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通鉴:老板发工资,是让你来事干活的,不是过来找麻烦的

【出处】《明史》第139卷 列传27

【原文】李仕鲁,字宗孔,濮人。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

【译文】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年少时聪颖灵敏,专心好学,三年不出大门一步。听说鄱阳朱公迁得到宋代朱熹的真传,前往跟随他学习,全部学到了他的学问。太祖原来就知道仕鲁声名,洪武年间,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司推荐仕鲁。入朝受到皇帝的接见,太祖非常高兴地说:“我寻找你很长时间了,为何到现在才能见到你。”任命为黄州同知,说:“我暂且拿民事来考考你,等你展现才能后再召见你。”一年后,治理的政绩显著。十四年,任命他为大理寺卿。皇帝自登基后,对佛教很爱好,下诏征寻东南戒德僧,多次在蒋山建法会,如果应答皇帝当庭提出问题符合皇帝心意的就赐给金袈裟衣,诏到宫中,赐坐和他谈论佛教之事。吴印、华克勤这些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安排刺探消息的人监听时事,因此这批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满朝官员无人敢说,仕鲁上疏说:“陛下正在创建千秋功业,凡是意图所指的地方,就应是指示给子孙万世的法规章程,为什么舍弃儒家圣学而崇尚佛教异端呢?”奏章上了数十次,均不被皇帝采纳。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是从学习儒术起家的,正要推崇朱氏学说,把排除佛学作为自己的任务。等到上疏的建议不被采纳,就向皇帝请求说:“陛下深深沉溺佛教,怪不得我的话听不进去。归还陛下笏板,请求允许我告老还乡,回归故里。”于是把笏板放在地上。皇帝大怒,命令武士击打他,当即毙命于台阶下。

【解析】李仕鲁真的是人如其名,这个人当官之路就是比较鲁莽。不知道人家老板朱元璋发着工资,请他来是干啥的。老板请员工是来干活的,让领导更加轻松愉快的,不是提意见,给领导找麻烦的。李仕鲁却不顾朱元璋内心的感受,一步步的升级权力错误,最终被活活打死。

1、质疑权力

朱元璋别看是和尚出身,但是并没有把佛教当成信仰,而是当成了自己的工具。之所以接近这些人,有三个目的,第一,就是想建立一个完全独立于官僚系统之外的情报体系。这样的情报会更加的客观,不会因为官场的利益干扰。第二,用他们的进谗能够直接除掉自己讨厌的官员。这样不会留下官场内斗的后遗症。不然都是官场内部的检举,会让人人自危。第三就是借助佛教,能够更大层面的稳定战后社会人心。皇帝不可能给他解释内心的想法,但是也没有打击他。毕竟他也是为自己好。可是,李仕鲁并没有理解朱元璋的政治意图,而是抓住所谓的错误不放,被拒绝十几次,一再的上书。

很多员工自以为看到组织中的问题,然就就觉得自己正确,一再的给领导提意见。很多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原因,有其深度的算计,还有的不是解决的时机。作为下属关心组织,提提意见,领导知道就行了,但是一直的坚持己见,就会让领导讨厌,因为你这是在质疑权力,质疑领导,认为他不如你聪明,看的透。人家做领导会不比你的视野高?之所以没有直接打击这样的员工,只是认为,他毕竟是为了组织好,人有点顽固是可以原谅的缺点,毕竟人不坏。

2、对抗权力

但是面对朱元璋的不置可否,李仕鲁并没有好好反思自己,反而把和佛教的斗争当成了自己的主要任务。这个行为在朱元璋看来,这就是对抗权力啊,领导不允许这样做,立即执行,就行了,但是李仕鲁非但没有停手,反而变本加厉的不断的挑事。这是让朱元璋最为头疼的。李仕鲁自己本职工作不好好干,替领导分忧解难,反而让朱元璋整天为他挠头。此时朱元璋没有直接发火,毕竟李仕鲁是知名的学者,而且很有行政能力。他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即使直接对抗权力,如果这样打击处理他,还是要有所顾忌的。这时朱元璋对他的好感,早已烟消云散。

在职场,一定要明白,领导发着工资,是让你干活的,能够替他分忧解难的,而不是处处提意见找毛病,每个组织都有一大堆的问题,都是带病生存,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领导而言,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战略和主要矛盾,和主抓的事项,办事需要有主次,而不是员工觉得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不在领导的指挥框架下工作,这就是对抗权力。对抗的次数多了,你就成了领导眼里的障碍了。你给他带来了麻烦,他就会解决麻烦,职场生涯也就到头了。

3、要挟权力

一而再,再而三的权力错误,逐步的升级,从质疑朱元璋的执政能力,到对抗朱元璋的领导意图,这个火,朱元璋一直压制这,毕竟他也没有公开和自己对着干,只是对组织的操心。但是李仕鲁不单单不反思自己的策略,不探求朱元璋的心思,反而认为自己不被重视,领导不听自己话,直接把自己的错误,推向了极致,那就是要挟权力,他尽然撂挑子不干了。这种清高,在朱元璋眼里就是李仕鲁对他的蔑视。朱元璋认为,我一再容忍你,已经给你面子了,而你却变本加厉,竟然蔑视我,还试图用辞职要挟。是可忍孰不可忍。情绪直接爆发,直接打死。

作为员工自己的意见不被重视,首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如果没有做错,接着就要反思自己提的意见不是不是实际不对,如果领导还是不听,就要无条件尊重领导的意见,毕竟公司是他的,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不愧对良心就行了,至于你听不听,你自己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断的顽固坚持,这对领导而言,这就不是提意见了,这是找麻烦。如果利用自己的职位身份信息等条件威胁,这就不是麻烦了,而是权力要挟,这个就触动了权力的底线,这个是不能容忍得了。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其实能感觉到,我们身边这样的人不少,自以为正确,不思变通,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明白政治大局。最终丧失职场生涯,甚至生命。表面的悲壮,不能代替政治的愚蠢。固执的坚持,不能改变任何局面。朱元璋丢失的是气度,但是李仕鲁丢失了人生,双输局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