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 道德经第30、31章 不祥之器

30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He who would assist a lord of men in harmony with Dao will not assert his mastery in the kingdom by force of arms.Such a course is sure to meet with its proper return.

Wherever a host is stationed,briars and thorns spring up.In the sequence of great armies there are sure to be bad years.

A skillful commander strikes a decisive blow,and stops,He does not dare to assert and complete his mastery.He will strike the blow ,but will be on his guard against being vain or boastful or arrogant in consequence of it.He strikes it as a matter of necessity;He strikes it ,but not from a wish for mastery.

When things have attained their strong maturity they become old.This may be said to be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ao .and what is not in accordance with it soon comes to an end .

重点字词及扩展:

“其事好还”这句话有3解,关键是“还”字,拿什么还?

1、王弼解释说,以道佐人主,最后还是要归于无为,这里的“还”是回归道,

2、还有解释是,以兵强天下的人,兴兵之师就是为了有所回报,这里的”还”就有企图得到报偿的意思,战争哪能不贪图战利品呢?

3、再有一种解释,兴兵事的人,最终会遭到自身所使用武力的反噬力,战争没有赢家,说的就是这个,手拿屠刀者,他日必死于屠刀之下,这里的“还”就变成了因果报应。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用荆棘来形容军队到达过的地方,荆棘带刺,遇人见血,大军过后,必有灾年,其实,老子还没有预料到,人类有一天会发展到能自毁,已经不是像荆棘丛这样的温柔自然的武器,而是一阵让无数众生瞬间灰飞烟灭的原子能。

“善有果而已,不敢取强“ 矜,自满,伐,自夸,骄,骄傲,哪一个战胜国能懂得这样的克制,有这种克制力的,就不会轻易发动战争。

”物壮则老“这句话很喜欢,”不道早已“,一切不符合道的东西,都对抗不了时间,速朽的趋势。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一段,我第一想到的不是战争,是现代人对于美颜这件事情不折手段的追求,在路上,常常看到一些注满玻尿酸的脸,一种与年龄不符的看起来的紧致感,但人的年轻与衰老是一个整体,除了脸,还有身体的姿态,眉眼的神态,还有最易暴露年龄的手和脖子,当然,其实更重要的,是看不见的气息,那是造物赋予的,每个人都只能彼时拥有的样子。

仔细观察,一个行走在路上的少女,青春的气息是远远就可以感受到的,这就是造物的力量,不可复制的,不可挽回的。

若物壮却不愿老,强为之幼,除了一种让人看到你的执着、紧张之外,别无美感。

”不道早已“,值得我们深思,有时候,道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每个人都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一种不纠结,坦然接受自己的状态,不把别人的眼光当做穿衣镜的状态,我们就是活在道的规律中。

31章 原文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重点词句:

关于古人到底是左尊还是右尊,这个问题还真复杂,比如,古人写字就是从右边往左边写,这也就是意味着对方的称呼是在右边,自己的落款很可能落在左边,在座位安排上,古人坐北朝南,左边是东边,以左边为尊,但在汉代的时候,“左迁”代表贬官,这时候左又不是尊贵的含义了。因此,东汉还有“无出其右”,这时候说明是右为尊。

但从东汉某一时候一直到明朝,同一个官职名,左为正,右为副,左尊名,左丞相高于右丞相,唐朝的左仆射,就是左丞相。

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左尊还是右尊是不一样的。

由此也可见得,老子的成书年代是以左为尊的时代,也就在东汉以前了。

这一段还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打仗打胜了,也要以丧礼的方式来对待,那种战胜国人们欢天喜地的状态,似乎就是没有悲哀之情。我们的很多纪念仪式,是否是一种故作悲哀的形式感。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来看礼的相关内容:

一、礼的总原则:

“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

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阴阳也。

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也。

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

仁义礼智,人道具矣。”-《礼记》

参考译文:

制定礼的总的原则是,取法天地,效法四时,顺乎阴阳,体乎人情,本着这样的原则去制定才叫作礼。那些诋毁礼的人,根本不知道制定礼的依据是什么。礼有吉礼、凶礼,两者的做法是不一样的,不能相提并论,就是取法于阴阳。丧服有四条原则,因时制宜地采取其中某条原则,就是取法于四时。在这四条规则之中,或属于感情上的,或属于理智上的,或属于原则性,或属于灵活性,就是取法于人情。属于感情上的东西,是仁的表现;属于理智上的东西,是义的表现;属于原则性的东西,是礼的表现;属于灵活性的东西,是智的表现。仁义礼智都有了,做人的品德也就齐备了。

二、周礼中礼的分类:

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

1、吉礼指对先祖与各种神祗的祭祀;天地日月庙先王先祖.

