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古遗址(11)

本篇目录:

***************************************

101.白口城址

汉至南北朝                     江西省泰和县

102.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元至清                         江西省进贤县

103.御窑厂窑址

明至清                       江西省景德镇市

104.沂源猿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东省沂源县

105.北辛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滕州市

106.王因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兖州市

107.贾柏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汶上县

108.小荆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章丘市

109.东岳石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平度市

110.白石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烟台市

**************************************

101.白口城址


白口城址又名高城,“高城遗雉”是明代西昌八景之一。位于江西省泰和县城西南3公里赣江南岸,是一处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古城的遗址,为著名的江西省西汉十八县的庐陵县县治。遗址面积23万平方米,形状呈倒梯形,分为内外城。发现于1980年,2004年12月正式发掘。出土了数百件春秋战国至汉晋时期的文物。白口城是庐陵文化的发源地,城址文化堆积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实属罕见,它可以作为江西乃至江南城址考古的一把标尺,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研究白口城址对于地域的、历史的江西古文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掘中,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汉晋时期珍贵文物数百件,有大型建筑材料:长达40厘米的板瓦、筒瓦,一批保存完好的圆形瓦当,其纹瓦当酷似秦咸阳宫出土文物,颇具秦文化风格;有青铜兵器:青铜箭镞;有生产生活用具、铁器、陶纺轮、陶网坠、陶通风管,还有大量的铁渣、铜渣、铜饰件等。同时,在白口城遗址的南面和西面还发现“天子堆”、皇帝地等与城址同时代的古墓群。肖用桁说,专家们从城墙解剖结果表明白口城为板筑法筑城,分层棍棒夯筑,而层内出土物均为汉代板瓦残片,故其时代应在汉代,也就是说该城始筑于西汉初年,使用年代至少延续到东晋。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白口城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2.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李渡烧酒作坊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文化堆积主要为元、明、清三个时期。遗存除酿酒相关的设施外,还有大量的陶器碎片,其中以酒具最为丰富。自古以来就有“酒乡之称,文人墨客,商宦布衣,皆因李渡酒而“闻香下马,知味拢船”。李渡酒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元末明初,江西李渡就有“焦石李家渡,打酒买豆腐”之说,经历清朝的兴旺,李渡白酒更是闻名全国。

遗址位于李渡镇红石桥李渡酒厂老厂区内,元代至近现代烧酒作坊遗址。遗址考古勘探面积1600平方米,2002年考古发掘面积300平方米。揭露的文化堆积主要为元、明、清遗迹与遗物。其文化堆积的11个层面分为南宋、元、明、清、近代、现代6个时期,未见南宋遗迹,其余5个时期的酿酒遗迹有水井、炉灶、晾堂、酒窖、蒸馏设施、墙基、水沟、路面、灰坑、砖柱等。水井位于遗迹中心部位,始建于元代,后经增高,深4.25米,六边形红麻石井圈,口径0.66-0.72米,井台三合土筑。


2006年5月25日,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3.御窑厂窑址

御窑厂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之南,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毁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该窑址是明、清两代专为宫廷烧造和供奉瓷器的皇家瓷厂,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极为精湛的官办窑厂。御窑厂的设立,是我国陶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客观地促进了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推进了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地位的形成过程。


1982年一2004年多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明清御窑的遗迹和无以计数精美绝伦的遗物,揭示了明清御窑生产的概貌,获得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研究古瓷生产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御窑是明、清两代专为宫廷烧造和供奉瓷器的皇家瓷厂,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极为精湛的官办窑厂。在长达540余年的时间里,为“天下窑器之所聚”,烧制了无以计数精美绝伦的瓷器。明朝灭亡后,清朝沿袭明制,改御器厂为御窑厂,从清嘉庆二十年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一《图说》谓:“厂跨珠山,周围约三里许”来看,清御窑厂较明御器厂小了许多。直至辛亥革命爆发,推翻帝制,御窑制度被废,御窑厂随之消逝。


景德镇市考古工作者为配合市政建设,在御窑厂遗址进行了多次抢救性发掘清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亦曾于1983年一1985年进行考古发掘,2002年一2004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又联合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大量的明清御窑的遗迹和遗物,揭示了明清御窑生产的概貌,获得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2006年5月御窑厂窑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4.沂源猿人遗址


沂源猿人遗址位于山东省沂源县土门镇骑子鞍山东山根、下崖洞南60米处,为旧石器时代古遗址。1981年9月18日,猿人头盖骨化石首先被发现,被命名为“沂源猿人”。后又发掘出1块头盖骨、6颗牙齿、1块肱骨、1块肋肌、2块眉骨及伴生哺乳动物化石10余种。“沂源猿人”是最早的山东人,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最早的古人类。此发现是我国古人类考古史上的又一重大成果,这样珍贵的发掘成果,在山东省是第一次。也填补了我国猿人地理分布的一个空白,对研究第四纪哺乳动物的分布、古地理、古气候和东夷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山东唯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沂源猿人遗址”,现已成为研究人类学起源的重要科学基地 。


