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这4种情况之下,父母最好别打孩子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这4种情况之下,父母最好别打孩子
中国传统教育都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认为只有在父母的打骂之下孩子才能够成长进步,当然,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二十一世纪,若是父母对孩子仍然非打即骂,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吗?这个问题产生了很多争议,大多数人都认为教育孩子应当以理服人。
前段时间网友发出询问,他谈到自己6岁的孩子正是调皮捣蛋时候,最近明明告诉了孩子不应该乱动别人的东西,可是他带着孩子去邻居家做客的时,孩子就像从未听过他的教导一样,看到别人家喜欢的东西就不撒手,还把邻居的手办打碎了。
网友表示他下意识的就怒火中烧,随即就打了孩子,他认为孩子不打就不会长记性,但是孩子不仅没有听话,反而开始和他对着干。他谈到最近几天,孩子就像是故意的,在家里闯了不少祸,也挨了不少打。因此网友询问,究竟孩子要怎么教育才更为合适,难道孩子不经受打骂能够更好的成长吗?
究竟是否可以打骂孩子呢?动手会不会让孩子和父母的距离更加疏远?
其实,教育孩子打或者是不打都仅仅是一种教育的手段而已,有智慧的父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看看时机对孩子动手,而什么时候又应该对孩子进行说教以理服人,只有会把握尺度的父母才是真正会教育的父母。
什么时候可以打孩子?
1、屡教不改
有的时候作为父母会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耳提命面的进行嘱托,父母告诉孩子要这样做事而不要那样做错事,但有的孩子就是不记事,对于父母的嘱托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当孩子犯了错事之后,父母对孩子进行批评,孩子还总是不当回事儿,不认错甚至还会靠父母顶嘴,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孩子继续犯错,父母可以适当的打孩子,让孩子长记性。
2、过于自私
很多孩子都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在这样的生活中孩子逐渐的形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做什么事情孩子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甚至不会考虑别人的想法和态度。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这些孩子总是和任何人都能够发生冲突,面对这样过分自私的孩子,父母有必要通过动手的方式来改变孩子的想法。
3、不良行为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行为习惯父母若是放纵很有可能会在孩子成长后触及到法律的底线。作为父母对于孩子这样的触及底线的问题一定不能坐视不管,你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打骂的方式来禁止孩子不良行为的蔓延。
教育孩子不是不可以打
当孩子发生了一些触及底线的问题的时候,若是父母仍旧希望通过说教的方式来让孩子长记性,那么可能就会收效甚微,这时候采用一些暴力的手段来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才是真正的教育方式。
这4种情况之下,父母最好别打孩子
1、父母本身也有问题的时候
很多时候,孩子拥有的问题父母身上也同样存在,这是父母若是对孩子的问题非打即骂,振振有词地教育着孩子,那么会让孩子的内心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并不会对父母的教育感到服气。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证明父母的双重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是不能通过暴力的手段来管教孩子的。
2、没有对孩子进行过警醒
如果孩子所犯的问题是父母事先所未预料到的,那么就证明孩子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了错误的事情,父母只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即可,这样的情况并不适合对孩子进行拳打脚踢,父母若是显得过于暴躁只会揭露父母教育的短板。
3、孩子的生理或者心理问题
每个孩子都会存在一定的心里脆弱的区域,若是孩子所犯的问题是因为心里问题而产生的,那么父母就不应当过分的苛求孩子。当孩子的身体存在一定的障碍时,孩子当然没有办法十全十美的做好每一件事情,父母这种情况下也不应当对孩子过分苛待。
4、父母情绪暴躁的时候
若是孩子正好在父母情绪将要失控的时候犯错,父母应当控制自己的双手,在这个时候打孩子父母很难掌握好教育的尺度,如果因为过分生气而失手将孩子打伤了,这样对孩子只是一种伤害而不是教育,而且还会为孩子的内心创造一个无法弥补的阴影。
有些时候打骂并不是最好的教育手段,孩子犯错总会有一些需要情有可原或者是言语教育的时刻,父母应当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尺度。
打孩子分年龄
1、3岁以前不要打
年龄尚未满3岁的孩子犯错是家常便饭,很多时候他们的所谓错误行为都是无意识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一种行为,这个时候父母对孩子最好不要轻易动手。孩子在幼小的年龄如果就经历父母的暴力手段,很容易会产生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教育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说教或者是冷暴力则是最好的方式。
2、6岁以后少打12岁以后不要打
孩子在6岁之后逐渐产生了独立的意识,开始强调自我,有了极强的自尊心,对于这1年龄阶段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语言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而不是打骂。针对已经步入少年阶段的孩子,将要进入青春期的他们强调个性,甚至喜欢跟父母对着干,因此这一类的孩子要尽量的少打或者不要打,父母的打骂只会让他们更加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