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汤等方 (239)
桂本【15.3】 膈间停留瘀血,若吐血色黑者,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膈间停留瘀血,若吐血色黑者,桔梗汤主之”。我们看到张仲景讲到膈间这两个字的时候,大家就要有觉悟,张仲景也不知道它在哪里。因为之前我们上痰饮篇的时候,张仲景那个什么膈间、膈上、膈下这些地方时乱用的,对他来讲好像只是一种语气词而已。所以这个桔梗汤它的瘀血到底是在肺里头,还是在胃里头,还是在内脏之外的这些什么缝隙里头,都不要论了。不过如果吐血,吐出来的血是非常暗黑色的,那代表这个血已经是不要的这个烂血了。这种时候,就跟后面那个二黄泻心汤,柏叶汤、黄土汤那个路数就不一样。二黄泻心汤、柏叶汤、黄土汤是怕你一直吐血乃至于失血,这样的问题。可是这个桔梗汤是什么呢?既然吐出来的血都已经黑掉了,代表这个血根本是已经死掉的垃圾,要帮你把这个垃圾排干净比较要紧,而不太需要去顾虑这个人有失血的问题。已经是不能用的血的话,你就用桔梗汤来把这个血挤出来。当然你说是不是跟这个肺痈啊有脓的这个治法有一点像?也是啦,桔梗汤也可以排肺里面的脓,那组织里头这个不清不楚的地方哦,有这种坏掉的血就一起排出来
桔梗,本来就是一个开提气血的药,《神农本草经》治什么?“腹满,肠鸣幽幽”,就是这个这一块地方那里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它可以把它推出来。所以胃溃疡,这个胃里头的瘀血,桔梗汤也还是可以排的。为什么要想办法把血排出来?我想我们从前讲到治少阴喉咙痛,再更早的时候讲到治胃溃疡的药物组是人参跟五灵脂,这些东西告诉我们什么?就是有的时候你内脏,有什么烂掉或者溃疡的地方,它一直不好是因为有脏血坏在里面,你要把脏血挤掉,它才能够长新的好肉,所以这个步骤我们还是知道一下。
桂本【15.4】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黄土汤亦主之。
柏叶汤方
柏叶三两 干姜三两 艾叶三把 右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黄土汤方
灶中黄土半斤 甘草三两 地黄三两 白术三两 附子三两(炮) 阿胶三两 黄芩三两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
我们看这个吐血的方子,张仲景是柏叶汤跟黄土汤。我们桂林本是这个顺序编排,我们就尊重一下好了,其实急性的大吐血,一开始的时候我们通常是用后面的那个二黄泻心汤,等到他吐血一直不好,我们才会考虑柏叶汤或者黄土汤。所以他这个15.4条呢,他就写“吐血不止者”,就是这个人吐了血之后,这个血一直还在继续吐哦,他不停的,这样子的话,就用柏叶汤或者是黄土汤来治疗。
我们先看一下柏叶汤这个方子。首先,柏叶这个药物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了,我们说那人的血都要到肺去呼吸的,肺就是人体里面的西边,百脉朝肺。所以,有了柏叶的话,它就好像在身体里面有一个警察在疏导交通,就是血啊这些东西往这边来,让血回归正道的一味药。那血回归正道,那正道也得通啊,不然正道塞车怎么办,我们就加个三两干姜,加了干姜血管就变得比较开一点,这个血就可以流回去了。这个艾叶,我想这东西说不定跟寒热的向度有一点关系,就是到底来讲,干姜跟艾叶是暖药,可是柏叶跟马通汁恐怕不是很暖,还是有一点凉的。所以整体的方剂,无论是柏叶汤或者是后面的黄土汤,张仲景都把这个方剂调整成不寒不热的状态,就是这个方子既不会让你生热,也不会让你生冷,算得上是很漂亮的做法。