沂源猿人遗址首次出土了一块头盖骨,后又出土了六颗牙齿、一块肱骨、一块肋骨、一块股骨和两块眉骨。伴随出土的有肿骨鹿、李氏野猪、巨河狸、虎、鬣狗等更新世中期常见动物骨骼化石。经鉴定头骨包括有大部分顶骨、部分枕骨和额骨。专家鉴定,为两个猿人个体。后又经发掘,发现两颗猿人牙齿化石,与首次发现的猿人牙齿一致。“沂源猿人”化石的发现,是我国古人类考古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在山东省是首次,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山东人。“沂源猿人”头盖骨化石现珍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2006年05月沂源猿人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5.北辛遗址

北辛遗址位于滕州市官桥镇东南北辛村北首薛故河南岸,面积约5万平方米,遗址距今约7300至8400年,是中国在黄淮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国家命名为北辛文化。北辛遗址是196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山东队沿薛河两岸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当时采集到一批和大汶口文化风格不同的陶片,推测其年代可能要早于大汶口文化。

北辛遗址的石器种类很多,分打制和磨制两种,打制石器制作虽较简单,但器形相当完整,有斧、铲、刀、敲砸器和盘状器等,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器身扁薄、平面略成梯形、横剖面为扁椭圆形的石斧,用于砍伐树木或开垦耕地,是一种用途较广泛的工具。磨制石器通体磨光,制作比较精致,有铲、刀、镰、斧、锛、凿、磨盘、磨棒、磨饼、杵和匕首等。磨制石器中铲的数量最多,形状各异。石铲器形较大,以硅质灰岩为主要石材,质地较软,容易打磨,这种石铲安柄后成为一种翻土工具,有的刃部长有约7厘米的纵直磨痕,说明这时期的翻土深度还是相当浅的。


2006年5月北辛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6.王因遗址


王因遗址位于山东省兖州市王因镇王因村南面的一片稍隆起的台地上,东约4公里处是一条古老的泗河,北面与村庄邻近,中间有一条东西向洼沟。王因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其保护范围以保护标志碑为基点,向东100米、西100米、南30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缘向四周延伸各50米,外缘面积也有12万平方米。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遗址,它的发掘对研究大汶口文化早期社会性质提供了依据。

王因遗址墓葬区是全国最大的史前墓地之一和发现墓葬最多的氏族公共墓地。王因遗址的发掘以墓葬区为主,尚有大面积的生活区保存完整。王因遗址中出土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墓葬随葬品以及亚热带动物遗骸,为研究史前生活习俗、埋葬方式、人类体质特征和史前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王因遗址所反映出来的大汶口文化和北辛文化,从而对确立两种文化的传承关系,提供了非常关键的地层依据。王因遗址的发掘资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为《山东王因》考古专著,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6年5月25日,王因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7.贾柏遗址


贾柏遗址位于汶上县苑庄镇贾柏村东南,为一高出周围地面2—4米的河旁台地,距汶上县城2.5公里,遗址现存面积约4万平方米,遗址距今7000多年。贾柏遗址北侧地势低洼,并有大片的沙层和沙坑,表明这里曾是一条古河道。遗址现存面积约4万平方米,遗址距今7000多年,1988年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对贾柏遗址进行了复查,1989—1990年对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揭露面积约1000平方米,发现房迹10余座,灰坑十几个,特别是贾柏遗址发现北辛文化墓地在山东境内发现尚属首次。

清理墓葬23座,这些墓葬习俗被大汶口文化早期先民所继承,有的习俗一直延续到其晚期,为阐明两支文化直接承袭关系,及研究有关北辛文化先民的习俗增添了新的资料。在发掘贾柏遗址过程中,遗址的东侧地面上陆续采集到细石器百余件,证明这里确有细石器遗存,距今已有一万年以上,贾柏遗址发现的细石器,在国内平原地带也是首次发现,否定了“平原不可能有细石器”的观点。汶上众多细石器地点的发现,为追寻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渊源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无疑又给细石器的研究增添了一份重要的资料。


2006年5月25日,贾柏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8.小荆山遗址


小荆山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刁镇茄庄村西南约500米处,南依长白山脉西端的小荆山,西离漯河1400米,南距章丘市约15公里,西南距城子崖遗址约20余公里。小荆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李文化为主的遗址,兼有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东周至汉代及宋元时期的遗存。东西约300米,南北约4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左右,由于大量取土,遗址已破坏殆尽,仅余下东北角和北半部分保存基本完好。因其南临长白山余脉小荆山,故将其命名为“小荆山遗址”。 

