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高论,旷世绝学(上)(自网络)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 甘苦自得。
◎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 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 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好谈己长只是浅。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 人伦明,则礼乐兴。
◎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 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 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 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 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 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 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
◎ 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
◎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 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人在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断割耳。
◎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 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 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 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 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 每日默检,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习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识得本来面目,初学最要如此。
◎服金石酷烈之药,必致损命。即坐功服气,往往损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
◎ 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可得乎?
◎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 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 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
◎ 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
◎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 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 去其不善而勉进于善,是谓之善学。
◎ 为己之学,成己所以成物,由本可以及末也。为人之学,徇人至于丧己,逐末而不知反本也。 ]
◎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 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
◎ 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 造诣不尽者,天下之人品;读不尽者,天下之书。
◎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 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 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便成愚诈。
◎ 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 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
◎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 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也。今之所谓博闻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闻见。
◎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学者有益,须是日新。
◎ 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古代学习的人为了完善自我而学习,最终成为知名人物;今天学习的人为了知为知名人物而学习,最终丧失了自己)
◎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 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
◎ 学习和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 为学从切实际出发,自不落空。
◎ 圣贤领要之语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见之难而晦之易也。
◎ 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 人莫不刚愎自信,刚愎自信,即是自绝,谁敢语以至道。凡人有才气而复虚己问者,实大难得。
◎ 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忧不崇其德,不忧官之不崇也。
◎ 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 古之为师者,以诚教,弟子亦以诚学。今之为师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欲胜名而饵利,不亦惑乎?
◎ 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是学,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
◎ 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 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 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觊福虑祸,故强为善而不敢为恶,下愚憨不畏祸,故肆为恶而无所忌惮。
◎ 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
◎ 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 矜名誉,畏讥毁,自好也。忘检制,肆偷惰,自弃也。自好者,中人也,可导之使为善也。自弃者,民之为下矣。
◎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见其为小人。故曰:“终生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 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爱者。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
◎ 易责人而乐讥俗,其亦弗思也已。夫己无遗行,后可责人;家罔阙事,后可讥俗。
◎ 君子直不发人所不白;清不矫人所不堪;刚不绝人所不忍;察不掩人所不意;任不强人所不胜。
◎ 乍得勿与,乍失勿取,乍怒勿责,乍喜勿诺。
◎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而不忠。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 乱臣贼子,皆从一傲字养成。
◎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 莫谓己无善,善人之善即是善。莫谓己无恶,谈人恶即是恶。
◎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 事之可否,当以理裁之。一使气,但坏事。
◎ 财与色之地须当远避,近则有污。
◎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 善所当为,著一报念,胸中便要增累,口中便要增过。
◎ 怒时易激,义愤亦当裁抑;喜时易狂,即微言亦须谨慎。
◎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 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 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
◎ 做当今一个好人,须壁立千仞。
◎ 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
◎ 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时放。
◎ 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 宁人负我,毋我负人。
◎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 促迫褊窄,浅率浮躁,非有德之气象,只观其气象,便知涵养之浅深。
◎ 纵与人相分争,只可就事论事,不可揭其父母之短,扬其闺门之恶。此祸关杀身,非止有伤长厚己也。
◎ 以祸福得丧付之天,以赞毁予夺付之人,以修身之德责之己,此是至简于易之事。
◎ 习气不除,如何了道。……有物过眼必看,有声入耳必听。小小入意即喜,小小拂意好怒,小小利害即生恐惧,皆习气也。
◎ 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 摄生之道,大忌嗔怒。
◎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深,而应事有力。故厚重、静定、宽缓,乃进德之基,亦养寿之要。
◎ 骂语谑语,须有分寸,不但不中怨恨,亦是自处忠厚之道。
◎ 大概君子方严处多,至园融变化,是德之成也。起处便学园融不得。
◎ 凡刑杀之事,仁者见之,愈生其仁。忍者见之,愈生其忍。故君子远庖厨,亦英尺有习惯成自然意在。
◎ 欲心一萌,当思礼义以胜之。
◎ 深以刻薄为戒,每事当存忠厚。
◎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见善必行,闻过必改,可以畜德。
◎ 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大也,我不可以自恃。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小也,我亦不可以自馁。
◎ 凡人气质各有偏处,自知其偏而矫制之,久则自然,所以宋儒以变化气质为学问急务也。
◎ 不善之端,岂待应物而后见?如静中一念之刻即非仁,一念之贪即非义,一念之慢即非礼,一念之诈即非智,君子所以慎独。
◎ 君子不能无非心之萌,而旋即去之,故曰进于圣贤。小人不能无良心之萌,而旋自昧之,故曰近于禽兽。
◎ 有过不令人知,是大恶事。然有过辄自表白,又未免因不讳过三字,把改过功夫,松了一分。
◎ 称人之善或过其实,不失为君子。扬人之恶或损其真,宁免为小人。
◎ 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喜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嫉恶心不可不明;嫉恶语不可不忌。
◎ 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
◎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 憎我者祸,仇我者死,皆当生悲悯心。有一毫庆幸之心,便与心术有伤。
◎ 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贵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坠堕。
◎ 纵与人有相争,只可就事论事。断不可揭其祖父之短,扬其闺门之恶,此祸关杀身。
◎ 恐惧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惧,则畏,畏可以免祸。事后而恐惧,则悔,悔则可以改过。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杀身。大哉所谓恐惧也!