艾叶这一味药,我想同学如果有用过这个艾草做灸疗的话,大概都会有一个经验,就是艾草的那个热哦,你在某个穴道上灸的时候,它会沿着那个穴道那条经一直传,同学有没有过这种经验?比如说你灸足三里的时候,会觉得那个暖气沿着足阳明胃经下去了,然后你灸这个绝骨或者是阳陵泉的时候,这个热气就这样子沿着这个大腿外侧这样下去然后绕过脚踝,然后走到哪一个脚趾头,就是那个胆经都画得出来了,就是那个热的感觉会画出一条胆经的,就是这样子的一个。胆经你继续灸的话,你会发现你的肝经,就是脚的大拇指什么太冲啦那些穴道啊那些都会开始暖起来,就是好像胆经灸到满了,它走肝经回来,那个营气循行那个都会感觉得到。既然艾草烧成的火有这样子的一个沿着经络走的效果,那你也可以说艾草煮的汤啊也是一个会让身体的能量乖乖的在脉络里面运行的药哦,所以这样子加了艾也可以加强这个血走正路的力量。
这个方子的药物,《千金方》里头还有再加阿胶的,阿胶又补血又能够镇定血,加也不错,所以如果我们再加个阿胶三两也没什么问题。接下来五碗水加一碗马通汁煮汤,马通汁就有一点讨厌,马通汁是什么呀?一般说是马尿啦,也有一说是马的粪便去捣碎了弄点水再滤出来的那个水。那不论是那一种,我想想各位都不太想用,那不用也没关系,如果你真的是那种很严重的吐血,你用了没有马尿的柏叶汤也医不好的话,那你的那个柏叶汤里头至少还是需要加60cc的童子尿,就是童便。童便这个药实在是很要紧,就是又化瘀又止血又活血,然后本身也是跟马尿类似的。马尿的话是这样子,那《名医别录》讲性是微温,可是临床上好像认为,医家的判断马尿还是比较凉的,那童便也是微凉,但是它的这个让血沉静下来,并且滋阴修补人的能力还是好。所以如果你要用柏叶汤的话,如果家里有小孩的话,最好就是一点点,60cc的尿就够了,那这样子煮进去的话柏叶汤的效果就会非常的好。
这个黄土汤,虽然我们在方剂上可以看出张仲景的用心,就是希望这个方子是能够调整到不寒不热的。可是实际上我们照着这个张仲景的比例开下去,吃黄土汤而拉肚子的人不在少数,也就是黄土汤还是有一点太凉了。因此它里面的凉药,比如说生地黄,比如说黄芩,你可能还是要稍微减量,而比较暖的药,白术、附子加一点点量。而《千金方》里头用黄土汤是根本就是不用附子,就用干姜,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也可以,也就是你开黄土汤的话是可以附子、干姜都用。有了干姜的话,这个地黄跟这个黄芩大约还不会让人大拉,如果这个人体质是很燥热的那种体质的话,你地黄跟黄芩不妨加足,如果你一开始就知道这个人是比较虚冷的体质的话,那地黄跟黄芩量都要减半,这先知道一下。
这个黄土汤,最主要的一味药呢就是这个灶中黄土,而灶中黄土如果到中药行去买的话,你说你要买灶心土,有些药行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药行叫什么?叫做伏龙肝。伏龙肝这味药,它是古时候的那种炉灶不是都烧柴火,烧炭火,这个柴炭的那个灰一直黏在炉灶里头,然后黏到厚厚一层继续烧火,把这些草木的灰都烤成硬硬的像石头块一样的东西,那个东西在炉灶里头敲下来,这个叫做灶心土,就是是植物的灰烧炼到后来变成矿物的一种东西。那我们中国人有一些药是讲说特别具有土气,比如说甘草味道特甜,所以说甘草是土味很足,那土是什么样?效果是和缓,所以你用了甘草之后,这个所有的身体里面的一些运作都会和缓下来,这个甜味是土气的一种。
另外一个极端具有土气的药就是伏龙肝,你在烧这个锅子,一个炉灶,上面炒着菜底下烧着火,到最后烧出一种土,这个东西是土气很重的,这种土气很重的药物它是什么的特效药啊?两个地方我们要记得一下,一个是它是中药里头最强的几味止呕的药之一,就是最强的止呕吐的药。如果你真的是什么怀孕呕吐,或者是那种严重的有肿瘤病的那种呕吐不止,那要止那种其它药对付不了的呕吐恐怕都得靠这个伏龙肝煮水。其实这个药说的神,你还得买到好的,有些药局卖的伏龙肝不太行,你可能还要几家药局比一比。另外就是这味药是非常强的止血药,简单一点可以说能够被滥用。如果这个人他有出血不止的病,那你就在药里面就敲碎一块伏龙肝就丢进去煮哦这样子,这是超级止血药。
