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作协常德采风5】 刘清辉:陶渊明之《桃花源记》
陶渊明之《桃花源记》
刘清辉
历代文人大咖对陶渊明同志有很高评价:
孟浩然:赏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李白: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韩愈: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邪?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白居易: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容利,老死此丘园。
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苏轼: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王安石:言其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由诗人以来无此句也。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人而已。
顾炎武:栗里之徵士,淡然若忘于世,而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者,真也,其汲汲于自表暴而为言者,伪也。
王夫之:钟嵘以陶诗“出于应璩”,“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论者为以为然。
梁启超: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鲁迅: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桃花源记》无疑是陶公作品中的极品,对该文的赏析多如牛毛。人人心中藏着不一样的“桃花源”,对《桃花源记》亦有着不一样的解读。
《桃花源记》不是孤立地,有一个羽化的过程。《桃花源记》原文大家耳熟能详,这里就不一一引述。
陶渊明另一作品:《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比较两件作品可以清晰地发现:陶渊明同志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桃花源诗》内容丰富,对于了解陶渊明描写《桃花源记》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
诗分三段。开头六句叙述、说明桃花源中人的来历,和《桃花源记》中的记叙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诗中出现过黄(夏黄公)、绮(绮里季)避秦时乱的情形,暗示桃花源中人与两位古代贤者志同道合。
中间十八句为第二段,介绍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和《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基本一致。描写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人们老仪古装,老少自由自在,一切都是顺应自然,怡然自得。生活和劳作随着季节的变化自然调节,连历法都不用,更不用为其它的事情费心劳神。
最后八句,诗人发表议论和感慨。说从秦到晋,桃花源中人隐居了五百年;说如今被游方士发现,泄露了这个仙境般的世外桃源的秘密;说桃花源刚敞开又立即与外界隔绝。和《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遂迷,不复得路”基本一致。
东晋末期,战乱频繁,徭役繁重,民不聊生,人民流离失所。诗人把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写得那么安宁、和谐,其实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黑暗现实的鞭挞,这是个乌托邦式理想化了的世外桃源。“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意思是说世上的普通“游方士”是不能真正理解世外桃源之生活情趣的。
读《桃花源记》不可不知《桃花源诗》,二者相辅相成,充分显示陶渊明桃花源了系列作品的思想意义和审美意义。陶渊明志在天下,欲为却不能为,他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无法实现郁闷,只得借“诗”、“记”给他插上恣意翱翔的遐想翅膀。
陶渊明还有一件作品,可以佐证《桃花源记》只是乌托邦式的浪漫主义设想:《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榛”:.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荒墟”:荒芜的废墟。①至④句是说携带儿子和侄子,拨开丛生的草木,寻步于废墟之中。
“丘垄”:坟墓。陶渊明在自己的其它诗中也曾使用过这个名词;“依依”:挂念。⑤至⑥句是说在他们在坟墓间徘徊,挂念着前人们的古居。
“遗处”:遗留下来的地方;“残朽”:残败腐烂的意思。⑦至⑧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腐枝。
“采薪者”:收集柴薪的人;“没”:死了的意思。⑨至⑿是说人都死了,没有一个再活下来的。
“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幻化”:虚幻变化。⒀至 ⒃句是在感慨,人生变化无常,一切如梦幻一般,终当归于虚无。
陶渊明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写下《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此诗是其中的第四首。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不愿出仕。这组诗成为其杰出的田园诗章,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躬耕田园、出没山野、荡漾水道、追求自由、安于清贫、淡泊名利、远离官场、洁身自好、超脱世俗、与民同乐的美好情操。
陶渊明这次户外活动是有些收获的,所发现的这块墓地,您不觉得就是其《桃花源记》以及《桃花源诗》中描绘的“桃花源”地址原型吗?
《归园田居·其四》使用:“山泽游”、“林野娱”、“披榛步荒墟”、“丘垄间”、“昔人居”、“遗处”、“桑竹”、“采薪者”、“归空无”。
《桃花源记》使用:“缘溪行”、“桃花林”、“”欲穷其林”、“桑竹之属”、“阡陌”、“绝境”、“捕鱼”者、“无问津者”、“不复得路”。
两者似曾相识、何其相似哦!
陶渊明的相应作品还有:《拟挽歌辞·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是几多悲凉的写照。陶渊明其实是一位乐观主义田园诗人,他当然不愿意让自己长时间陷落在眼前悲伤的泥潭,他要拔出想象的翅膀展翅高飞,他因此反其道而行之,将“荒墟”“丘垄”“遗处”“朽株”以及“荒草”“高坟”“萧条”“幽室”之地改写得栩栩如生,描绘出了《桃花源记》这样动人心弦的千古名篇。
《桃花源记》是国粹,是有凝聚力的优秀文化遗产,他赐予困苦中的人们生存下去的希望,赐予太平盛世的人们无与伦比的欢乐。世外桃源因此成为慰藉心灵的理想家园,成为亿万华人心灵的故乡。
【作者简介】刘清辉,网名施家坝渔翁。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邵阳市棋类协会副主席。长期坚持业余创作,擅长散文写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有作品集《大山深处的孤独守望》。其《邵东方言一百条》为当地民众所喜欢。荣获绿汀文萃2018年度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