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制作详解
作者:肖宜兴
树石盆景创作是本人常年以来一直在坚持的创作方向,因为树石盆景更需要参透自然的规律和艺术的表达,使创作者充分利用移山缩水的艺术手法,达到“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里之峻”的自然景观效果。
现将本人作品《金戈铁马》制作过程详解如下。
选材
此作品主材为小叶朴树,一本多干,培养十年以上。此桩为半成品素材,当时购买回来时,整个树桩十分凌乱,杂枝较多,配干不协调,但是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动感气势强烈,原来根爪埋入土中,把土层扒开后,清晰可见根脉苍古,根爪抓地有力,大气磅礴,是一棵具有可塑性的好素材。
此桩带回院子后,本人将其植入大型泥盆中进行全面的放养,从尊重素材本身的特点优势出发,逐步的培强、修枝、去杂,随着不断的放养,修剪,积极结合树木在自然之中的生长规律,全面进行因材施艺。
立意
创作一件好的作品,最重要的问题是立意在先,结合自然鬼斧神工后的各异形态,突出其素材自身最大的优势。
经过本人认真的审时度势,认为本素材的气势与根爪的优点是不能破坏的,所以加强了对主干的培养及修剪,对枝干进行了整姿,去繁化简,使其与主干互相协调,先将多余的寄生小树,结合树势整体进行减除,去多留少,专注对主干的培养,配干的变化要认真配合与主干的走势相一致,而不能超越主干的树势方向。
经过近四年的放养,主、辅干基本成型,结合树势的形状变化与走势,本人开始了创作,通过不断的观察,主辅干通过放养,整体形状已基本成形,多干之间,一体相承,相映成趣,使本人联想到古战场上马踏连营的征战场面,不由得吟诵起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名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仿佛耳边万马奔腾,马蹄与嘶鸣之声交织在一起,令人热血沸腾,悠然神往。作品《金戈铁马》的主题就这样诞生了。
有了主题,接下来就开始了创作。围绕主题,我在思考,树桩盆景一般的做法,主要是以树修形,往往与主题的意识显得牵强,如何能够更好地表达这种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更好的去渲染作品本身的意境?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觉得可以与树石盆景相结合,使创作的空间更广阔,同时添加了石的元素,更加突出刚强与力量。
确定了主题,作品的灵魂就产生了,下一步就是对辅材的选择与搭配,组织盆景的构图,以达到既简洁明快又能充分表现主题的目的,接下来开始对树材进行取舍,整个过程尽可能化繁为简,避免画蛇添足,削弱主题的内涵。
创作此盆景在创作过程中,由于其树桩相对坐盆空间较大,并且树势向前较强烈,因此本人在布景时,打破了一般树石盆景创作的开合布局,积极地采用树石盆景中布石的特点,突出整幅作品刚强有力的特点,选择纹理深邃,厚重并棱角分明的龟纹石作为主石,考虑树势前倾的特点,在树桩的尾部添加了一块向上突起的石头,使作品的总体重心保持平衡,同时为了使整幅作品的景深效果明显,在树桩的下后方添加了一快带有山峰形状的石头,表现出远方的山峰连绵。
使整幅作品更加显现出高大与伟岸,更加彰显出英雄仗剑、铁骑出征、永葆河山的气概。在树桩的整体创作上,因为选材是一本多干,这种树桩的特点根干自身紧凑,苍古自然,所以在造型上,必须因材造型,因此干与干的去留一定要考虑周全,尽可能地通过五面统筹去思考(即前后左右俯五面),使桩材自身的苍古自然,鬼斧神工的韵味不减。
因此本人对枝干的修剪,考虑到丛林的干与干参差不齐的比例关系,对枝干进行的修剪与调整,使树的枝干变化进行了欲左先右的枝干的调整方法,以到达作品的动感要求。
体会
一件优秀的树石盆景作品,并不是树与石的简单堆砌,而是让作品产生虚实变化,厚实中显空灵,景实而意虚,使虚实之间相生相补,体现出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艺术情趣。
作品完成后,我开始对枝叶进行了修剪,同时加强了石景布局,注重布石的远景与树势的平衡,着力添加了树桩尾部翘起石材的安排,主石的选材上突出纹理及轮廓变化。
通过这些的布景使作品有疏密变化,让视觉空间形成穿透力,空间动静变化强烈,更衬托出作品的精神内涵,充分将诗词的精神与作品的意境融为一体。
以上是本人创作《金戈铁马》的心得,我将以金戈铁马的精神不断鼓励、鞭策自己,为朋友们创作出更加优秀、赏心悦目的盆景佳作,由于本人学识有限,不到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