这个黄土汤你说治吐血是对啊,治胃出血也对,因为后面黄土汤是用在这个大便下血的,所以内脏任何地方,就是消化管这里面有什么出血的话,用黄土汤都是对路的。像是临床的报道,比如说有怀孕的女人,她要小产,开始就是要流产了,她下体已经开始渗出血来了,赶快喝黄土汤,血止了,小孩也保住了,就是这个土性之强还可以护胎的。所以大概是这样子的一味药,这是最要紧的药。
其它的药,你就能够明白,这个生地黄是凉血、宁血又通血的;然后白术、附子,或者说我们加干姜,这加到一起之后,大概都会能够对中焦脾胃起一个作用,中焦暖了,脾这个东西气够了,这个血才会比较回归正位,就是我们从前讲到归脾汤的时候,我大概有讲到这种说法,张仲景没有归脾汤,张仲景就用理中汤了,就理中汤结构。血会上来多半是有热,所以地黄、黄芩一个清血分热,一个清气分热。阿胶那个宁血,增加血小板,这样子让这个血止住,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方子。像是从前就有听过一个说法,就是倪海厦据说很会治胃癌的,胃癌的患者常常都有呕吐不止跟吐血的问题,那他要怎么办呢?听说他的用药的规律上面大约就是黄土汤跟吴茱萸汤合方。
黄土汤,日本那边的临床经验发现一个怪事情,日本人他会说黄土汤证的这个吐血或是下血,如果把到这个人的脉,是绷得紧紧的,用黄土汤会特别有效。就是黄土汤的主证如果补充一下就是脉紧者特效,日本人怎么说这件事情呢?他说这个脉紧,这个东西好像是他的血掉下来了,就是身体抓不住这个血还怎么样,就是血陷于阴分,阴阳的阴,血陷阴分的时候会出现这个紧脉,这个时候用黄土汤的效果就特别的好。当然血陷阴分的这个紧脉我想还是不要跟肿瘤类的太混杂,就是临床上如果是肿瘤病的出血病,就是你知道长癌细胞的地方常常会出血的嘛,肿瘤病的出血是什么方比较有效?是转气汤,就是桂枝去芍加麻附辛那个转气汤治疗肿瘤出血是比较有效的。
桂本【15.5】心气不足,吐血,若衄血者,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泻心汤。桂林本就用二黄泻心,宋本是三黄泻心,还有一两黄芩,临床上要用三黄用二黄都可以。三黄二黄泻心汤跟《伤寒论》里头的那个热痞的泻心汤是怎么样的不一样?其实药味都是一样的,只是《伤寒论》的热痞泻心汤是药在烫开水里面涮一涮,就马上把渣渣捞掉,喝的是那个药的气,不会拉肚子的。可是这里的三黄、二黄泻心汤因为是煮的,所以那个大黄会让你拉,所以通常吃了这个会拉一点,把那个热泻掉,那个吃起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因为要治血病,所以大黄基本上用生大黄是对的,因为生大黄比较能够通瘀,能够打通瘀血也才能够止血。这个条文写“心气不足,吐血,若衄血者”,简单来讲就是这个人的身体有什么热气忽然上冲,带动了他喷鼻血或者是吐血这样子。这个忽然热气上冲的可能性很多。他说这是“心气不足”,这个为什么是心气不足?在《千金方》之类的方书里头,他不是写心气不足,他是写心气不定。血分里面少了什么东西变得血虚生热了,那在古方世界也勉强可以称之为心气不足。
有的人是吐血,有的人是流鼻血,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就煮这个汤喝下去。他写顿服,你分两次服、三次服也无所谓,但是总而言之,这个二黄泻心汤你看药也知道不是让你吃很久的方子,就是上来这一下你就把它稳住了就好了,如果还有继续的出血,你就吃柏叶汤吃黄土汤比较好一点。因为用这个黄字辈的药,所以通常我们会比较喜欢看到这个患者是有比较上火的征兆的,比如说舌头很暗红色,舌苔很黄,小便短赤,大便燥结,口臭,就是有这些在上火的迹象的时候,可能用二黄泻心汤、三黄泻心汤心里头比较舒坦一点哦。
这个你说黄字辈的药,尤其是黄连之类的药也是比较苦,比较燥,那你说用了之后会不会苦燥伤阴?就是它真的能够让人止血吗?其实是可以哎,听说比较现代的研究报告说,人在吃了柏叶汤或者是三黄泻心汤之后,人的血小板都会增加的,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讲,血小板不够的叫做心气不足的话,那吃了这个二黄还真的能够稳定心的状态,就是让他的心阴有所提升。
