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学无忧 | 《道德经》第二十章笔记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绝学无忧
首先是于己无忧,再者是与人无忧。
绝学,就是道的学问,是大道之行。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笔记,这一章里,那些圣贤,都是心忧天下之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实不为过。后天下之后而乐,那就说不准了。因为还会忧,那个乐不长久啊!
所以,不是谁都能学道家,谁都能学得好道家,看看我们自己的那张脸,那眉头,想来和道家相差甚远,再看看我们的所思所行,别说道家了,和仁人君子也是相差甚远。
学习经典,会让我们更为谦虚,更加清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说附和老子,你看老子都这样批判儒家,批判那些圣人君子,这些圣人君子多么不行啊什么的。我们把这些心放一放,看看自己的位置。看看这个时代。
那么,到底老子的绝学是什么样的呢?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唯,平常回答“唯(好的)”,答应之意。
阿,呵斥之意,也就是激烈反对。
两者相距多远呢?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善与恶,相距多远呢?
很多时候是一念之差。
那就是一层窗户纸。
人与禽兽几希?
所以谨慎的君子们说“戒慎恐惧啊!”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我们要有所敬畏,慎言,慎行。
老子够厉害吧,阐述自己的思想,也就五千来字,够谨慎了。
善恶就在一念间
成败就在一念间
很多时候,就这样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荒兮其未央哉﹗
从远古以来,这种对立互生就存在,从未停止过。
而生存于这个时间之流的人们
一代代
会出现一些看得明白、通透的人
他们在做出各种选择的时候,就和大部分人有那么些不一样
咋个不一样呢?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léi)兮,若无所归。
这是第一个不一样。
好静,少言,不争,不凑热闹。自在逍遥。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第二个不一样,不求富足,无缺。好像总是缺那么一点,这也不足,那也不足。
我愚人之心也哉﹗
这是不是有点傻呢?
有时候我也在问自己,这些年的选择,是不是有点傻呢?是不是自私呢?就想着自己?在老子是大智若愚,在己,可能是真愚。
所以呢,道德经要细细地品悟。
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若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很多时候,昭昭察察,是虚荣与计较。算计心太重,视野就狭隘了。虚荣心太重,就距离事实遥远了。
不计较,不代表不清楚。恰恰是真的明白了,不起计较心了。事实清晰了,实事求是,也就生不起虚荣心了。
沌沌兮,就是自然而然的样子了。
澹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就是因为“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在那种淡泊与逍遥是那样广阔深渊,绵绵无尽,所以呢,那些人世间的你争我夺,蝇营狗苟之事,也就不会挂碍于心了。
有这样的一个因果,才会从红尘抽离而出。
而红尘之力,如滔滔江水,如无尽苦海、欲海,想从中出离,何其难也!
还是那句话,老子如何做到的?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老子给出一个我们认得字但是理解不了的话,“贵食母”。
老子不是妈宝男,不是巨婴。此母非彼母,这个母,是天地万物的源头,生生不息的源头所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六章)

答案在这两章里潜伏着。
再借用庄子一句话就是老子能“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老子的绝学就在这里,故能无忧。
恍兮惚兮于天人之际,也就不计较生活里的太多事了。
或许是这样吧。
想到慧能说过:“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本无生灭。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亦是绝学无忧吧。
(0)

相关推荐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二十章

    大家好,现在是我们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的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我们现在的版本,有上一章最后的四个字"绝学无忧".然后,这一个版本基本和现在通行版差不多,后 ...

  • 学习张讲师讲《道德经》第二十章之心得分享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于阿,相去几何?善之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8)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字意双解: 天地长存.为什么?它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原文及译文

    第二十章 [原文] 唯之与阿①,相去几何?美之与恶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③,不可不畏.荒兮④,其未央哉⑤!众人熙熙⑥,如享太牢⑦,如春登台⑧.我⑨独泊兮⑩,其未兆⑾:沌沌兮⑿,如婴儿之未孩⒀:傫傫兮⒁ ...

  • 道德经第二十章解析

    道德经第二十章解析

  • 道德经第二十章——唯之与阿

    二十章是一个精彩的章节,值得反复看,老子在这一章里,重点表述我与他人的不同,这种不同即得道的人与未得道人的不同. 先贴下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绝学无忧章第二十

    道经·绝学无忧章第二十 绝学无忧. 苏辙: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不知性命之正,而以学求益,增其所未闻,积之不已,而无以一之,则以圆害方,以直害曲,其中纷然,不胜其忧矣.患夫学者之至此也,故日绝学无忧.若 ...

  • 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 令有所属 绝学无忧 道德经第19 章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在第一章提出玄的概念: "此(有无)两 ...

  • 道德经第二十章:为什么你是俗人不是圣人?原来这些道理你不明白

    道德经第二十章:为什么你是俗人不是圣人?原来这些道理你不明白

  • 《道德经》第二十章:绝学无忧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 ...

  • 徐大椿注道德经:绝学无忧第二十

    原文根据古籍整理 由子归明断句和疏义 上一章说到,以"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不足以治理好天下,并提出了道家的治世方案: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本章承接上文,以第一人称的语 ...

  • 道德经译成·道经二十章·绝学无忧篇

    道经二十章·绝学无忧篇 抑制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万物唯一标准而终身没有忧患. 应诺与呵斥, 两者相距有多远? 美善与丑恶, 两者相差有多少? 人君的"现实之我"不可以不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