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的人物画之路为何刚开始就终结?

1949年以前的李可染是传统的书斋画家,不是社会画家,他画了很多和人民大众没有关系的古装人物,以及和写生没有关系的意笔山水,但是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改画工农兵和白毛女了。

作为当时的教材,“白毛女”是所有的知识分子艺术家都必须要看的,李可染也不例外,他看了十遍的“白毛女”演出,用画笔去表现这么一位充满ge命精神的舞台形象的女性,在当时看来也是“保险”的。

但是为什么最终没有成型?说来也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趣闻。

“一出笔的李可染就蒙头转向了,邹佩珠曾经回忆到,当时杨白劳给喜儿扎头绳的画面受到了批判,被认为是丑化劳动人民的,这一下子把李可染打闷了,不敢再往下画了,所以在速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宏大的构思就没有继续下去了”。

这一闷棍不仅把“白毛女”题材的大构思打掉了,也破灭了李可染想从事人物画的愿望。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李可染的人物画创作主要是表现传统写意画风,并在此基础上展现出更成熟的个人风格,充分反映着李可染艺术个性中潇洒放逸的性情。李可染把其性格中细腻的幽默感、漫画式的表现方式及敏锐的文人特质融入到人物画创作中,使其作品具有机智、独特、隽永的品格,且这种风格特质一直保持到晚年的人物画创作中。李可染的人物画在表现手法上早期采用简笔、意笔的方式,用笔潇洒放逸,中期笔墨趋于沉着、厚重,到晚期则笔墨老辣、无羁;题材上从文人情趣转向于描绘现实人生继而到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艺术追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