如果要说另外一个东西,比如说《辅行诀》,它有一些五脏跟情志的论述,当然《内经》里头也有。就是他说如果心实,就是心太热的人,会狂笑不休,就是因为什么心有病的时候,心是主喜嘛,所以会狂笑不休。可是这样的说法其实在学术研究的世界是有遭到检查的,比如说我曾经看过中研院一个李贞德教授写的论文,她就提出说中国人说的这个五行、五脏跟情志,说心实的人会狂笑要怎么医治,她会觉得可能没有这么一回事,她说这会不会只是中国人依着五行的性子凭空幻想出来的东西?那可是,这个泻心汤治疗大笑不止的这个临床案例其实是有的,所以是研究的学者可能她刚好没有看这些中医临床的东西,所以她就以一个学术的角度认为说可能这些说法是错的。
这个心太热造成的情志失常,如果不说成年人的狂笑不止,小孩子晚上哭闹不睡觉有的时候也是心太热,当然小孩子哭闹你还不一定用到大黄、黄连的,可能你减量一点或者是微微泡一点茶那样子就可以。又有人说治小孩清热什么用灯心草煮水之类的嘛,药也不一定用那么猛。如果真的是很猛烈的,你需要用到三黄泻心汤,如果你要这小孩子晚上更乖一点的话,据说是要加一整只的知了,或者是还没有脱壳的蝉的幼虫。其实有些药店是有卖的,就是还没有脱了壳的那个蝉的幼虫,为什么?因为蝉叫白天不叫晚上的,所以吃了之后小孩子就改成哭白天不哭晚上这样子。不过现在已经变成一种神话了,因为最近这几年我已经觉得台湾的蝉疯掉了,就是半夜也会开始叫了,所以蝉它自己都会有夜啼的问题了,拿来治人到底还行不行。
既然是二黄、三黄泻心汤,当然具有降火消炎的效果,你要降火消炎的话,其实可以医的病种不是太多了,比如忽然之间脸部暴痛那种三叉神经痛,也是火气上冲,你喝三黄泻心汤也有可能好。还有什么身体长什么怪东西,细菌性痢疾,这个多多少少是行的。
桂本15.6条、15.7条讲解
【15.6】 下血,先便而后血者,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方见前)
【15.7】 下血,先血而 便者,此近血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赤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毛 ③出曝乾) 当归十两 右二味,杵为散,浆水和服方寸匙,日三服。
下血病是什么?就是这个人大便的时候会大出血。他把下血病分成两种,一个是当归赤豆散证,一个是黄土汤证。《伤寒杂病论》里头讲大便的时候,先大便出来,然后跟着大便有血出来,这个血是从远方慢慢来的,所以是肠道出血,用黄土汤医;如果大便的时候是大便还没出来血就先出来了,那是你的直肠、肛门那边有瘀血,然后被大便一压就喷出来了,这个是痔疮类的,是近血,就是很靠近出口的血,所以就要用当归红豆散把这个直肠那边的湿热清掉,分成这两路。可是虽然这么说,我们临床上抓主证不必真的这样子斤斤计较说这个血在大便前还是大便后,总之只是要我们了解到这个血有消化道前面那一段的出血,跟消化道的最末端的出血的不同,如果你是当归红豆散证的那一种出血的话,其实你大便的时候一定会感觉到有那种痔疮的感觉,那种痛痛的感觉自己会感觉得到的,所以基本上倒是不会搞错的很严重的。
桂本【15.8】师曰:病人面无色,无寒热,脉沉弦者,必衄血;脉浮而弱,按之则绝者,必下血;烦而咳者,必吐血。
桂本【15.9】从春至夏衄血者,属太阳也;从秋至冬衄血者,属阳明也。
桂本【15.10】尺脉浮,目睛晕黄者,衄未止也;黄去睛慧了者 ,知衄已止。
桂本【15.11】问曰:寸口脉微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出者云何?师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此名金疮。无脓者,王不留行散主之;有脓者,排脓散主之,排脓汤亦主之。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烧) 蒴藋细叶十分(烧) 桑根白皮十分(烧) 甘草十八分 黄芩二分 蜀椒三分(去目) 厚朴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二分 右九味,为散,饮服方寸匙。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
