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无兄弟
都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其实怕的就是少年只学会了梁山泊上喝酒吃肉的快活习性,仅凭快意意气人生。
而真实的《水浒传》其实表演的是一出“权力的游戏”,宋江执政后的梁山泊,已经不再是血气方刚的英雄聚义,变成了勾心斗角的集团军。
而宋江一步一步架空晁盖的谋略里,伤了一人的心,便是“入云龙”公孙胜。“神龙见首不见尾”,公孙胜从出世到入世,又从入世回到出世,兜兜转转地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而战,而绕住了的,又岂是他一个能人异士?
七星劫纲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的引子,梁中书为了给岳父大人蔡京贺寿,搜刮十万贯金珠宝贝,起名生辰纲。而这民膏民脂的宝贝,吸引了公孙胜的注意力。
他久闻江湖义士晁盖的大名,便前来投奔。正好晁盖也在刘唐的报信下有意劫纲,便是不谋而合。经吴用介绍又认识了阮氏三雄,于是七人一同定下了整个劫纲的谋略,又名“七星聚义”。
他算到之后会被官衙所迫上到梁山避难,衙吏抓捕时他第一次显能,在石碣村一战,他“施展道术,祭起狂风,风助火势”,把何涛的官船一举烧毁。
而后与晁盖来到梁山泊投奔入伙,此时的梁山还姓王,有“白衣秀才”王伦在这里称霸一方。不过这王伦其实没什么本事,先是害怕刚来的林冲武力高强处处为难他,这会又来了一队朝廷高价悬赏的人马,便婉言劝他们下山。
经“智多星”吴用军师一激,早就不爽王伦嫉贤妒能的林冲一下子火并了王伦,便是梁山泊第一次换主。其实公孙胜是更为欣赏晁盖作为寨主,他平生仗义疏财,对待兄弟是两肋插刀,很有首领之威望。
不过还是和吴用、三阮一起推举林冲。林冲也久仰晁盖江湖上的义名,还是让回了晁盖。于是老梁山集团形成,晁盖居首位,军师吴用其次,公孙胜第三位,与吴用共掌兵权。
不过要说这一行人情投意合地上山,其实也各有各的算盘。三阮其实也就和王伦一流,纯粹是土匪作为。
而晁盖和吴用所想的,也就是基于他仗义的目的,想在梁山建立一个英雄好汉聚义的地方。这也是梁山泊的初衷,施耐庵取名《水浒传》就意指的是一众江湖豪杰追寻心中理想国的地方。
不过公孙胜显然不是为此出的山。他自幼习得枪棒功夫,又拜二仙山紫虚观罗真人为师,掌握一身道术,能够呼风唤雨,云游四方。他并不止于集结江湖人士,给法外狂徒提供庇护之所,满足一众好汉能大吃大喝。
他是一个道士,一个侠士,他的生命追求在于“正法”,也就是宋江一开始提出的“替天行道”。他类似于刘邦阵营里的张良,妄图在人间有一番大作为,来实现自我对“正法”的追求和抱负。如果不能够达到,他的“修道”也就永远无法有长进。
忠义伪善
如果说一开始大家都能看在晁盖的义士面子上共进退,坚持他“劫富济贫”的侠义之举,塑造一个江湖人士的聚集地。可“及时雨”宋江的到来便开始让梁山泊变了味。
后世对于他道义和忠孝的矛盾冲突,也都落脚到他的“伪善”上面。他一开始也确实是被逼无奈走上的梁山,在此之前,他也畅想着自己的仕途一帆风顺。
可晁盖给他带来了麻烦,他也被晁盖的义举所吸引,于是落草为寇。但他在梁山泊发掘了自己的领导力和极强的权术手段,他想把梁山泊这辆车掌握到自己手中,再次开回朝廷的路。
晁盖这样的人是没有意识到的,他意识到自己被架空的时候,已经中了毒箭倒于马下。
他和中国古代的万千农民起义的领导人一样,仅凭热血出身,在宋江的逐步蚕食下,丢掉了自己的梁山泊寨主地位以及性命。
而公孙胜却不傻,他看透了宋江的阴谋,和宋江手下的梁山泊未来发展的方向。那时的“聚义厅”还不是宋江的“忠义堂”,一众好汉在其中是随意座位。
晁盖唯一一次明眼,看出了宋江“孝义黑三郎”的名头在梁山里有很大的呼声,便假意测试他,问他要不要坐聚义厅的第一把交椅。
因为当时生辰纲一事是宋江给他透露了消息,让晁盖等人有机会提前跑路,相当于救了他一命。
不过宋江不傻,哪有上门才不久便坐首位的道理,这比鸿门宴还假。不过他给出的借口是,晁盖大他十岁,当有哥哥来当寨主。
意味不言而喻,哪有凭年纪当老大的道理,自然是不服晁盖的能力。不过他们四人还是按晁盖第一,宋江第二,吴用第三,公孙胜第四这样的位置落于上座。
聚义厅分道
晁盖也并非没有主意,他想了一个改革的办法,现在梁山泊人越来越多,要让大家都有动力和激情去干事,就得有奖励。
于是他说,不如我们按功劳把下面的座位排序,功劳出得多,人就座前面。而宋江却发言,按功劳来分高下,我们先按梁山原先的头领坐左边主位,新来的头领坐右边客位,之后再按出力多少排序座位。
乍一听这是尊重主人先来后到的道理,实际上宋公明之心人人皆知,这就把梁山分为“晁盖派”和“宋江派”。
也是给了晁盖一个下马威,他对于自己拉拢人心的能力有自信,才敢于跟”老人“晁盖叫板。
果不其然,他赌赢了。来到左边的人不仅有循”及时雨“之声而来的花荣、李逵,甚至还有晁盖之前收留的黄信、吕方、金大坚、石勇等人。
而右边的”晁盖派“只有最初的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九人众。
台下的好汉可能还感觉不到什么帮派之争,台上的四人却是变了脸色。除宋江外的吴用、公孙胜自然是“晁盖派”的元老,不过这一站队,心态就发生了变化。吴用自知晁盖式微,在后面宋江的拉拢下便坚实地追随他。
而公孙胜,眼见自己的理想实现无望,便是留之无益,不想再继续效力了,于是他与梁山第一次分道扬镳。
他看透了宋江对于梁山大局的掌握,以及晁盖势必的失落,他不忍看到昔日的义士被篡权的一天,而梁山已经违背了他的初心,他便借故看望母亲离开了梁山泊。
他的人生理想是救济苍生、不谋名利,正如同作者施耐庵给他安排的“天闲星”名号一样,他的命运就是急流勇退,颐养善终。《水浒传》里被世人只记得的是侠情仗义,而其中的冷暖人情世故,却是凄凄惨惨戚戚呀!
之后再回归救梁山于水火,也在大战之前离开,原因就是在于他看透了人生追寻“正法”的追求,只不过是镜花水月,想要在人间有一番事业反抗不公实属登天之难,因此专注于道业,得以善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