◎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气,我贪必至启人之争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 好为诳语者,不止所言不信,人并其事事皆疑之。
◎ 人有一事不妥,后来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试留心观之,知他人则知自己矣。
◎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见小人。故曰:“终身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
◎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纳,此皆学问得力处。
◎ 人皆狎我,必我无骨。人皆畏我,必我无养。
◎ 为人所狎与为人所恨,皆己过也。
◎ 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两个人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 人若少知自爱,岂有营营逐利,甘为商贾之行?只心有所系便是欲,便当极力克治。不然,恐流弊无穷。
◎ 有必不可已之事,便须早作,曰捱一曰,未必后日之能今日也。
◎ 纵是道成德立,小人终不可近。若自谓他柄在我,不妨兼举竝包,必暗受其损而不觉。
◎ 小人虽不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
◎ 处利则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处名则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贤处利让利,处名让名,故澹然恬然,不与世作。
◎ 义利辩以小心,须严一介。是非起于多口,务谨三缄。
◎ 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 称人之善,虽有过情,不伤厚道。攻人之短,即有实据,终属浇风。
◎ 善所当为,羞谈福报。
◎ 清苦固是佳事,然亦不可过,天下岂有薄于待自而能厚于待人者乎?
◎ 存一念爱异时便是爱己,有一步进德处胜于进官。
◎ 人亦不可闲惯,闲惯则些小事便不可耐。
◎ 人言果属有因,深自悔责。返躬无愧,听之而已。古人云:“何以止谤”,曰:“无辨”。辨愈力,则谤者愈巧。”
◎ 学者不可不通世务。
◎ 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行一事而损终身之福,切须检点。
◎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善恶之习,朝夕渐染,易以移人。
◎ 安分即安命,做人即是做官。
◎ 做人念头重,做官念头轻,则祸福不足动心。做官念头重,做人念头轻,则毁誉常足堕志。
◎ 老来益当奋志,志为气之帅,有志则气不衰,故不觉其老。
◎ 责人者必自恕。
◎ 德不怕难积,只怕易累。千日之积,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一念之慈亦足作福,一言之戾亦足伤和,存心不忽微,所造自即于大。
◎ 疾恶太严,当计其所穷。或曰:太严便是一恶。
◎ 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 只一事不存心,此一事便错乱。
◎ 人有差错,他怕你恼,便当含容,若责之不已,他知你意不可挽回,反不怕起来,有何趣味?
◎ 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 止骂所以助骂,助骂所以止骂也。
◎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
◎ 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 人处财,一分定要十厘,便是刻。与人一事一语,定要相报,便是刻。治罪应十杖,定一杖不饶,便是刻。处亲属,道理上定要论曲直,便是刻。刻者,不留有余之谓,过此则恶矣。或问亲属如何不论曲直?曰:“若论曲直,便与路人等耳。”
◎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无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仁;任才使能,所以济务;殚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非明乎性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 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施人慎勿议,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惟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毋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固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敬苟有恒,久久自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