2、凶礼指丧葬,还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这里包含了丧礼、灾荒年间的荒礼,我们现在的默哀、降旗,大概也属于此类,老子认为战争的胜利也该是丧礼.

3、军礼指战争,以及田猎、筑城等动员大量人力的活动;这里主要是军队出征前的礼仪.

4、宾礼指诸侯对王朝的朝见、诸侯间的聘问和会盟等;相当于外交礼仪.

5、嘉礼指婚、冠、飨燕、庆贺、宾射等。吃饭喝酒庆祝.

古代人的礼仪很繁琐,对比起来,我们的现代礼仪也就是基于人之常情的设置,倒是更符合礼的本质,不虚伪不做作,只是如果连人之常情都所剩无几,那就是孔子的“质胜文则野”,和野人无异了.

三、来看历史上各家对于战争的看法:

孔子《论语》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之所慎:齐、战、疾。”齐者,斋也。孔子把战争与斋戒、疾病相提并论,慎重对待。

子路曾经问孔子说:“子行三军,则谁与?”

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日:“去兵。”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圣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总结一下:

孔子轻易不愿意说起战事,因为他要的是仁人志士,伯夷叔齐为什么被推崇,是因为这两人认为周武王得天下,用的是武力,我们后世的人看历史,带着一种绝对的朝代更替的必然性,总觉得一个朝代的灭亡是必然的,对其取而代之的朝代就一定是正义的,果真如此吗?孔子用伯夷叔齐来表达的意思是,只要是战争,就没有正反双方,”春秋无义战”。

颜氏家训《誡兵第十四》,把誡兵作为单独一项,其中“孔子力翘门关,不以力闻,此圣证也。”意思是,孔子力气大到能举起沉重的关门,却不肯以力大闻名,这是圣人处世的榜样。根据历史考证,孔子大概身上在1米8以上,力气很大,也是有可能的。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

说到底,没有战争这个是理想,但如果战争不可避免,战争的节制,如何抑制战争引发的一系列后续的恶,才是考验我们人类智慧的地方,这方面,老子非常先进,试想历史上的战后屠城、战败国割地赔款,殖民地制度,其后果并不亚于战争过程本身。

德国人为什么会把道德经当做了每家必读的经典书,我想,也许,他们也在老子一书中得到了安慰、以及对于战争的重新理解。

这短短的一章内容,却遇见了在老子之后,这个地球上发生的无数场战争,无数重复又重复的现实,古老的东西超越时间,佐证了时间,就是永恒的经典。

飞鸟集:

31 the trees come up to my window like the yearning voice of the climb earth.

树木伸到我窗前,好似聋哑的大地 对我的呼唤

32 His own mornings are new surprises to god.

上帝创造的清晨,仍是他自己的惊喜。

(0)

相关推荐

  • 鲲读《道德经》| 叁壹

    晚上好欢迎和鲲一起读<道德经> 开设本系列,是想聚集一批同好,一起来学习中国经典,让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静下心提升自己,从中受益,鲲就充当一个领读者的角色(预计花6-7个月的时间更新完).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三一章 不祥之器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古曰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一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一  贵左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

  • 徐大椿注道德经:夫佳兵第三十一

    上一章讲,有道之人要谨慎用兵,而不以兵强天下.这一章则接着讲,如果不得已而用兵戡乱,又该怎么用兵. 有人根据这两章的内容而解读说,老子反对战争,这其实是误解.老子反对的是以战争夺取天下,并不是反对战争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29章 去甚 去奢 去泰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英文翻译: If anyone should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32、37章 无名之朴

    32章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Th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33章 自知自胜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He who knows other men is discerning (有眼力的,有洞察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34、35章 生命的节奏

    34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all pervading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36章 聪明不如微明

    将欲将于翕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举之: 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以上内容都是在讲对立转化,事物因为有对立转化才有变化,体现为无常性,佛家的空性,在悲观时有希望,在得意时不忘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38章 上德、仁德与福德

    原文3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 ...

  • 《道德经》第31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52章 本与末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阅读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53章

    分句53章  阅读笔记: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介然有知,意思是倘若我稍微知道一点内容,我就想着我要去追大道,这样是很可怕的,这个怎么理解?我追求大道难道有错吗?当然不是.我理解这其实是 ...