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扬桂:聂袭·薄命红颜“诗三百”/邵东人(讨袁护国军某部司令)的妻子多难的诗词人生
聂袭·薄命红颜“诗三百”
陈扬桂
民间女诗人聂袭,是讨袁护国军某部司令、革命党人曾实秋的妻子。她的父亲聂懋先是清朝六品武官千总。1877年,聂袭生于其父任所成都。她从小天真活泼、聪敏多才。父亲视其为掌上明珠,给她请来家庭教师“授读闺阁”。然而,这位看起来很健旺的宿儒,只教了一年家塾就溘然西逝了。聂懋先是位迷信思想很重的哥老会员,以为女儿命中克师,不再为其延师授读,买来书籍给她自学。凭着自己的聪明悟性和对诗词的钟爱,聂袭无师自通,熟读唐诗千余首,10岁就能吟咏诗词,15岁时便诗名闻于成都了。她少女时期所作的《春日晓起》诗:“春风吹透碧罗裳,斜倚雕栏怯晓装。怪的呢喃浑不住,后园又报李花芳。”一片天籁,形神皆备。
清朝对哥老会既利用又打击,聂懋先官没得当了,就在成都做起生意来。1898年,重情讲义的他把家财资助给了同乡四川华阳知县王佑卿,自己一家老小回到故里衡阳石坳乡。在陌生的家乡,聂袭与外界接触很少,女红之余,靠吟咏诗词打发日子。她当时写的一首《自叹》诗中表达了自己生为女子,不便外出应酬的苦闷心情,诗云:“闺中面貌最堪移,文字从来不示人。流水高山谁赏识,当初恨是女郎身。”
聂袭随着父亲浪迹江湖,飘忽不定,其婚事也就这样给拖延了,直到1900年,23岁的大龄女子,才嫁给相邻的邵东流光岭茶市(今永华村)曾实秋为妻。曾实秋比聂袭小3岁,是清朝的太学生。结婚后,满腹经纶的小两口,夫妻唱和,相得甚欢。可后来,曾实秋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舍弃“天子门生”的荣誉和新婚宴尔的甜蜜,前往贵州陆官学校习武。因成绩优异,深得祖籍邵阳的贵州都督刘显世器重。
聂袭对丈夫的政治抱负是理解和支持的,但面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她感时伤乱,怀念与丈夫相濡以沫的安宁生活,在《感时事》三首中写道:
其一
风尘滚滚涌天涯,南北划然各一家。
何时狼烟方扫尽,生灵不致化虫沙!
其二
连年烽火苦无涯,道路竞传被劫家。
拜倒子房重出世,长驱南北靖风沙!
其三
伤心时事最堪忧,泪似湘江不断流。
盛世顿成愁世界,人民何日得安休。
这些诗篇反映了军阀混战的苦难时代和颠沛流离的哀鸿生活,有似杜甫的“诗史”之作。
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揭竿而起,讨袁护国,曾实秋奉命回湘招兵买马、募集粮饷。1916年端午节前夕,曾实秋来到武冈,在武冈人李国顺的协助下,筹饷募兵十分顺利,正要开拔时,被地方武装头目王某强行将兵马解散,并派人暗杀了曾实秋。
“师出未捷,戕于宵人”,噩耗传来,聂袭悲痛欲绝,和泪写下《哭夫诗三十三章》。这里选录四首:
其一
一错谁能铸九州,而今悔望觅封侯。
传来凶耗风云黯,肠断肝摧血泪流。
其二
自从庚子于飞后,琴瑟调和十六年。
苍狗白云真幻态,伤心破镜不重圆。
其三
五年羁旅备艰辛,湖海飘零剩一身。
万劫难逃前定数,九泉应念未亡人。
其四
原是黔中武学生,奉文护国返湘城。
豺狼当道贤人隐,炮雨枪林一命倾。
聂袭的《哭夫诗》思想深刻,感情沉痛,忧国忧民,抨击当道,寓悲夫悼亡为一体,令人不忍卒读。
自古红颜多薄命。丈夫牺牲之后,聂袭的大弟又死于军中,二弟也夭亡,后来,她的二个儿子、一个儿媳又相继去世,孙、甥两家遗孤,全靠她一人抚养。命运多舛,忧伤劳顿,聂袭赋诗长叹:“大地遍荆棘,举足碍自由,我生不逢辰,身世饱经忧。”诗句融个人不幸于民族忧患之中,愤怒控诉了黑暗的社会。
1924年,在本族前辈曾长轩、曾消鲁的鼓励下,聂袭亲手选录诗稿239首,辑成《吟香阁诗集》刻版传世。一代史学大家曾廉给她的诗集作序,称赞她的诗为《柏舟》之遗响,远继《风》、《雅》;同乡诗人杨思为她的诗集题词:“巫峡啼猿不断肠,聂家诗句自凄凉。空闺无限青年女,怕读哭夫三十章。”
此后,聂袭每有所感,都赋诗成咏。1942年,她临终之际,将身边珍藏的百余首诗稿交孙子保管。可惜这些诗稿后来毁于日寇的烧杀抢掠之中。
聂袭的诗歌是真实情感的反映,绝非无病呻吟。据其《吟香阁诗集自序》所述,她原本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性,少女时浏览书传杂记,“每遇忠孝节义之苦情,往往悲从中来,不知涕之何从,或借诗歌以见志。”“于归后爱弟夭亡,夫子远滞他邦,一当岁时伏腊,风雨鸡鸡,万感丛生,时以泪珠洗面”,故“偶有所感,靡不感慨悲歌”。“自失所天,五中碎裂,万念齐灰”,发而为诗,自然柔肠寸断,双目皆枯了。
【作者简介】陈扬桂,中国寓言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邵阳文库编纂委员会副主任。
绿汀文萃平台微信号LTWCHJL1
顾问 Zss-Chian
主编微信 sdhj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