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儒商精神”

■陈书录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书录来到“扬州讲坛”,为大家讲述“儒商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义以生利,利以平民”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商店门口两侧常常会挂着“经营不让陶朱富,货殖何妨子贡贤”的对联,生动地体现出一种中国人特有的“儒商精神”——将求富谋利与求贤仁义结合在一起。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孔子曾说:“赐不受命(不安本分),而货殖(经营商业)焉,亿(通臆,指猜测)则屡中。”说子贡(名端木赐)很有做生意的头脑。《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样记载,“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可见子贡的富有程度。

而陶朱是指范蠡,范蠡被后人尊称为“商圣”。他从楚国投奔越国,拜为上大夫,帮助勾践卧薪尝胆,振兴越国,灭吴国,成就霸业。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其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自号“陶朱公”。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尊之为财神。《史记》中记载,“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由于孔子及子贡、范蠡等人的努力,在早期儒学中孕育出“义以生利,利以平民”的儒商精神。

士商关系遇到三大障碍

然而,后来士商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倒退,主要是因为遇到了三大障碍。

一是“存义去利”。汉代的董仲舒极力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被后儒引作存义去利、讳言财利的理论根据,并成为儒士与商贾疏离乃至对立的重要理由。

二是“重农抑商”。汉武帝时,朝廷奉行的政策中“重农抑商”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三是“贵士贱商”。《史记·平準书》中说,“(汉)高祖(刘邦)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直至唐朝,统治者也往往视商贾为“贱类”,朝廷要求严格执行商贾“不得入仕”的政策。“士农工商,四人各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统治思想与朝廷政策的双重压力,造成了士与商严重分离和对立的局面。

历代多有文人力主厚商

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文人注重商业。

比如,曹操在《步出夏门行》中写道:“逆旅整设,以通商贾。”

唐代中期的韩愈在《原道》中这样写道:“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

唐代中期的白居易在《策林》中主张,士、农、工、商应“四人”“和钧”,建议朝廷以轻重政策调节货币、谷帛、财物之间的价格,调节士、农、工、商等“四民”之间的关系,“使百货通流,四人(民)交利”。

北宋范仲淹在《答手诏五事》中写道:“又山海之货,本无穷竭,但国家轻变其法,深取于人,商贾不通,财用自困。今须朝廷集议,从长改革,使天下之财通济无滞。”

特别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为苏州昆山商人方麟所写的《节庵方公墓表》中强调,“四民异业而同道”,并说:“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

明朝政治家张居正则强调“农商相资”,互惠互利。“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
 
力求“真善美利”相融合

在古代,扬州等地的盐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贾而好儒”。徽商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兼具商人和文士的双重身份,大多“商而兼士”。

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有体现儒商精神的。比如柳宗元的《宋清传》,讲述了长安市内一位普通药商宋清的故事。宋清因为善待四方药农,所以凡药农来京求售者,都来投奔他;宋清对患者无论识与不识、有钱无钱,一律给予良药。所以说,他虽身为“市人”却没有市侩小人附炎弃寒之行为,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经商之道。

还有范仲淹的《四民诗》、秦简夫的杂剧《东堂老劝破家子弟》、《醒世恒言》中的短篇小说《施润泽滩阙遇友》、《二刻拍案惊奇》中的《叠奇居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等文学作品,都力图将真、善、美、利四者融为一体,这是有关商贾的文学创作所开拓的一个新的境界。

(0)

相关推荐

  • 《趣说二十四史》第32集:没读过《货殖列传》就没有读过《史记》

    <史记·货殖列传>是<史记>当中的名篇,主要记述春秋.战国.秦及西汉早期中国经济.工商业发展及各地资源.物产特色的一篇文章,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史记载第一篇叙述如此全面.阐释如此清 ...

  • 货殖列传(二)

    研读<史记>,品味"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史学和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史记>故事.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精彩异常,是我们所熟知历史的 ...

  • 素说《论语》:先进篇(十八)

    素说《论语》:先进篇(十八)

  • 如何用“儒商精神”管理现代企业

    文丨雪峰 · 主播丨林霖 "儒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价值追求和"文化符号".其背后的意蕴是现代企业管理内在人文精神的渴望. 企业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生态系 ...

  • 何为“儒商精神”?

    文丨大胯· 主播丨涂山 著名历史学家罗荣渠曾先验性地提出:儒家所追求的"和谐.秩序.理性"的价值观,并不利于落后国家开启现代化进程:而在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儒家所推崇的价值观的意 ...

  • 以传统儒商精神,铸当代企业文化之魂

    文丨月月 · 主播丨苏木 儒商精神,是指儒家伦理和价值观在商人及其经商行为中的体现,它倡导企业在追逐利益的同时要做到义利兼顾.为富且仁.兼济天下等方面. 遗憾的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土豪很多,真正的儒商 ...

  • 垂直媒体永远不会消亡,但需专注的精神

    巨型传媒集团争抢新媒体Vice,包括传媒界的大人物默多克(Rupert Murdoch).过去,热门的数字媒体公司与大型媒体集团进行的谈判,结局通常不怎么美妙.2005年新闻集团曾以5.8亿美元收购M ...

  • 从五代到宋元中国画的水墨精神

    北宋山水画的布局代表了社会次序.高山堂堂,主山巍峨,象征着强有力的皇权.但到了南宋,却逐渐向"边角之境"发展,画风变得清淡. "五代.宋元是中国绘画确立典范风格.达到鼎盛 ...

  • 华人社会永恒不灭的精神图腾

    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有幅对联:"三教尽皈依,仰正直聪明,心似日悬天下朗:九州隆享祀,祝英灵昭格,神如水在地中行." 这幅对联称颂关帝在华人社会所具有的崇高且广泛的影响力. 上联写关帝 ...

  • 【军旅抒怀】杨天吉||思想寄托·精神家园

    思想寄托·精神家园 杨天吉 梨花雨王倩作家说:"杨指导员真的让人佩服!他们那个时代,优秀的人基本上进了部队.能够在优秀的人堆里拼出来提干的人,更是优秀.通过与咱们团长接触,我得出一个结论:能 ...

  • 《论语·述而篇第2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面貌?

    7·2  子曰:"默而识(音zhì志)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识:读四声,记住.厌:厌烦.满足.诲:教育,引导.倦:疲倦.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孔子这句话的 ...

  • 明代奇案:女儿身亡,父亲疑心鸣冤,一场翁媳精神之恋,酿出悲剧

    永乐四年(1405年)七月间,一男子骑着快马,行色匆匆地来到洛阳县城东李家坡的李秀才家,报来一不幸的消息.李秀才的女儿 当时正值酷暑盛夏,尸体不宜在家中存放,诗晴的丈夫李秀才本就非常生气,王家态度又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