排脓散方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排脓汤方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服五合,日再服
我们来看一看金疮的病,王不留行散,排脓散,排脓汤。
这个如果这个人被刀砍了,下面比较重要。就是没有化脓的你就给他用王不留行散,可以外敷也可以内服。有化脓的就用排脓散或者排脓汤。我们等一下还会教到这个肠痈,就是肠子里面化脓用什么方。肠子里面化脓是用大黄牡丹皮汤或者是薏苡附子败酱散。你说大黄牡丹皮跟薏苡附子败酱散这一类的有脓的方子,跟排脓散、排脓汤的差别在哪里啊?很简单,比如说肠痈的薏苡附子败酱散,他的那个脓是没有适当的出口的。比如说这个人他肝化脓了,那可能他那个脓是变成一个包快,就是他并不是直接在肚子里面喷脓,而是他组织里面,就是那个脓长成一坨脓就包在组织里面。如果是包在组织里面的那种脓的话,你用排脓散是把他喷成腹膜炎,就是没有意义,所以包在里面的,你就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之类的方子,让身体把他吸收掉,主要是让那个脓转化质地,变成身体吸收得了的东西,就是内脓。
那至于说用排脓散排脓汤的,就是挤得出来的脓,比如说排脓散排脓汤如果你不说伤口的话,什么时候最常用?黄鼻涕,你感冒已经好了那个黄鼻涕流不完,那个黄鼻涕就算脓,就吃把他挤干净就这样子。当然有一些怪病,说有人他什么肚脐流脓的,肚脐也算是出口用排脓汤喝一喝,也把那个脓推出来也就没事了。大概这样子,所以这是身体表面找得到出口的就用前面的这个方。
我们在讲排脓散排脓汤之前我们先看一看王不留行散。王不留行散,我们先说做法好了,他的前三味药,王不留行、 蒴藋叶跟桑白皮,他都有写个烧字,所以我们先到药局去买这三味药,回家用烤箱了或者慢炖锅了把它烤成有一点焦黄色,再送回药局,让它跟其他的药物一起打粉。
王不留行这味药是一个活血的药,所以女人要通乳之类的方子多多少少也就放一点王不留行。我们要留意到一件事情,就是如果你的身体受了外伤,而破了一个伤口,为什么在这样的地方要用活血药呢?甚至是你看整个方剂结构会不会觉得有一点不太理解的?就是已经是擦在伤口上面的药了,为什么要放什么蜀椒啊干姜啊这种好像在伤口上撒盐巴的药。你说这个伤口擦了王不留行散会比较不痛还是比较痛?通常是比较痛!
你说这种伤科药他到底好在哪里?我说就是因为这种药所以他好,怎么讲呢?就是伤药我们一般都认为,擦上去是要赶快止血对,要止血是没有错。可是止血药里头一定要有,不是一定要,最好是要有活血药,为什么呀?因为如果你不能让那个血液一直来到伤口这边的话,你如何长肉啊?你把它闷住了,就只有烂掉一坨了。所以一定要让血能够通达,它才能够快点长肉,这是一点。
另外,如果我们用王不留行或者是蒴翟叶这种药,当然蒴藋叶你说是伤药不如说是祛风药。比如说像蒴藋叶或者是蜀椒这种药物,在那个时代恐怕是用来预防破伤风的,就是蒴藋叶、蜀椒这种把风发掉的药,放到那面免得这个人金创有生锈的铁什么刮到会容易破伤风,所以要用这个方法挡着。你说今天要挡破伤风要不要用这个呢?其实不用也没关系了。
但是像是蜀椒、干姜之类的这种药物,这个方子他的力道是在哪里?是用这种暖药来吊住那个伤口旁边的肉,让那个肉不要死掉。一般是受伤了一个伤口,你不过搽西药也好中药也好,通常已经受伤的那一部分的肉是要烂掉的,就是它慢慢长新肉,但是已经受伤那个切面的那个肉会化脓,然后变成脓流掉的。这样子来讲以长肉这件事就不是很有效率,王不留行散就是用这些比较热辣辣的药,吊住那块肉让他一直不死,然后让他可以在长肉的时候比较省功了,就是这样的药效。所以活血法跟用热药吊住那块肉的生命的这样的招数,其实还是算蛮高明的。