小荆山遗址东西约300米,南北约4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左右,由于大量取土,遗址已破坏殆尽,仅余下东北角和北半部分保存基本完好。[1] 遗址中部以及以北的地区是居住区,已经发掘和断崖上见到的房址30余处,房址多为圆角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也有方形和椭圆形者。室内有的经过烧烤,灶址上设石支脚。面积一般在20平方米—30平方米。居住区东南30米处为氏族公共墓地,只制下三排东西排列有序的墓坑,墓葬为南北向长方形坂穴,葬式为单人仰身直肢葬,无葬具,多无随葬品,个别手握一蚌壳。


2006年,小荆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9.东岳石遗址


东岳石遗址位于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镇东岳石村的东南部,北距渤海湾约15公里,东依大泽山,南临高望山和明堂山。处在大泽山淄阳河北岸的台地之上,西北与东岳石村有以坝之隔,西面和北面都是平原。东岳石遗址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70米,面积约为4.9万平方米,地势较高,由于多年被水冲刷,文化遗物暴露在地表层外。东岳石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4000—3000年,而文化特征不同于龙山文化,因而被命名为“岳石文化”。


岳石文化可分为照格庄、郝家庄、王推官、土城、尹家城、安邱堌堆等六个地方类型,并可分为四期,相对年代介于海岱龙山文化和商文化研究价值之间,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1800至前1450年。岳石文化的遗物发现很早,由于没有认识到它的文化面貌和特征,长期以来,一直把它看成是龙山文化的范围。直到1979年,专家才认识到东岳石文化面貌、特征与龙山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特别是陶器造型和风格,都别具一格,与龙山文化、汶口文化都不相同,应属于两个不同的考古学文化。而在文化层位上,这类文化又都是叠压在龙山文化之上,即晚于龙山文化,因而专家把岳石文化从龙山文化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考古文化,故被定为“东岳石类型”或“岳石文化”。它是夏代至早商时期,东夷族所创造的一种古老文化。


2006年,东岳石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0.白石村遗址


白石村遗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北麓的坡地上,南高北低。北面距芝罘海湾约1.5公里,东面原有一条通伸河北注入海,西为一条自然冲沟。白石村遗址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海拔70米左右,于1962年发现,但因建房修路,现仅存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40米。白石村遗址属于贝丘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年代略晚于北辛文化,距今6000—5700年,但其文化特征与北辛文化有着较大的区别。白石村遗址的发现,对于确立山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白石村遗址位于烟台市中心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64米—71米之间。遗址现存范围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40米。由于历年修整土地、建造楼房,遗址明显受到挤压,面积越来越小,遗址四周全是楼房、道路。在遗址保护范围的南部,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将遗址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有一小部分被压在楼房下,其余部分文化堆积层较厚,仍然可以从断层上看到里面的蛤皮较多,而且保护基本完好;北部则是一块自南向北降低的梯形台地,文化积累层有厚有薄。

2006年5月25日,白石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过程 殷墟历史与艺术价值[第2页]

    上述发现与研究,使殷墟成为闻名世界的文化宝藏.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专门下设了考古学组,成为中国独立的进行科学发掘的学术机关.考古组成立后,为避免殷墟因私掘受到破坏,决定对殷墟进 ...

  • 东夷考古与枣庄遗址

    "夷,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说文解字>如是说--于是,有人认为,古时华夏的周边人(特指山东人)个子大,又善射,故将"大"与"弓&qu ...

  • 山东省日照市的史前记录

    大概在四五十万年之前,按照现在时代划分,称为旧石器时代.那个时候,我们这片土地上就有猿人的活动踪迹.这些猿人被称之为:沂源人. 沂源猿人的化石,在我国属第五位 到后来的新石器时代,咱这更是有了北辛文化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1)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于2006年5月25日公布,共计1080处.分四个大类:1古遗址,2 古墓葬,3 石窟寺及石刻,4 合并名单.没有古建筑类?有100多处合并名单,总量是第五批整倍. **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2)

    本篇要目: ********************************** 11.讲武城遗址  战国至汉                                           河北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3)

    本篇目录: ****************************************** 21.塔水河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陵川县 21.上郭城址和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4)

    本篇目录: *********************************** 31.朱开沟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 32.秦直道遗址 秦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5)

    本篇目录: ************************************ 41.城川城址 唐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 42.查干浩特城址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6)

    本篇目录: **************************************** 51.百草沟遗址 战国至晋                        吉林省汪清县 52.自安山城 南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7)

    本篇目录: ********************************* 61.辉发城址 明                         吉林省辉南县 62.五排山城址 战国至汉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8)

    本篇目录: ***************************************** 71.大墩子遗址 新石器时代                     江苏省邳州市 72.花厅遗址 新石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9)

    本篇要目: *************************** 81.龙江船厂遗址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