息、被束缚、想要逃离等。
父亲并不尊重女性,并会暴力对待女性
轻生女大学生提到自己在高三有过早恋,但并没有与男生有进一步的出格举动。但在父亲口中,自己就是:“婊子、贱人、妓女”。
当这些对女性极其不尊重的词汇,由父亲口中说出,会对女儿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
从女儿的描述来看,这次侮辱性的词汇,父亲持续不断地在进行着。还在校门口当众暴打女儿,动手发疯似地剪女儿的头发,还用剪刀捅了妈妈。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信息量非常多。
我们能够看到父亲对女儿人格上的贬低。发疯似的剪女儿头发,是对女儿外形上的破坏。这种疯狂的举动,也会吓坏女儿。
同时,由此引发妈妈被捅一剪子,也会引发女儿严重的内疚之情。女儿会认为妈妈是由于自己被牵连,才会挨爸爸的这一刀。
这些对于一名青春期的少女而言,都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父亲有家暴史
女生提到去年暑假,因为弟弟高考失利,爸爸把妈妈的鼻子打骨折了。还骂弟弟:“你怎么不死考场上”。
在女生的记忆中,父母经常打架。爸爸也经常打她和弟弟。爸爸非常凶,小时候还把自己给吓得尿裤子。即使自己到了初中,还是被爸爸吓尿了。
初中女生,从生理发育角度来说,已经能够熟练的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在那个年纪,还能被吓尿,足够说明父亲在孩子心中造成的震慑力之强。甚至说,父亲已经成为了女生的心理阴影。
父亲让女儿活得太压抑
由于父亲的暴虐与专制,让女儿不敢做自己。凡事先要考虑到爸爸的反应。
女生提到自己必须一直伪装得活下去,伪装成爸爸满意的样子。这样爸爸才能放过自己,不找自己的麻烦,也就不会连累妈妈过得不好。但是这种看爸爸脸色活着的日子,太压抑了,简直喘不过气来。
每年寒暑假,女生也想跟同学、朋友一起聚会,但是不敢,怕爸爸生气。爸爸一生气,我们全家都没有好果子吃。
通篇我们都能看到女生活得压抑,窒息,成日都是处在害怕与惶恐之中。最终,她找到了一个出口,再也不用伪装自己,能够寻求解脱。因为离开人世后,就再也不用担心会被爸爸骂。
到这里,我们是很心疼这位女生的。她小小年纪,活得太痛苦,几乎未曾享受到生命的轻松与愉悦。
但女孩对爸爸也不都是仇恨,也有对爸爸的谅解和爱。
女生对父亲的原谅与对家人的爱
女生还是会想到爸爸好的一面,也同情爸爸之所以会有这些表现,也跟爸爸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关,也会心疼爸爸。
只是女生已经自顾不暇了,没有更多的力量来帮助改变爸爸。或是坚持生活下去,陪伴妈妈和弟弟。
在遗书中,女生也表露了对妈妈和弟弟的歉疚之情。
从女孩的遗书中能够发现这个家庭的情况。父亲似乎是这个家庭中的“破坏因子”,只要父亲不高兴了,全家人都没有好果子吃。
父亲在家庭关系中,总体呈现攻击型的表现:
经常发怒,与家人发生肢体冲突;
情绪易激惹,性格倔强急躁;
不接受家人的“违抗”,会有迁怒,公开发泄等行为;
自负,可能自我评价高
这些与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近似。
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适应不良的异常行为模式。它带有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经常会使自己和他人感到痛苦,并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
这个家庭中的父亲,就让其他家庭成员都感到痛苦,尤其是写遗书的女儿。
如果家庭中的某一成员是偏执性人格障碍患者,那么他的表现会有过分自信、自负、偏激、易走极端,敏感多疑、固执已见和极易记恨。
例如在这个案例中,父亲会辱骂女儿是“妓女”,会疯狂地剪女儿的头发,在校门口当众打骂女儿,这些都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过激举动。
父亲也是固执的,以至于女儿最终选择以结束生命来宣告“我认输了,我也放弃了”。
这是一个悲剧,但在这个家庭中,又无法仅靠某个成员的力量去改变。因为想要纠正一个人的人格障碍,是一件具有难度,并且漫长的过程。
最后女生用了《狗十三》中的话,为遗书做了收尾。
只能说,从这个家庭的案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一个“有毒”的原生家庭,会对孩子造成怎样毁灭性的伤害。如果你作为父母,已经发现孩子表现有些不同寻常,或孩子已经开始拒绝与父母交流了,那就要有意识地去寻找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
孩子的问题,一定是整个家庭问题的体现。如有必要,可以让整个家庭都参与进心理咨询中,通过专业化的技术,将问题呈现出来,以便尽早做干预,避免悲剧的发生。
你也可以通过阅读《依恋与家庭治疗》了解家庭发展与冲突解决的方法,了解自家孩子的依恋模式,就可以更好地与孩子互动,满足孩子所需要的情感支持。
好的父母,是提供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这份爱,不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反而能鼓励孩子更有勇气向外探索,习得更多的技能,能拥有自信地去发挥自我创意;
差的父亲,自以为是地提供给孩子爱。这份爱,让孩子感到窒息,想要逃离。所以,为人父母,也是一项需要学习的“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