这个桑根白皮,我想在这里比较是帮助这个伤口愈合的一味药了。因为桑字辈的药,不要说是桑树了,就算是扶桑树也是,就是那一类的树通常都是你捡一根树枝往泥巴里头一插它就可以活,就是只要往泥巴里一插它就会长根就会活。所以中国人认为桑白皮,桑树的纤维特别能够帮助伤口愈合。至于说黄芩,当然消炎药要有一点了。厚朴、芍药这种结构,其实这个药,因为它是可以内服也可以外敷的药,厚朴说起来也是一种让人的气比较偏向皮表的一种药物,就是让皮表的气能够运行的比较好。他说“为散饮服方寸尺”,就是用稀饭吞。如果是小的伤口,你就只要做外敷就好了,大的伤口你就用吞服的。那“产后亦可服”,产后为什么要吃?比如说产后恶血下不干净,可以用王不留行散来把脏东西排干净。不然的话就是血崩你吃不王不留行散也能止血,这样子的一个汉朝张仲景的推荐的这个成方。
当然,我们看一下这个讲义最前面的本草的话,桑白皮治伤中又治脉绝,就是哪里断掉的话用桑白皮来接续。这个厚朴在《神农本草经》也说治这个气血痹死肌了,用了之后也会让这个皮肤的气比较通一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方子。
王不留行散跟云南白药比,到底哪个有效?我觉得看你乖不乖。就是王不留行散如果是擦在刀伤的伤口上的话,它会跟血一起,其实伤口是不太需要用力止血的,就是血让它自己流流到停就好,不会停的你才用缝合,那是西医的事了,那你缝了之后你也不用用王不留行散,你吃生肌散就好了嘛,那是另外的做法了。如果是一般那种小外伤的话,你擦了王不留行散,它会很快的让那里干掉,结一个疤,结一个硬硬的壳。可是王不留行散,其实它结出这个壳,里面的肉的生长速度比云南白药快。但是王不留行散有一件事情比云南白药讨厌,就是它只要一遇到水,就整个药效都坏掉破功伤口就烂掉了。如果用王不留行散的话,在他伤口完全好之前不能碰水!就是你洗澡的话要先用什么胶布包起来,就是完全不碰水的话,王不留行散的效果是优于云南白药的,如果你要碰水的话,那用云南白药拖着拖着还比较稳当一点,大概这样子用。
这个排脓散、排脓汤都是大家很熟悉的药物结构了。排脓散它是枳实、芍药、桔梗三味药,枳实这个药物本来就是古代本草是用来走皮肤底下有一坨一坨的东西。所以你吃了这个排脓散之后它就把这个脏东西挤出来。那桔梗我们都知道本来就是很会挤脓的药。
那量的话是这样子,枳实16枚,千金方里头是说两枚枳实为一分,所以十六枚大约是8分,所以枳实跟芍药就是一个8分一个6分的话就差不多重。那现在临床觉得排脓桔梗2分未免太少了,所以就不如再加多一点点。所以到了今天我们就枳实、芍药、桔梗三个药就等分磨成粉也可以。那取鸡子黄一枚,就是这个药要有一颗熟蛋黄和到一起吞效果比较好。这个吃了之后,其实排脓散排脓汤的意思是很像的。像排脓汤的话桔梗甘草汤我们早就认得了,那加姜跟枣,而且姜比较少,大枣比例上多一点,那就是比较从血分里头推出来,血分推到卫分。因为姜枣调营卫,像这个少阴喉痹,伤口已经在那里,就直接挤就好了,但是皮肤表面的话有姜枣比较能够走营卫,就是这样的。差不多都是能够把脓挤出来的方子,那这个就知道一下。
我觉得排脓散或者排脓汤在中国的使用一直没有很红。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一些其他的药太好用了。比如说生肌散是民国才创的嘛,但之前就有了真人活命饮之类的疮科药。那种对于疮伤的化脓,那种黄芪啊金银花啊那种都是很好用。所以相对来讲,张仲景的这个方就比较不红,但是这个排脓汤散,到底是确确实实可以把这个变成脓的东西挤出来的。我想变成脓的东西,包括是咳嗽那个黄痰咳不干净,它也能够帮忙排痰。有些那个气喘病的患者,是因为里面有堆积痰而发作的,那你用了排脓散排脓汤之后,他这个气喘就很不容易发作。所以这个角度来讲,效果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