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松
1914年2月13日,陈海松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李陈洼村一个普通农家,父亲靠种地打鱼为生。海松两岁时,母亲不幸去世,无儿女的婶母收养了他。由于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故家人省吃俭用供他念了八年书。
1929年李陈洼成为鄂豫皖边区的游击根据地,16岁的陈海松担任了儿童团团长,并立志要为劳苦大众翻身从军打仗。从鄂豫皖到川陕,陈海松曾任勤务员、通讯员、宣传队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1934年6月底,红四方面军扩编,红十二师扩编为红九军,陈海松任二十五师政委,许世友任师长。他和许世友一起,指挥二十五师先后参加了营渠战役和宣达战役。在宣达战役中,陈海松被敌人的炮弹炸伤了右大腿。他坚持不下火线,照常指挥部队,直到打下了宣达城。这时,他的右腿已经肿的很粗,把裤脚撑得紧绷绷的,医生剪开裤脚,才发现弹片还深深地嵌在右大腿上。陈海松就是带着这块弹片,忍着疼痛,在阵地上坚持指挥了两昼夜。
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展开了最紧张、最剧烈、最有成效的万源保卫战。九军二十五师坚守万源县正面的大面山。年仅19岁的师政委陈海松在危急时刻挺身向前,大喊:“让敌人在阵地前血流成河!”他捋起袖子,提起大砍刀,和敢死队员一同出击,挥刀杀敌。9月,四方面军在打完了黄猫垭歼灭战后,彻底粉碎了刘湘的“六路围攻”。陈海松因在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成绩卓著,被提升为红九军政委。这一年,他刚刚20岁。
1936年10月,红军开始西渡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红九军在陈海松的指挥下,顺利地渡过了黄河,并消灭了打拉池等地的守敌,将琐罕堡的600多敌人包围起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后因战局变化,西路军制定了《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在古浪战斗中,红9军被敌人包围,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陈海松指挥若定,先后经过了干柴洼突围战、横梁山阻击战和古浪县城争夺战,消灭敌人200余人,尤其在古浪县城战斗中,他带领官兵同敌人激战3昼夜,最后奋力突出了重围。
1937年3月12日,黎明时分,西路军由南柳沟突围,陈海松率领红九军,刚刚赶到距梨园口还有八九里的小村子梨园营,就听见由远而近传来一阵令人不安的马蹄声。朦胧晨曦中,只见东北方向尘土飞扬,数不清的敌人骑兵分两路向红军追来。陈海松立即命令仅有几百人的部队,迅速占领一个土围子和西山头。敌人山炮猛轰土围子,打开几处缺口,人马猛攻,将围子紧紧围住。陈海松率部突围,集中在小山峁上。他大声喊:“叫人都上山,拼了!”悲哀的是,子弹奇缺,除军部人员还有挺轻机枪和每人有30发子弹外,战斗部队简直处于束手待毙状态。敌人登上高地,机枪一吼,死伤惨状目不忍睹。如果陈海松决定以生为出发点的话,警卫人员完全能掩护他很快撤走。然而,陈海松没有这么做,他是一贯“责尽道义”的将领,他说“要给三十军争取时间”。大家劝他的话一概不听,尤其是见到生死与共、历经百战的老战友一个又一个惨遭阵亡,他悲痛至极,眼睛愤怒得血红血红。在机枪手倒下的一刹那,陈海松猛地跃起,飞一样地前去抱起机枪。他当过机枪连指导员,枪法精熟,扫到一大片敌人,吸引了对面山头上敌人的注意力。敌人山头比红军高一半,居高临下集中全部机枪对付红军这挺唯一的轻机枪。一阵猛烈扫射,陈海松倒下了。他不知道自己的知觉失去了多久。他睁开眼看见周围许多战士再也起不来了,成了一堆堆残缺不全的躯体。回眸,他的一位通讯员面颊被子弹贯穿,舌头荡悠在冒着鲜血的嘴边,身子侧向陈海松,仿佛还在向他报告似得。
陈海松的双腿已经变得僵硬,好像插在地上的木桩,不过这木桩还在艰难的移动着。血,滴在太阳庄严的凝视中,落在梨园口那古老的土地上,一滴,两滴……敌人又进攻了,炮弹骤然卷起的狂飙横扫小山峁,大地发出了沉闷的呻吟声。陈海松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这小土岗上,活着的能够用食指扣动扳机的人,连他自己在内只有二三十个。马家兵进攻的战旗疯狂的摇摆。敌人发现陈海松身边的战士都用快慢机盒子枪,断定他不是一般干部,想抓活的,结果只是留下一具又一具的尸体。马家兵恼羞成怒,集中火力一起向陈海松射击。“哒哒哒……”陈海松身上多处中弹,斜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沙土。那双流血的眼睛,凝住着像梦一样浩渺的天空。
陈海松政委牺牲的消息传到延安,朱德总司令为红军失去了一位出色的高级指挥员而深感痛惜,在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曾多次说:“陈海松是红四方面军里最年轻有为的军级指挥员,可惜牺牲得太早了,如果他现在还活着,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审 核:王 凯
编 审:胡 瑾
编 辑:钱亚楠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