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强者勿言强,弱者勿言弱
强者勿言强,弱者勿言弱
——2021高考下水文
江亮||湖北
一百多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他在文中谈到了体育对于身体康健的作用,也借体育谈到了“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的道理。
强者,对于个人而言就是在某些方面领先于他人的人,对于国家而言就是实力强大的一方;弱者,对于个人而言就是有些方面不及他人的人,对于国家而言就是国力不强的一方。很多人可能觉得个人也好,国家也罢,强弱天注定,怎么努力也没用。其实,伟人毛主席不这么看,他的话说得真好: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我细细品味伟人的话,真的觉得毛主席在24岁时能透过体育现象看清个人和一个国家发展的本质,真的是发自内心地敬佩他。
翻开历史书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明历经五千多年,多少风雨,多少苦难,多少磨练才有了现在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国家。在远古时期,我们的原始人类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活动,生产力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可就是面对这样的残酷现实,他们没有认命灭亡,也没有存在幻想,而是在生产和生活中学会了钻木取火和使用石器。就在这样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他们的生活能力变强了,生存能力也变强了。这是为什么?唯有勤啊!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正是因为这片土地上勤劳的人带来的吗?远古文明从今天的河南起步,后来文明向北延续,直到后来的南方开发,这一步步地开拓,由弱变强的中国最终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们说到祖国就自豪它几千年的文明没有中断,这个除了自古至今有无数勤劳的人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外,也和文化的传承有很大关系。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最后到社会主义社会,不同的社会文明带来不一样的文化影响,而这样不同的文化又让社会发展变得多元化,尤其是唐诗宋词,对中国人的影响太大了。当我们说母爱时,都会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在异地思乡时,都会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当我们祝福朋友时,都会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我们中秋思人时,都会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太多了,这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在某些时候,它们就被你脱口而出。正是这些有共同情感价值的唐诗宋词滋养出有着共同家国情怀的人,最终这种文化也锤炼出一个民族的品质,锻造出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质,从而也有了一个国家由弱到强的转变却也能做到古人的诗词能继续让我们有文化自信,坚定前行走好脚下的路。
这对于国家是这样,对于个人也是如此。
司马迁忍辱负重,看淡宫刑,发奋完成“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若他在面对屈辱时不能做到勤奋并用历史上的那些先贤激励自己,他能名垂青史并被后人景仰吗?
李时珍从小身体多病,他也看到父亲从医在救死扶伤后的开心。于是,他立志学医,并游历很多名山大川,采草药,尝百味,历艰辛,不改志,终成明朝一代名医,还用几十载光阴完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若他因为身体多病而觉得行医辛苦,坐着或躺着最舒服,那他能有后来因为常年跋山涉水带来的好身体并在实践中救治那么多病人,还能写下《本草纲目》这本医书吗?
由此看来,弱者若是领会了天道酬勤的道理,并能做到在行动中去锻炼自己,最终是能变强大,并能超越自己的。反之,若是强者以为自己很厉害,就以强凌弱或者是威胁他人,那最终也会如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并最终“多行不义必自毙”。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当时,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发展了很多的重工业产业。可是,后来中苏关系恶化,面对苏联撤出工业项目并让援华专家回国后,其中就核潜艇这个的研制说没有苏联帮助,中国搞不起来。哪知毛主席知道后就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如今,中国在无数科学家的努力下,不仅早就有了核潜艇,还能做到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因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那个曾经以为自己强大就可以威胁他国的苏联早就解体了,哪里还需要它来帮助我们进军大海和宇宙呢?
再联系到我们的党,它一路走来不也是从弱到强吗?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党从最初的十几名代表,再到历经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路走来不也是革命先烈抛头颅和洒热血才有的结果吗?如果他们面对反动势力害怕或投降,对于马克思主义没有坚定地信仰,对于当时的社会悲观失望,在那个时代没有理想而是和其他人一样为了自己的儿女情长去求生存,就没有现在的一切,更不可能有积贫积弱后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的新中国。
当我们个人强大时,不要看不起他人;当我们个人弱小时,要看到自己奋斗后也有变好的可能;当国家强大时,要有责任担当;当国家弱小时,不要畏惧强国凌辱。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江亮,湖北黄冈人,师范院校毕业。目前在广东东莞做语文老师。爱好诗词和散文写作,从2009年至今共创作诗词近3500首,2020年开始散文创作。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幸生在大中华。我的作品虽然有发表的,但更多的作品是当作人生成长地见证。文学路漫漫,我想通过文学广交天下朋友,努力做好自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文学让我们的生活充实。文学路上,期待你我一起携手同行。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